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力量》,感悟教育人生 许培良

标签:
读书随笔 |
由教育家李镇西主编的《教育的力量》(2016年7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今年我们教师节的礼物。刚拿到手时,我抚摸着素洁的封面,看着东方的日出,心里曾想了很多很多。可是,由于家务与工作繁忙,书籍一直摆在案头,被冷落了好一阵子。
有人说,有书不读,等于无书。是啊,尤其是像著名教育家主编的书,大都是含金量沉甸甸的。不赶快去读,确是一大遗憾。最近,暮秋已去,初冬已到,我终于有了闲暇读书的机会。于是,便走进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一书的主题在于“转化后进生,破解教育难题”,全书收编了李镇西、魏书生、高金英等国内教育名家的教育随笔数篇,行文以生动的教育案例,科学的教育方法,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实现了完美的结合,用爱与智慧给予后进生向上的力量。《教育的力量》一书,共分为4编,依次为“名家论坛”“用心灵赢的心灵”“转化后进生的智慧”“成长的力量”等,这部书确是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很好礼物。
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与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当今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出现的深层问题越来越多,后进生可谓是如雨后的春笋层出不穷,很多教师越来越感受到了教育的无奈。基于这种现状,李镇西的“如何善待后进生”、魏书生的“教给后进生自学语文的方法”等,可谓是一剂良方,开启了我们的视野。譬如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李镇西认为,要从心态开始,注重情感倾斜,唤起向上的信心,集体舆论引导;再如后进生面临另一突出问题就是学习的尴尬处境,魏书生认为,首先要分析造成后进生的种种原因,其次,要制定对策,采取措施,引领改变等。
有人说,教育要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有人说,教育就是用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说法众多,本质相通。王晓波的“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陈霖的“教育,始于走近”及陶雪梅的“我和我的这群孩子们”等,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孩子需要温情,需要发现,需要陪伴,需要循循善诱,需要因材施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儿童都有希望被认可的天性。顺应孩子的天性,给予孩子希望,用“归零心”去看待孩子,每一个暂时“沉睡”的孩子都会“觉醒”。我想,这应当作为后进生转化的基本规律。
育人工作是有规可循的,转化后进生更需要智慧,因此,教师在平日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善于研究。杨富志的“从教于契机到教育奇迹”、方海东的”一滴墨水“等,运用生动的小故事阐释了”期待儿童出现奇迹,既要有耐心,又要时刻准备迎接它的到来“(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之语)这一教育哲言。转化后进生,要注重细节,从细节入手,去研究个性学生的不同教育方法,真心爱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古人讲过,教学相长是一条不变的真理。诚然,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与学生长期的交流交往中,才会逐渐磨砺出自己的工作才干。唐燕老师在与顽童“小方“
的交往中,感受到了职业生命的从容与成熟,因此,留下了”一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的美文;张兰老师在”最后的诗“中,由”后进“教师成为一名有故事的”先进“教师,迎来自己生命的芬芳;王兮老师因为甘”做一个擦星星的人“,而让自己的生命绽放了光芒;何晓宇老师用”爱与坚守“
后进生转化工作一向是教育的难题之一,如果我们通过阅读《教育的力量》 能更好地改进育人工作,我们的教育人生肯定也会精彩纷呈。期盼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走进《教育的力量》……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教师,副高职称,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