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零落乡间一奇葩
零落乡间一奇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778
  • 关注人气:3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一本书有关的记忆许培良

(2022-07-11 16:40:10)
标签:

散文随笔

与一本书有关的记忆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与一本书有关的记忆许培良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人或事值得记忆。譬如亲人,恩师,一棵野草,一本旧书等。这些人或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变或影响着我的成长,让我拥有了愈加充盈的人生。
       1982年秋,我考入山东平度四中读高一年级。那时因为学校生活十分艰苦,家人便定时或不定时地去看望我。那年寒冬一个雪花飞舞的周日,大姐用自行车载着母亲和行李,从相隔20余里的家中赶到学校。那天我正在上自习课,从教室出来迎接时,只见她们身上披满了雪花,简直变成了雪人。
       我赶紧将母亲和大姐接进宿舍,说道,这样恶劣的天气还来看我,真是太辛苦了!她们抖了抖身上的雪花,迅速打开了包裹,里面有猪肉罐头、熟鸡蛋、肉包子,还有抵御寒冬的棉大衣。母亲温和地说:“在外读书生活很不易,要好好吃,别冻着,把身体壮起来!”接着她又从怀中掏出小手绢包裹,揭开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将累计5元的毛票塞到我手里。“这些是平日里的零用钱,要是不够用的,就往家写信!”我知道,母亲心中时时牵挂着她的儿子。
       那天中午,母亲和大姐婉拒在学校尽午餐,又冒着风雪踏上了回家的路。我目送她们到校园大门外时,感动得泪水溢满眼眶。我捏着母亲给我的零花钱,突然联想到前几天去当地新华书店时的情景……
       书之于我,或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那时学校附近有一家新华书店,规模虽不甚大,但令我心仪的书却不少。我特别喜欢一本书,名字叫《中国文人传说故事》(王一奇 编),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本定价1.55元,对于我,在那时却是一笔不菲的钱。
       这本书搜辑了上起战国时代的屈原,下迄清代中叶的曹雪芹,约150篇文学家、艺术家的传说故事,这些不可多得的传奇故事可谓是让我心驰神往,但那时由于家中经济拮据,囊中羞涩,根本买不起书,因此只能望书兴叹。
       在这个落雪纷飞的周日里,承蒙母亲的厚爱,我终于有了一笔可观的零用钱,说什么也要圆自己一个读书梦。思虑至此,我迅疾向新华书店跑去,刚扑进书店,还未来得及抖掉身上的积雪,便急促地问售货员:“《中国文人传说故事》一书还有吧?”“哦,有的,有的!”我急不可耐慷慨地付了书款。当我捧起这本心爱的书时,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油然涌上心头。
        之于我,在那个经济窘困的年代,能拥有这样一本好书,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我又禁不住想起我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求学,在乡村在寒舍中,无论白昼还是黑夜,她不知付出了多少劳作与艰辛?
       得到梦寐以求的书,就要赶紧去读。宿舍内,微弱的灯光下,我摩挲着这本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开始了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尤其是前言中谈到:如果说,“人是世界的花朵;”那么,这些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可以说是“人的花朵”。他们通过各自不同凡响的艺术创作,美化了生活,装点了世界。这些诗一般的语言文字与创造的意境,让我的心犹如插上了翅膀在夜空中飞翔。

与一本书有关的记忆许培良

      细细读来,这些文学家、艺术家的道德文章、功勋业绩以及嘉言懿行,深深地感动着我。我特别喜欢其中“屈原的传说”,屈原是我国最早的爱国大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曾经官至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制,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但却遭到当时朝廷中反动贵族及奸佞小人的嫉妒诬陷,最终遭馋去职,并被顷襄王放逐。在长期流浪生活中,屈原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后因楚国日趋腐败,最终灭亡。屈原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身亡。
       尤为令我景仰的是,屈原那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刚毅坚卓的精神。在逆境中,他汲取民间文学艺术营养,创造出“骚体”这一新的诗歌形式,用积极的浪漫主义手法创作了《离骚》《九章》等闪烁着理想光辉的诗篇,以此来揭露反动贵族的昏庸腐朽,排斥贤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他忧国忧民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一卷《离骚》山鬼哭,赢得后人长相忆。“屈原的传说”中,辑录了《照面井》《纱帽垛子》《神鱼》《屈原冈》《独醒亭》《粽子和龙船》等,这些故事叙述委婉生动,哲理性强,感人肺腑,愈加彰显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爱国诗人的深挚情怀与远大抱负。
       读书开阔视界,读书改变人生。我不能不说,《中国文人传说故事》委实是一本好书。在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能遇到这样一本书,确是我一生中莫大的幸事。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活着怎样才算有价值,可以说,这本书影响了我世界观的形成。这本书也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与爱好,我从此知道,人世间的许多真理都可通过文学方式表达出来。

与一本书有关的记忆许培良

       高中毕业后,我顺利地考入大学,这本书就被父亲珍藏到百年老屋的书箱中。父亲生前曾多次说过,他也很喜欢这本书,时不时地掏出来读上一番,它也同样成为父亲宝贵的精神食粮。
       1986年春节期间,我放了寒假,一位邻居、父亲的好友到我家做客,父亲摆置好茶具,沏上一壶热茶,两人饶有兴致地聊了起来。令我万分惊喜的是,父亲竟津津乐道地聊起“郑板桥的传说”中的《审石头》。
       父亲边喝茶边聊到,郑板桥是清代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早年家贫,至乾隆年间升为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因帮助农民胜讼以及办理赈济,得罪了地方豪绅而罢官。郑板桥任职期间,主持正义,机智幽默,耿直为人,关心百姓疾苦。
       我敬佩父亲好读书,让我们在《中国文人传说故事》一书中产生了深刻的共鸣。2007年父亲因病去世后,我将此书移到新居的书橱中,虽然时间已久,书页业已泛黄,但其思想内容依旧散发着魅力。
       现在,我已由读书人成长为著书人,对这本书的往事却历历在目。因此每得闲暇,我常时不时地掏出来重温,同时感受那段岁月的激情,感恩母亲生前于贫困中的博爱。40年过去了,新近,我突然在网店上搜到,《中国文人传说故事》一书已成绝版。二手书价涨得很高,足见此书具有恒久的价值,很是为之欣慰。
       此情可待成追忆。静悄悄的深夜,孤灯下,我独自打开书橱,再次抚摸这本久违了的书,无边的心海依旧在澎湃……

与一本书有关的记忆许培良

                                        作者近影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浙江老年报》《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老人春秋》《山西老年》《首都文学》《西部散文选刊》《烟台散文》等数十家报刊杂志。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