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以恒
[清](1826年--1891年)字用柏,钱塘(今杭州)人。戴熙次子(一作侄),山水得其正传。笔颇精细,屋宇几席,不爽铢黍。与杨伯润(佩甫)、张子祥(态)其名。从学者百余人,远至日本、朝鲜,皆愿执弟子礼。夙工刻印,然绘事云涌,无暇操民。著醉苏斋画诀。卒年六十六。晚清海派六十家之一。

仿梅道人山水
手卷 水墨纸本 己卯(1879年)作
款识:结庐小住水云乡,尘市吟情雨不妨。最爱窗前午梦觉,一疄踈雨埜花香。犂雨钽云太有情,绕畦布谷弄新晴。山深不放红尘入,只许书声杂鸟声。十里溪山映夕阳,岚光烟翠入匮窗。野人都是无尤客,诗酒论交共徜徉。予昔见梅道人所作手轴山水长数丈,公背仿之。乙卯孟夏,用伯戴以恒。钤印:用柏之印
戴以恒(1826-1891),字用柏,钱塘人。戴熙子,山水得乃父正传,笔法精细,从学者甚众,影响远至日本。此图长卷形式表现江南山水之景,图中冈岭逶迤,远山连绵,烟峦云嶂,浅潭沙滩上芦荻凄迷,屋舍隐现,跨过板桥,时而冈峦突兀,时而平堤行回,汉港竹坞村舍,水榭台阁。忽江忽岭、转辗变换,曲尽江山诸景。后段为浩淼烟波,一碧万倾,遥想风帆远扬,渔舟荡漾,还安排了人物活动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此图山的画法多以巨然的披麻皴参以范宽的点子皴,随画轮廓,随加皴擦,然后以淡墨渲染,再在山石轮廓的周边和交界处用以浓淡疏密的苔点,颇见苍茫。树的画法,先用淡润墨,再以复笔由淡入浓,由润入干,线条有长有短,有粗有细,纹理自然,构图布景上亦有变化。卷后诗跋也颇有特点,两字一行,共56行,形成一个小长卷,与画卷相得益彰,很有情趣。此图作者自称是曾见到元代梅花道人吴镇长达数丈的手卷后背临而成。确实此图能见到吴道人不少影响,唯气格稍逊。图作于己卯夏日,时年作者54岁。

冷泉亭图
手卷 水墨纸本 同治丁卯(1862年)作
款识:鞠友叔岳命绎如内弟以此纸属画,为写冷泉亭图,琐碎繁缛,不成画道,长者何以教之。同治丁卯四月,庽梅泾,仿王奉常法。戴以恒。钤印:文节家法、以恒之印、鹤雏弄翰

青绿山水 1863年作

鉴古斋图
立轴绢本 乙丑(1865年)作
款识:鉴古斋图。同治乙丑二月三日,钱唐后学戴以恒用伯画。钤印:鹤墅后人(白文)、戴以恒(朱文)、用伯一字大西(朱文)、文苑家法(朱文)

山水册
册页 设色纸本 同治九年(1870年)作
款识:(一)李营邱、范中立画,效之不得其法。便入谢文矦、蓝田叔门径矣。余此作正蹈此病。 (二)松林晚霭。仿巨师静穆之趣。
(三)程正揆江山胜揽。一生画百余卷,编次卷尾。余曾见其第八十四卷、百十二卷,卓然大手笔也。兹仿之。同治九年三月,博珊仁兄方家属画。泉唐弟戴以恒。钤印:以恒之印(三次)、用伯(三次)、以恒

仿古山水 四屏 设色纸本 同治十年(1871年)作
款识:△法赵大年写江南春霁。钤印:用伯(朱文)、戴以恒(白文)
△法李营邺写秋风遇顺。钤印:用伯(朱文)、戴以恒(白文)
△法董北苑雨岩飞瀑。钤印:用伯(朱文)、戴以恒(白文)
△法赵文度写松谷采梅。同治时年九月,抚古帧四为少池仁兄先生属,即乞正之。戴以恒用柏并之志。钤印:用柏(朱文)、戴以恒(白文)

枯树寒鸦 设色纸本 同治十年(1871年)作
款识:佩秋仁兄以小铜器赠,器作莲瓣状,旁有涂金蟠螭,宛然如生,盖宋制也。为作此纸以报。未竟佩秋又以两鸭见遗。窃思麓台司农百鸭图。固主人延麓台至家点笔。每馔必鸭,故也名饱鸭作画。自昔已然,余复何让。缘约同里袁介眉、黄矩卿,桐鎯沈汉泉容镜,仲作霖云乔,嘉兴陈季鸿,吴门程杏楼作间竟之饮,矩卿所赠惠泉水点茶笙歌谭笑,极一时畅叙之乐。恐司农三十余鸭未必有此快事。画成自看又思鸭字四声如沈记室。天子圣哲之类当以鸦字为第一声,对此瑶淢粉野添点塞鸦一阵,计百九十余,以当佩秋百龄之祝庶。拙笔得与两鸭相匹,而蟠螭莲瓣尚未能酬及也。同治十年九月,仿赵大笔法,钱塘弟戴以恒用柏氏并记。钤印:用柏(朱文)、鹤雏奉翰(白文)、文节家法(朱文)、戴以恒印(白文)、鹤野后人(朱文)、鹤野后人(朱文)

