父亲为我做书箱许培良

标签:
散文随笔 |
20世纪70年代初,我上了村小学。从那时起,我就很喜欢读书和藏书。凡是用过的课本或积攒下来的小人书,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并不时地拿出来翻翻,因此,我的学业成绩在班里一直遥遥领先。那时的我,多么盼望能拥有一个小书箱,来收藏我的书籍呢?但那时我们家庭经济条件差,根本买不起书箱。
喜欢藏书是一件大好事,这说明是对知识的尊重,也关系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父亲深谙此理。因此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一天夜里,他说,无论如何也要为我订做一个小书箱,满足我一个小小的愿望。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日里,既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还要为家庭生计而奔忙,委实不易。一个风雨天气里,父亲歇工在家,也不知他从哪里捣弄来一些梧桐树木板,板的厚度足有五六公分,很适合做书箱。
父亲心灵手巧得很。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位出色的木匠。他从家中的厢房里找来刀具、锤子、钉子等,开始“噼噼啪啪”地制作起书箱来。我坐在家中的马扎上,一边温习着功课,一边不时地观看父亲做书箱的过程,心中那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临近中午时分,小书箱终于做完了。为了能让书箱更加精致美观耐用,父亲还在书箱的四角处钉上了白色的角铁,在翻揭处钉上不锈钢小活页,并配置了一把五星锁。我抚摸着父亲制作的漂亮的小书箱,心情激动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为了庆祝小书箱的制作成功,那天中午,母亲炒了几样小菜,父亲喝了几小盅白烧酒。从此以后,我的许多书籍有了收藏之处,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毕业,直至参加教育工作,我都还一直使用过它,珍藏着它。
往事如烟,往事又并不如烟。虽然现在我已拥有了专属于自己的大书房,父亲也已因病辞世,但我依然爱着我的小书箱,这里面不仅刻印着岁月的足痕,也融入了父亲深沉的爱。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副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德育》《中国教工》《中国火炬》《山东教育》《云南教育》《辽宁青年》《老人春秋》《山西老年》《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松原日报》《中老年时报》《浙江老年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潍坊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散文作品《魂牵梦萦慈母泪》入选国内数处中学语文阅读试题和作文阅读训练。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