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的怀念许培良

标签:
散文随笔 |
春风送暖,恍惚之间,“三八妇女节”又近在眼前。在这样的节日里,我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
昨晚,我偶然翻阅过去的日记本,忽然发现这样一则日记:“1983年妇女节,周二。临近中午时分,大姐用自行车载着母亲来学校看我。给我送来了用罐头瓶装着的、蒸熟了的肥猪肉块菜肴,几个熟鸡蛋,一件新制作的青色中山装,还有一些零花钱。临别时,母亲嘱咐我:‘千万不要挂家,好好用功学习吧!’我望着她们返回的背影,顿时,泪眼婆娑起来。”
这则日记,迄今仍让我备受感动。那时,我读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正是感到功课吃力的时候。母亲的及时到来,缓和了我焦虑的心绪,也给了我力量与勇气。我分明知道,那个年代,家中经济条件很差,母亲却将平日省吃俭用的资金,大都用之于我的学业,怎能不让我深深感动呢?
母亲生前饱经人间沧桑,历经生活磨难。在她的意念中,对于农家孩子,读书求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母亲曾坚定地说过:“只要孩子们愿意学习,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给到底!”或许,这是那个年代大多数乡村百姓普遍的意识。
在我的记忆中,像上面这样的日记,还有诸多。另一则是:“1985年妇女节,周五。距离高考不到4个月了,上午大姐用自行车载着母亲来学校看我。不仅带来了猪肉包子、咸鸡蛋、烤火烧,还给了我用于购买复习资料的不少用钱。母亲亲切地嘱咐我说:‘考试时别紧张,只要能正常发挥就行了,你基础好,考大专,应该没问题。况且七分靠努力,三分靠运气,很多事情都是这么一个理。’母亲这辈子从没有上过学,却懂得这么多道理,给我心中带来极大的慰藉。这天夜里,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望着窗外朦胧的月光,泪水盈满了眼眶。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母亲的厚望,力争考出个好成绩来。”
后来,我以优异成绩考入一所师专,圆了自己也圆了母亲的一个梦。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母亲倍感欣慰地说:“儿子,好样的,你总算有了好的出息,当娘的,高兴!”
如果说,我是春天里一只翔舞着的风筝,那么母亲便是风筝线的牵引者,无论我飞得多高多远,都永远走不出她的视线。母亲时时关注着我的成长,不仅仅是在每个妇女节里,更在于生活中每个平凡的日子。无论是物质的,抑或是精神的,都会让我有一种踏实感。
母亲不仅关心子女的成长,她还是一位通情达理的好婆婆。1989年妇女节之际,我已结婚,妻子怀孕达3个月之久。妻子说,她想吃点新鲜水果。母亲获悉后,当即掏出平日积攥下来的钱,赶紧催我用自行车载着她去赶一个乡村集市,买来一兜新鲜可口的国光苹果,这让妻子很受感动。及至后来,妻子相继生下一对儿女,母亲更是帮助拉扯,呵护有加。
或许,“母以子荣”是天下母亲的共性。2004年早春,母亲因长期操劳过度,身体透支极为严重,不幸患上脑血栓,从而导致处于偏瘫状态。因生活不能自理,她不得已随从子女一起生活。到了晚年,母亲虽不能身体力行地帮我们什么,但她的大脑却不停地思考,继续为我们描摹未来生活的蓝图。她认为,子女们都能过上好日子,有好的前程,就是她心中最大的满足。
在母亲的期许下,我默默地努力前行。2014年10月,我的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青岛市中小学教育科研专著出版及成果奖励基金”后,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2015年3月8日中午,样书已由出版社邮至附近的快递店。其时,居住在我家的母亲闻讯大喜:“孩子,赶紧去取书吧,路上慢行,安全第一!”
回到家后,母亲摩挲着样书,看了一遍又一遍,她啧啧称赞道:“孩子,你真行,这辈子还能写出书来,祝贺你!”书中还收入了母亲培养我成才的事迹《母亲的收藏》,母亲看到后,更是喜极而泣。这也是那个妇女节,我送给母亲的最好礼物。
妇女节是一种回忆,一种纪念,也是一种祝福。在我心中,母亲是蜡炬是烛光,直到将自己燃烧净尽,将光明撒向人间。仔细思忖,母亲去世已有3年之久,在这春和景明时分,我来到母亲的墓地,采撷一束鲜花送于墓前,期许在天国光辉的普照下,母亲永得平安与幸福!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副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德育》《中国教工》《中国火炬》《山东教育》《云南教育》《辽宁青年》《老人春秋》《山西老年》《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浙江老年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散文作品《魂牵梦萦慈母泪》入选国内数处中学语文阅读试题和作文阅读训练。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