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征文:写作的灵感从哪里来】
许培良:捕捉住瞬间的灵感火花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我是一位乡村中学教师,业余喜欢读书写作,因为持之以恒的努力,迄今已在国内各级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并公费出版了专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认为,写作上要不断取得进步,就必须拥有灵感上的“活水”。
写作的灵感从哪里来呢?我认为,其一,源于对生活挚诚的热爱。这就需要有一颗纯美的心灵,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前不久,一个清晨我外出散步,发现新居门前不远处的樱花林,樱花在微风中悠然飘落,小鸟在落花中穿梭,一种哲思与灵感倏然产生,我迅疾从衣袋中掏出笔和日记本,将这一瞬间的美记录下来。散步归家,独自踱进书房,在电脑键盘上敲打下来。很快一篇哲理性小品文《樱花落》诞生,数日后便发表于《烟台散文》微刊。文中有这样的几句话:“这是一种美的自然飘落,宛若冬天的落叶,万物之终结”,表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洞察与感悟,深受读者喜爱。
其二,源于在读书过程中的真切感悟。从青少年时代起,我对鲁迅先生的散文颇感兴趣,尤其是散文集《野草》,更是让我爱不释手。有一次我读到:“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这段文字与我的心灵迅速产生共鸣。我便在书页上,用铅笔勾画出来,初步拟定了日后的写作素材。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考上一所大专院校,在一个县城的水泥街道上,看到数棵野草在夹缝中艰难地求生存,这与当时广大乡村无边旷野中葱绿着的、浩浩荡荡的野草形成了强烈反差,于是一篇哲理性小品文《野草思》应运而生,不久发表于院校校报的文学副刊上。在读书过程中,常常会因产生共鸣而带来灵感,这都是很宝贵的写作素材,我的许多随笔类文章就是这样涌现出来的。
当然,要不断获得写作上的灵感,还必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保持对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敬畏与敏感,善于见微知著。一旦灵感到来,只要付诸于笔端,就往往会共振出源源不断的美文华章。
作者近影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教师,副高职称,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浙江老年报》《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老人春秋》《山西老年》《西部散文选刊》《烟台散文》等数十家报刊杂志。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许培良 邮编:266709
联系电话:1379325987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