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园里的母爱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母亲去世已是两年有余了,可我时时想起她。我们常说,母恩比山高母爱似海深,这话一点也不过分,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报答母亲的深恩。在我的记忆中,母爱渗透在生活每一细节中。
20世纪80年代末,大专毕业后,我参加了乡村教育工作。因为学校住房紧张,我不得以寄宿于家中。两年后,我便结婚生子。那时乡村教师工资很低,要维持一个大家庭的生活,委实不易。
小时候我常听母亲说:“吃不穷喝不穷,打算不到就受穷”,要想日子过得宽裕,就必须多动脑筋,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尽可能减少生活开支。于是,母亲便计划在老屋的小院内,好好经营一下小菜园。
老屋小院的面积并不甚大,母亲却规划得井井有条。每到种植期来临之前,母亲都要苦思冥想一番,哪一区域种植农作物,哪一区域种植蔬菜,她的心中都有一幅蓝图。
父亲早年患病,母亲也曾患过病,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几乎都要靠母亲来操持。早春尚未到来,母亲就开始在菜园里施肥翻地,平整土壤,搂平打畦,但等那暖春到来之时,不失时机地下种。
农家出身的母亲,是经营农活和小菜园的行家里手。当潇潇春雨滋润了大地,小菜园出现良好墒情之时,母亲就开始陆续地将茄子、大葱、辣椒、西红柿、黄瓜、芸豆、豆角、丝瓜、苦瓜等适时地下种。为了确保有较高的出苗率,母亲还常将土壤上方覆盖地膜。
母亲做着这一切时,还常将我叫到跟前,教我怎样施肥、翻土、浇水、点种等,说是居家过日子,这些都是基本的生活技能。人的一生中,若能学会一些技能,日后必能更好地生活。就这样,在乡村,我不但书教得好,还从母亲那里学会了如何种菜,让小日子过得愈加充盈起来。
春日渐深时分,便是母亲小菜园胜景的序幕。各种菜芽们窜出了土,绿油油的,一片一片,像一块块绿洲点缀在小院中。毫无疑问,为寂寞的老屋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盛夏时节,小菜园的繁盛便达到了高潮。这时,紫色的茄子、红色粉色或黄色的西红柿、青绿色的辣椒或菜椒、墨绿的丝瓜、一嘟嘟一串串的芸豆或豆角等,将整个小菜园点缀得可谓是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
每及此时,便是母亲非常开心的时刻。母亲心里永远装着后代。她常将那些个头大的、肥实的新鲜瓜果留给我们,并说:“今年蔬菜又是大丰收,赶紧用吧!”我们享用着母亲辛劳的成果,心中异常感动。
不仅如此,母亲对我的一对儿女也是倍加呵护。炎炎盛夏,于我们的劳碌之中,母亲常将孙辈们接到老屋小院里,享受酷暑中的凉快与安逸。在老屋街门口的阴凉处,母亲将鲜嫩的黄瓜,削去皮,沾着白糖,让孙辈们品尝。这段甜蜜的时光,在母亲去世后,孙辈们还一直津津乐道。
那时,母亲毕竟已年愈六旬了。为了感恩母亲,我时常利用节假日帮她打理一下小菜园,浇浇水,除除草,支支架等,努力让小菜园更加茁壮起来。和母亲一起劳动,一起唠嗑,其情也融融,其乐也陶陶。
在母亲的精心操持下,老屋小菜园持续繁荣到深秋时节。尤其是南墙角处的洋枣与丝瓜,收获了一茬又一茬,正当我敬佩于母亲管理有方之时,她却说:“小菜园就是这样,越是用心管理,就会越有收获”,“其实,教书也是这样,培养孩子成才也是如此”,“世上许多事情都是同一个理”……
母亲一生中,因为时代因素,从未上过学,也无高深文化,这道理却讲得让我佩服至极。在我心中,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农民哲学家,更是一位深藏大爱的慈母。
作者近影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浙江老年报》《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老人春秋》《山西老年》《首都文学》《西部散文选刊》《烟台散文》等数十家报刊杂志。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