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我的小学时光》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标签:
发表札记 |
【燕赵老年报】
上世纪70年代初,我的父母身体都不好,挣不上多少工分,家中孩子又多,我们家的经济非常困难。
1973年秋,我8岁,进入村小学学习。由于父亲及早对我进行了启蒙教育,再加上自己努力,我的学习成绩很突出。为此,父母感到很高兴。
那时,上学缴纳的学费不高。我们乡村的孩子大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挣,譬如拾草喂养家兔,卖掉家兔后换来学费和书费,并购买各种文具。
上小学三年级时,我遇到了一位女民办教师,名叫王玉兰,她是刚嫁到我们村的新媳妇。她热爱乡村教育工作,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教学很认真,也很有水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语文课中的汉语拼音、汉字笔画顺序教学尤为出色,让我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王老师非常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她曾为我理过发、缝补过旧书包,我们都很喜欢她。
就在这一年,母亲由于长期操劳过度,身体严重透支,不幸患上乳腺肿瘤,需要去青岛的大医院治疗。这学还能上吗?我很担心。在村东的大槐树下,母亲临别时郑重地告诫我:“孩子,无论如何都不要辍学,挺过去,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
母亲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感觉就像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后来,母亲的病得到彻底治愈,我也度过了5年的小学时光。1978年秋,我以全公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地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