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樱花烂漫时许培良

标签:
散文随笔 |
即将进入初夏时分,我的新居南侧不远处,一片片樱花树又灿然地盛开了。我站在斑驳的树影下,心绪久久难以平静……
去年这一时节,大姐因长期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不幸患上了一场重病。去青岛的医院检查后,医学上鉴定为肺癌晚期。这消息犹如一场晴天霹雳,让我痛苦的心坠下了深渊。
在医生的建议下,大姐住院一段时间后,不断地进行着中医药物调理,尽最大限度地延长自己的生命,毕竟人生惟有一次旅程。那时,大姐或许不知道自己患的是绝症,为了从精神上给她力量与慰藉,我们也都一直瞒着她。
回家后的大姐,像往常一样有节奏地生活着,也适时地做一些家务。与疾病共生共存,也是大多数人生活的一种常态。在我的印象中,大姐的个性很鲜明,她正直善良、爱憎分明、勤劳俭朴、坚韧顽强,是乡村典型的女强人之一。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培育子女都是比较成功的,周围许多人也都羡慕她。
20世纪50年代末,大姐出生于一个贫穷的乡村家庭。父母亲于早年间患病后,维持一个大家庭生活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大姐身上。从此,大姐像一个陀螺为生计奔波,周而复始地运转。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才走出生活的低谷,看到阳光与希望。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大姐结婚后,依然牵挂着家中的事情,父母亲生活可好?弟妹们可否上进?……这一切,她都装在心中,并力所能及地帮我们操持一些事情。岁月流逝,当我们弟妹长大成人成才后,大姐的心事减轻了许多许多。她往日的艰辛付出,也总算有了回报。
未成想,母亲于晚年间又患上脑血栓,身体处于严重的瘫痪状态。不得已大姐带头安排好母亲晚年的生活,让母亲幸福地度过了生命的暮年。苍天可谓不公,母亲去世不到三年,大姐就查出了重病,这撕心裂肺的痛苦,折磨着大姐和爱着大姐的所有亲人。
我们分明懂得,大姐患的是一场绝症,我们也尽可能给她带来一些生活的欢愉,为我们日后留下美好的回忆。月余前,适逢大姐66周岁生日,我们姊妹几个决定为大姐庆祝一下,或许这将是大姐在人世间最后的生日,那时我在心中如此地想。生日那天,大姐的身体虽已处于极度的消瘦状态,但她强颜欢笑,用短暂的快乐取代身心的痛苦, 郑重地穿上女儿为她买的高档服装,与我们一起度过了幸福快乐的一天。
或许生命都是有定数的。生日过后不久,大姐恶心呕吐不止,身体感到极度难受,要求去医院再次挽救一番。来到青岛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了第二次化疗救治。由于病情进入晚之又晚阶段,医治上也已到了无回天之术。这次大姐未能走出病房,于2023年4月13日夜11时,她带着对世界对亲人的无限留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生命罹难,手足之情,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我悲叹世事之无常,人生之多变。大姐走了,永远地走了,她去了一个陌生而又遥不可及的世界,她再也不会遭受病痛的折磨了!我是一位唯物论者,相信生老病死是一种无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又有谁能逾越呢?唉,逝者长已矣,生者当珍惜,我想,这应是对大姐最好的回报。
初夏的脚步近了,暖风徐徐地吹来,四月的樱花又进入烂漫时节,虽然我再也不能见闻大姐和蔼的笑容与谆谆的教诲,但她的美德与情操却如这绚丽的樱花,永远芬芳这个平凡的世界。最后祈愿大姐一路走好,来世获得平安与幸福!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副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德育》《中国教工》《中国火炬》《山东教育》《云南教育》《辽宁青年》《老人春秋》《山西老年》《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松原日报》《中老年时报》《浙江老年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潍坊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散文作品《魂牵梦萦慈母泪》入选国内数处中学语文阅读试题和作文阅读训练。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