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深时节忆父亲许培良

(2022-09-30 20:10:26)
标签:

散文随笔

       秋深时节忆父亲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秋深时节忆父亲许培良

秋日渐深,乡村已进入秋收秋耕大忙季节。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处处充满着丰收喜悦的景象。此时此刻,我又倏然地想起我的父亲…….

父亲辞世已是15年有余,在这个苍郁的秋天里,我下意识地踱进百年老屋,试图找寻与父亲曾经共同生活过的交集。虽然天气渐凉,小院中的菜们却依然吐露着生机,各种花卉树木向着我含笑致意,谁说花木不通情呢?

1930年代,父亲出生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乡村。那时,中国处在军阀割据的时代,国内战乱不止,社会急剧动荡,家中生活极端贫困。但一向开明的祖父,却鼎力支持父亲读书。到了上学年龄,祖父曾粜了一斗谷子,并买来一本价格不菲的《康熙字典》,赠给父亲,让他安心读书。

父亲自幼聪颖好学,在村附近的完全小学一直读到6年级毕业,因学业成绩突出,曾被当时校长誉为学校里的“小先生”。这之后,父亲于1953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省蓼兰县(即后来的平度县,现在又称“平度市”)二中(即后来的“平度第四中学”,又曾被称为“平度县昌里中学”)。

父亲非常擅长语文和书法课,他的作文成绩尤为出色,每上作文习作课,成绩常常连得甲等。令人遗憾的是,1955年初级中学毕业时,因家中生活窘困劳力匮乏,父亲不得已失去了继续深造的大好时机。

父亲回到家乡后因文化水平较高很快被举荐为村干部一干就是16年。这期间,曾被公社领导调入粮食管理所工作数年,后因村里工作需要,又被调回继续担任村干部,直到1971年因公患病,才坚决辞去村干部职务。从此父亲变为一名普通农民,直到生命终老。

父亲是一位宽厚善良的人为人做事总是先替他人着想。在我的记忆中,大集体时代,生产队里分粮分草,父亲总是将质量最差的留给自己家。当我达到学龄后,父亲常教诲我,待人做事要善良诚实,凡事宁肯吃亏,也不要沾别人的光。这些启蒙的处世待人原则,很早就烙印在我心灵中,对后来科学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父亲是一位公私分明的好干部,他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担任村会计职务数年中,从未出现过一次账目差错。据母亲生前说,他曾负责过村里每家每户土杂肥的丈量,父亲精于数学计算,很少有误差,即使丈量自家的土杂肥,也都是实事求是,从不虚报,为此赢得村民高度信赖。父亲从不脱离生产劳动,无论是麦收还是秋收,父亲都是带头深入田间劳作,与村民打成一片。

有一次在秋收红薯的过程中,父亲不慎将记账用的金星钢笔丢失了,心中很是难过。回到家后,便跟母亲要钱,说是自己再买一支钢笔。母亲劝他跟村干部说明情况,用公家的钱买,父亲却坚决不同意。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心中总是装着集体,却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父亲是一位深明大义的人十分关心后代的成长20世纪70年代初,大姐初中毕业后,参加了生产劳动。父亲建议她还要有一技之长,于是,从当地书店买来一本《常用中草药手册》。大姐勤奋好学,利用闲暇时间,很快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能为家人和他人开一些简单的药方,受到众邻居夸赞,这让父亲甚感欣慰。

1973年秋,我上了村小学后,为了能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父亲常教诲我要好好听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此外,还要多向“不会说话的老师”——《新华字典》学习。冬夜漫漫,昏黄的煤油灯盏下,父亲耐心地教我如何用音序、部首和笔画查字典。在父亲的鞭策下,我常将字典置于床头,信手拈来,多看多记,很快认识了诸多汉字。这对于以后的读书作文等,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亲是一位善于读书和思考的人他年轻时无论平时多么繁忙劳作之余总要读一些书那时父亲读的多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鲁迅的著作,还不断地撰写读书笔记,积久竟有了厚厚的一大摞札记。有一次,我怀着好奇心打开父亲的笔记本,页面上竟形象地画着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之间的位置与引力关系图,下方是一些数学公式和说明文字。细细读下去,原来父亲是在探究海洋涨潮与退潮的原因。这是一篇关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读书心得,作为一介平民百姓的父亲,虽然没有什么重大科学发现,但他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却深刻地激励着我成长。

父亲的读书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2004年初,母亲因患脑血栓导致身体严重偏瘫,不得已随从子女一起生活,父亲却一直坚守在老屋中,过着独立的生活。我在乡下教书,无论是上班前还是下班后,都是第一时间去老屋看他,帮他打理一下生活事宜,从物质与精神上给予他更多的照顾与安慰。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我常见父亲倚着墙壁,抑或坐在无花果树下的马扎上,手捧一本书,静静地读着。有时父亲面向夕阳,沉思着什么,这时的父亲俨然是一位思想者

晚年的父亲,独自在老屋里生活了整整3年。2007年暮春的一个周日,当西天的晚霞消失夜幕降临时,父亲因心肌梗塞溘然辞世,享年75岁。身边的遗物是,书页泛黄的《新华字典》《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鲁迅言论选辑》等,还有补丁摞着补丁的衣服和袜子......目睹父亲的遗容与遗物,我的心犹如沉入无边的大海。

父亲一生过着清贫洁白俭朴的生活,他给予人的甚多,要求于人的却甚少。父亲生前为人做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他用一颗博大而又炽热的爱心,唱出了一支清婉明丽的生命之歌。在这个清寂的秋夜,让我点燃一炷心香,默默地祈祷天国中的父亲幸福安康。

 秋深时节忆父亲许培良

            作者近影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副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浙江老年报》《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老人春秋》《山西老年》《西部散文选刊》《烟台散文》等数十家报刊杂志。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