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题征文习作《许培良:正确认识自己》刊发于河北《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2022-08-24 10:10:14)
标签:

发表札记

【发表快讯】

 

只要见微知著,必将发现真理,文学创作也是如此。承蒙编辑老师厚爱,话题征文习作《许培良:正确认识自己》刊发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老年报》(2022年8月24日,第4版,生活互动专刊),并且每次发文都会定期收到稿酬,充分体现了对作者劳动的尊重。

文不在长,有魂则灵。《燕赵老年报》文字质朴无华,思想含量很高,它不仰高山,不拒细流,很是贴近老年读者和作者,在北方老年报中享受很高声誉。走进《燕赵老年报》不到三年,已相继发文近20篇,倍感欣慰。

坦诚地说,我不认识编辑,除邮箱投稿外,没有任何其它联系,编辑老师都是以质论稿,甘为他人做嫁衣,向这样的报刊及编辑老师致以深深敬意。

——2022年8月24日上午纪实


 话题征文习作《许培良:正确认识自己》刊发于河北《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话题征文习作《许培良:正确认识自己》刊发于河北《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话题征文习作《许培良:正确认识自己》刊发于河北《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话题征文习作《许培良:正确认识自己》刊发于河北《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话题征文习作《许培良:正确认识自己》刊发于河北《燕赵老年报》许培良

该怎么比较才合适(之一)

2022年08月24日

  主持人开场白: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比较”,有时与优秀的人比,有时与不如自己的人比,许多酸甜苦辣由此而生。会比较,也是一种智慧。

  许培良:正确认识自己

  我是一名教师,平日里喜欢写作,向国内的各种报刊投稿。青少年时代的我,就是一个充满梦想的人,虽不敢奢望将来能成为像巴金、冰心、萧乾那样的著名作家,却也希望能在写作方面搞出一些名堂。或许是文学天赋不够,我只能在报刊上发表一些小文。看到文友们在国家一流报刊上发表大文章,我心里总是羡慕不已。然而,我并不气馁,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不会后悔。人各有所长,文学创作只是我的一种业余爱好,教学才是我的本职工作。虽然创作水平不如那些文友,但并不妨碍我做一名称职的教师。

  虽说有比较才会有进步,可我觉得正确认识自己更重要。与他人比,也与自己比,看看今天是否比昨天进步了,在比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坐标。在继续做一名好教师的基础上,我不断加强学习。基于自己的信念,我坚守“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原则,结果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常常有作品发表于报端,得到文友们的赞扬和肯定。我经常与文友们互相交流,彼此借鉴,学习别人的长处,补足自己的短处,唯有如此,才会走得更远。

  狄民建:知足常乐

  要说亲朋好友间闲聊时没有半点相互比较,那肯定不现实。平时闲聊时,我不爱和他人比退休金多少、子女有无出息、家里有多少套房……因为这些比较没有意义,只会增加相互间的心理不平衡。

  就拿我来说,虽然退休金不如一些朋友的多,但现在的数额已经是刚退休时的三倍了。一个月接着一个月过得很快,上个月刚刚领了退休金,这个月马上又快到了,吃、喝、玩用不清,何必还贪求更多呢?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和自己比才是知足常乐的源泉。我时常迈开双腿外出旅游,全国各地几乎游遍了,还曾多次走出国门。要是放在十几年前,这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我曾对一位“驴友”说:“现在是和平盛世,拿着退休金,衣食无忧,到处旅游,没事儿就偷偷乐吧!如果个别人还是牢骚满腹,那就是自寻烦恼了。”

  如果非要做一些比较的话,那就比一比身体健康,比一比谁的心态好。身体不生病,不去医院花钱,健康地活着就是效益;心态好,老有所学有成就,继续发挥余热不停歇,对社会、家庭有贡献,乐观地面对疾病和年龄的困扰,就会自得其乐。

  艾立起:用积极的心态去比较

  一般来说,我们与别人比较,大多是在身体不适、生活不顺或心情不好的时候。此时此刻,特别需要用积极的心态去比较,这样才能看得开。

  2001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国防教育部门工作。这里是最典型的“清水衙门”,但我并没有后悔。因为与退休在家务农的同乡比,我在城市有固定的工作;与转业到企业的战友比,我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与那些因权势所累违法犯罪的人比,我无职无权一身轻,“半夜敲门心不惊”。

  2010年,老伴不幸辞世。此后,家中一应事务全部落在我的身上。一路走来,我之所以没有被困难吓倒,不曾被重担压垮,关键是我能用积极的心态去比较。同是丧偶,我比那些儿女尚未成家者要省心;比那些不会做饭者要“成熟”;比起那些矛盾频发的家庭,过得更坦然。

  莫愁征途有风雨,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苦中自有乐。

  秦连鸣:比较要得法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总是要比的,比的意识几乎伴随人的一生。人老了还是要比,人是活到老比到老的。比是人生的功课,能学好这门功课不容易。”对于“人总是要比的”,我是这么理解的:比的根本目的在于进取,提升人对事物的认识,从而促使事物转化,进而推动社会进步。“人老了还是要比”,这时的比,要以自身的现实为前提,要正视现实。与别人比较退休金或生活待遇,也无不可,但在比较时,要正确对待“我不如人”的结果,是失落地回避,还是坦然地接受现实呢?显然,你若总想着“我不如人”,生活便失去了光彩;若是心胸豁达,知道别人也有不如自己之处,欣然接受不完美,生活就会过得充实而快乐。

  老年人要学会比较,比一些对双方都有益的事情。例如,比较一下看谁更关心国家大事,多些爱国情怀;比较一下,看谁更珍惜宝贵的生命,更会颐养身心。

  有人说,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努力去播种、施肥、灌溉,然后静待花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