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因式分解”的故事 许培良

标签:
教海拾贝 |
我读初一时,开始学习因式分解知识。数学推演与变化,在因式分解学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非常爱好因式分解,吃饭、行路时,那些精彩的变形,也往往萦绕于心头。
大约是1979年春,我接触到了因式分解知识。当时任教我们数学课的是一位民办教师。
我们的数学老师教学很有方,对于因式分解可谓是十分精通。当时,课本中有关因式分解知识是很有限的,老师并不满足于传授课本知识,还努力地开拓我们的知识视野。记得,当时课本中关于因式分解的方法,仅涉及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作为选学内容),这些有限的知识对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学生来说,真是简单而又简单。数学老师很了解我们的接受能力,所以,他准备花大气力来进行知识补充。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出版业尚不够发达,数学图书更是少之又少。然而,数学老师却从图书室里搜集到所有与因式分解有关的书籍。每每业余闲暇,我看到他总是披览书籍,不停地做着笔记。不久,一本崭新的《因式分解新编》笔记摆在数学老师的讲桌。我很有兴趣,决定课后借一下老师的笔记。
盛夏到来,中午午休时间,我怀揣着《因式分解新编》,详尽地品味着,每每逢上精彩处,就迅疾抄录下来。就这样,我又掌握了“广义十字相乘法”、“待定系数法”和“公式法”等。由于我对因式分解知识掌握得扎实,所以单元考试或测试,几乎全得满分。
因式分解及其变形的应用,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学数学乃至大学数学。后来,我读高中、读大学数学系,都因此而受益匪浅。
大专毕业后,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这时,教材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大纲对因式分解知识要求并不很高,但是由于我对因式分解学习有着一段特殊经历,所以,我准备像当年那位数学老师那样,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
因式分解真奇妙,恒等变形离不了。方法种种多体味,多做多练出新招。我想,对于新时代的中学生,教师必须以崭新的教法传授给学生。于是,我就将相关内容,或者编写成歌诀、或者用结构图来表示等,同样,让我的学生收获颇丰。
教育教学就是这样,好的传统应该继承,好的方法应该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