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怀念许培良

标签:
散文随笔 |
清明节到来之际,唐代杜牧的诗句恍然涌上心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适逢双休之日,一个下午,阴霾的天空,让我愁绪倍增,我下意识地向着百年老屋走去。
春分已过了数日,老屋中已彰显出春的蓬勃景象。杏花灿然地开放着,李子树也焕发出新姿,可谓生机葳蕤;小菜园里的蔬菜们也都窜出了新芽,茁壮地成长起来。欣欣然,老屋里的春天来了!
我来到老屋小院中央,目睹被风雨侵蚀过的门槛,仰望房顶那些褪色的瓦片,一种悲凉的诗情却又油然袭上心头:“杨柳春风今夜闲,一杯浊酒问青天。为何花有重开日,人却从无再少年”,哦,我是在想念老屋,想念已逝去的父母亲!
我之于老屋,生于斯长于斯,毋庸置疑,此处是我生命的摇篮。这儿的一草一木,一瓶一罐,连及父母亲从前的音容笑貌,无不打上深刻的烙印。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位正直善良、大公无私、勤劳质朴、开明通达的普通农村百姓。20世纪50年代中期,父亲初中毕业后,在村子里连续担任村干部十五六年。他敬业守职,一丝不苟,凡是他所经手的账目,都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为此赢得百姓的衷心拥戴。
在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年代,一年四季中,父亲常常早出晚归地忙碌活计,担负起维持大家庭生计的重担。在日常生活中,父亲总是向低处看齐,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而是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这让我们从小形成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习惯。
父亲知识渊博,生活阅历深,十分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尤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我们姊妹几个陆续到了上学年龄后,父亲坚决地送我们进村小学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在父亲心中,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因此希望后代能不断地获得新知,有好的出息,这让我们受益终生。
父亲这一生除了患病外,几乎劳碌了一辈子。他在世时,并没有过上很宽裕的日子,实在是因为那时社会物质条件不够发达。记得,在父亲的晚年间,我曾给他买过几根驴肉火腿,父亲不舍得吃,直到火腿放得发霉变质,这让我心中很是难过。
父亲是在16年前去世的。一个清明节过后不久,父亲因心肌梗塞突发,不幸离开了我们,享年75岁。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无可抗拒。父亲虽然走出了我们的生活,但他的精神与美德却永驻我们心中。
母亲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乡村。那是一个军阀割据的战乱年代,她的少儿时代并没有享受到多少欢娱。及至到了婚龄后,嫁给我的父亲,接连不断地生儿育女,虽艰辛劳作不止,却大半辈子未能过上充裕的日子。
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富有远见的农村妇女。她一生主要从事生产劳动外,还将主要精力用于孩子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读初三时,因气候异常干旱,那年家中玉米地里裂开了纹,为了挽救禾苗,母亲不怕路远,用担子挑水浇灌,一担又一担,一棵又一棵,终于迎来了金秋的收获。也是这一年,在母亲的支持下,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县重点高中。母亲曾铿锵有力地说过:“孩子,只要你愿意上学,咱家就是‘砸锅卖铁’也供给你!”我分明知道,在母亲心中,求学是日后农家子弟重要的出路,这一点与父亲达成了共识,我佩服母亲眼光的远大。
母亲是一位为人厚道的大好人,手也很巧。邻居谁家有个吵吵闹闹了,母亲都会主动去讲道理进行安抚,和为贵,家和万事兴;村里谁家的媳妇生孩子了,或者谁家的闺女出嫁了,母亲常会帮忙做做小孩服或嫁衣。母亲说:“能为别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是在积德呢!”
但上天可谓不公,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父亲于早年间因公患病后,母亲又因操劳过度,身体严重透支,先后患上了乳腺肿瘤、脑血栓,这两场重大的疾病让母亲遭罹了种种磨难。在厄运面前,母亲不屈服不低头,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硬是凭着坚韧的意志挺了过来。
母亲晚年时,在儿女们的尽心侍候下,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三年前,母亲终因身体器官衰竭,生命走到了尽头,享年85岁。幸运的是,之于我们,“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剧没有发生。
现在父母亲都已作古,面对生命的逝去,心中惟有一片怅惘。曾几何时,我们不少人向往回到少儿时代,其实,那是一种对先辈们的念想。我们那时之所以“无忧无虑”,是因为父辈们在艰难的生活中,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我们像是躲避在屋檐下的小燕子,仅此而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清明节姗然而至,哀思绵绵无绝期。我踱步于老屋的小院,任思绪纵横驰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如此思念,敬爱的父母亲,安息吧,愿您们灵魂永远安宁,天堂中永远安康幸福!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副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德育》《中国教工》《中国火炬》《山东教育》《云南教育》《辽宁青年》《老人春秋》《山西老年》《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松原日报》《浙江老年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散文作品《魂牵梦萦慈母泪》入选国内数处中学语文阅读试题和作文阅读训练。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