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孝的传承》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2023-02-13 12:38:31)
标签:

发表札记

【燕赵老年报】

        只要见微知著,必将发现真理,文学创作也是如此。承蒙编辑老师厚爱,家庭教育随笔《孝的传承》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2023213日,第4版,生活互动专刊)首题,并且每次发文都会定期收到稿酬,充分体现了对作者劳动的尊重。
        文不在长,有魂则灵。《燕赵老年报》文字质朴无华,思想含量很高,它不仰高山,不拒细流,很是贴近老年读者和作者,在北方老年报中享受很高声誉。走进《燕赵老年报》副刊三年来,已相继发文30余篇,倍感欣慰。
        坦诚地说,我不认识编辑,除邮箱投稿外,没有任何其它联系,副刊主编李萍、责任编辑刘坤等老师都是以质论稿,甘为他人做嫁衣,向这样的报刊及编辑老师致以深深敬意!

                        ——2023213日上午纪实

随笔《孝的传承》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随笔《孝的传承》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随笔《孝的传承》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随笔《孝的传承》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孝的传承

20230213

        许培良/

 

  小时候,我常听母亲说:百善孝为先。后来,随着年龄日渐增长,我懂得了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

  母亲极为重视孝道并身体力行。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年春天,祖母患了重病,当时祖父在烟台工作,父亲也早已患病,家中的大事小情都由母亲操持。病不等人,祖母需要紧急救治。无奈之下,母亲从村子里借来一辆地排车,载着祖母向县城人民医院奔去。祖母的病得到及时救治,很快脱离了危险。那一天,母亲来回奔波了50余里,忍着饥饿,却无任何怨言。

  祖母回到家后,仍需悉心照料,这一重担也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从集市上买来鸡蛋,变着花样给祖母改善生活,调养身体,使得祖母很快就康复了。事后,祖母感激地说:多亏儿媳精心伺候,要不然我这身子骨就垮掉了!

  在行孝方面,母亲始终如一。1976年寒冬,82岁的外祖母进入生命的黄昏期。体弱多病的她躺在炕上,每天都需要人伺候。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中。我家与外祖母家是邻村,路途较近,这为母亲尽孝提供了方便。为了让外祖母取暖,母亲将在锅灶里烤得暖烘烘的石头,用旧布料包裹起来,及时送到外祖母房间的被褥下,以此驱除冬天的寒气;为了让外祖母吃得舒心,母亲煎了香喷喷的鸡蛋饼,送到她的枕边;为了及时洗刷尿布,母亲不畏寒冷,将冰冻的小河砸开冰窟窿,用河水洗净后再拿回家烘干。外祖母离世后,母亲经常讲述她生前的事,让我们铭记老人的恩德。

  母亲小时候没有条件上学,但她很喜欢读书。她从村子里借来《三字经》等书籍,有空就自学,学到了一些粗浅的学问和做人的基本道理。母亲常对我们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就这样,我们从小就接受到很好的启蒙教育。

  2004年早春,年近七旬的母亲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脑血栓,处于偏瘫状态,生活不能自理。我们深知,母亲为了这个家受了很多的累和苦,轮到我们及时尽孝了。我们悉心照料母亲长达16年,直到她病重辞世。我们照顾母亲的事,老邻居们有所见、有所闻,闲聊时,他们会感慨地说: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你看看许家的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大孝子!

  母亲的孝道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我的一对儿女,大学毕业后,分别到其他城市参加工作并定居。虽然与我们相距甚远,但每逢节假日就会回家看看,平日得空儿就与我们视频聊天,还时不时地为我们网购生活用品,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暖。

  唯有孝行天下,才会爱满人间。在我家,孝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家风,将作为美德一代代传承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