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吊兰许培良

标签:
散文随笔 |
春天到了,搬到新办公室已有一年之久。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业余特别喜欢散步,赏花观草。我相信,春天是美好的,它总会给人以清新、温暖与希望。
我是一个业余喜欢读书写作的人,在办公室待久之后,总感觉生活中还缺少什么。为打破这一寂寥的局面,一天,我忽然想到何不栽植一株吊兰呢?
吊兰是一种很普通的花草,易栽易活,来源也很广。前不久,我从朋友那里折了一棵小小的吊兰苗子,移栽到一个紫红色的花盆中。栽植吊兰并不复杂,管理上也很简单,培土,浇水,仅此而已。
为便于观赏,我特地将花盆放在办公桌的右上端。花盆下面放着一个搁置物,以凸显吊兰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喜欢这种背景的布置,上下高低,错落有致。
三五日过后,虽不见吊兰增高,却相信它一定是在潜滋暗长。扎根,吸水,汲取土壤中的养分,肯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事实上,任何事物的成长发展都需要这样的一个静默期。
果不其然,大约半月过后,曾经萎蔫的叶子开始硬朗起来,小小的吊兰也渐渐有了造型。那一丛丛嫩嫩的绿叶,搭在花盆的边缘,开始往外延伸,规模也渐地变大。
大约又过了半月,吊兰的叶子变得茂密起来。这时,我忽而发现叶子的末端,赫然生出一些侧芽。对此我很好奇,于是细细观摩,这一个个侧芽,又都是一株株非常完美的吊兰苗子,只是不见根系罢了。
我对这小小的吊兰产生了浓厚的情趣,原本并不引人注目的吊兰,竟有如此奇妙的变化,给我带来如此美的观赏,着实让我惊喜万分。我想,这大概是平凡吊兰一生中,最辉煌、最值得骄傲的时刻吧!
我一向珍视某些细小而又卑微的事物,诸如这小小的吊兰,它们虽然有时显得微不足道,但它们的生命力却非常旺盛,在默默地生长的同时,还为大自然为观赏者奉献出自己臻美的状态。你看,那一棵棵嫩绿的小侧芽,越来越多,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灯笼”悬挂在花盆边沿,成为办公室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了扩大吊兰自由生长的空间,我不断地在花盆下面添加搁置物,让吊兰更加恣意地生长。积久,它的枝枝叶叶不仅溢出花盆边沿,而且还垂挂到办公桌下方,近看像一丛丛绿植,远看又像一挂绿色的瀑布,这让我对其愈加敬佩起来。
如此繁荣的小小的吊兰,也带给我无限的生活乐趣。工作闲暇,读书写作之余,我都会向它投以欣慰的目光。谁说花木不通情呢?打开窗户,微微的风吹来,吊兰的叶儿及侧芽,就会迎风摇曳起来,向着我含笑致意,让我的心灵与之产生情感共鸣。
自从移栽了吊兰后,我从内心喜欢上了它。吊兰似乎懂得了我的心意,便以更加美丽的姿态展现在我面前。有一次,双休日过后,我端坐到办公桌旁构思一篇习作时,豁然间,一棵侧芽探出头来靠近了我的稿纸,侧芽顶端还生出了两朵洁白的花儿,花的中间还有雄蕊和雌蕊,金黄色的花粉点缀在上面,委实令人赏心悦目。与此同时,我的灵感备至,一篇佳作瞬间诞生。
人间草木也有情。我爱上了这小小的吊兰,吊兰也肯定喜欢上了我。我时不时地将其置于阳光处,它便会愈加茁壮起来。我庆幸,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能与吊兰相伴,我的生命就不会空虚,因为从这儿,我也感受到了卑微中的崇高与伟大,不是吗?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副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德育》《中国教工》《中国火炬》《山东教育》《云南教育》《辽宁青年》《老人春秋》《山西老年》《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松原日报》《浙江老年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散文作品《魂牵梦萦慈母泪》入选国内数处中学语文阅读试题和作文阅读训练。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