溪山访友 纸本水墨
款识:访友溪桥策杖行,东山修行可成屏。摹黄鹤山樵笔法。泉唐用柏戴以恒并志。钤印:魏寿昌印、用柏

深林访友 水墨纸本 壬申(1872年)作
款识:策仗板桥无个事,绿阴深处有人家。壬申(1872年)秋日,仿宋元人法。用柏戴以恒作。钤印:用柏、戴以恒印

寒山雪竹图 纸本设色 1875年作
款识:摹古离古愈远反不免为画匠所谢榆也。此乌目山人浅澹法,南田老人所谓愈浅愈深,见其深沉而不知以空灵淡荡出之。光绪乙亥秋日,用柏戴以恒并记。钤印:用柏、戴以恒印

竹烟山色 镜心 1875年作

松柏长寿 设色纸本 光绪二年(1876年)作
款识:仿文待诏画法。光绪二年中秋,奉辛伯仁兄大人正之。用柏弟戴以恒。钤印:戴以恒、用柏所作

仿黄子久山水 设色纸本

秋山图 设色纸本 1880年作
款识:1、仿赵文度秋山画法。光绪六年(1880)立冬后一日并记,钱塘戴以恒用柏。钤印:用柏、戴以恒印
2、礼棠仁兄大人屡以函致属写小帧,即此就正。用柏弟以恒又记。钤印:以恒

仿古山水 四屏 设色纸本 1880年作
款识:①仿赵大年水村图法。 ②仿吴仲圭夏山图画法。 ③仿一峯老人富春山图法。
④仿黄鹤山樵临王摩诘辋川图法。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十八日起至二十五日,画成四帖,奉叔英三兄仁大人教正。用柏弟戴以恒并记。钤印:戴以恒用伯、用柏、戴以恒印

山 水 立轴 1881年作

秋林帆影 设色纸本
款识:淡扫苔痕景色鲜,高秋风味已无边。此间大有逍遥意,别是壶中一洞天。用柏戴以恒。钤印:戴以恒印

彭和移竹图 册页 1882年作

春堤试马图 手卷 设色绢本 光绪八年(1882年)作
款识:光绪八年元夕,花农与同门诸君治俞楼书藏。时润夫仁兄来浙下榻,至可庵与斯会,饭罢,润夫乘马游韬光庵,顾视日影匆还而反,道经白公堤东山月上矣。加鞭奋趋如燕掠地,极春风得意之乐。三月中旬属画此卷,遂写近日湖上风景并记。钱塘戴以恒用柏。钤印:戴以恒印、用柏、隺野后人
卷后有何乃莹、张英麟、刘恩、曾广銮、陈文骤、许叶芬、朱祖谋、王鹏运、宋伯鲁、李翊煌、吴树梅、张预、汪询、高赓恩、易顺鼎、曹鸿勋、徐琪、杨福臻、王彦威、刘永享、袁昶、端方、福赓、许佑身、俞陛云、倪恩龄、左绍佐、邹福宝、恽毓庚、恽毓德、恽毓巽、恽毓嘉、恽毓鼎、吴士鉴、杨履晋、赵增琦、志锐、翁斌孙、吴荫培、乃德、沈瑜庆、祖麟、高蔚光、褚成慱、吴允徕、荣庆、实夫、孙雄、荃孙等四十九家跋,张仁黼题引首。

松山流泉 水墨绢本 1883年作
款识:遗世独立之士恒……光绪九年六月,钱塘戴以恒用柏并记。钤印:用柏、戴以恒印、戴溪亭长、戴用伯五十八岁所做
本幅王树敏题诗堂。

仿戴熙山水
镜心 光绪九年(1883年)作
钤印:鹤墅后人、鹤雏弄翰、戴以恒印、用柏、戴用伯五十八岁所作

云洞庭秋 水墨纸本
款识:记得看山入楚云,洞庭秋色淡平分;归来仙馆看图画,寒雨淋漓思不群。用柏戴以恒。钤印;戴以恒印

云寒独钓 水墨纸本 甲申(1884年)作
款识:疏林掩映莫云寒,何日扁舟把钓竿。广厦有谁能庇我,一椽可作万千看。甲申四月,用伯戴以恒。钤印:戴以恒印(白文)

湖山清寂 立轴 水墨纸本 1885年作
款识:先伯文节公曾为施成章写大帧。余随侍几研,见其点擦终幅,晋一日之力始成。至今三十余年,犹堪记忆。兹特为晴岚仁兄姻大人临之,即请教正,光绪十一年(1885)午日,用柏弟戴以恒。钤印:戴以恒(白)、用伯(朱)、寉野后人(白)
戴以恒,熙子(一作侄),山水得其正传。笔颇精细,屋宇几席,不爽铢黍。与杨伯润(佩甫)、张子祥(熊)齐名。从学者百余人,远至日本、朝鲜,皆愿执弟子礼。夙工刻印,然绘事云涌,无暇操刀。著《醉苏斋画诀》。卒年六十六。

高山雪霁 设色纸本
1885年作 法王右丞
款识:仿马遥父雪图。从子兆韩奉其母命属画四桢。敲迫甚急,上午马献臣、王子条同游吴山……光绪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呈子振姻兄世大人清赏,用柏弟戴以恒并记,时年六十。钤印:戴以恒印(白)、用柏(朱)、戴以恒(白)、用柏所作(朱)


千岩竞秀 手卷 设色纸本 乙酉(1885年)作

山水 水墨纸本 1885年作

林壑流泉 立轴 光绪丁亥(1887年)作
款识:陈虞庵画山,皴笔甚少,全以墨沈,染出浓淡。初画甚妙,日久纸色稍旧,则但见皴处、梁处无从分别,反觉刻露。余画山,浓淡於皴法之中,不甚用染。惟平日点苔太浓,山石层层刻露,殊少融洽之趣。故金谨斋表弟奉少伯母舅命就余学画,谓山石不点尤妙。已而学渐进,始之山石之必须点也。盖余以点苔太浓,稍稍用淡墨为之故耳。此正谨老口欲言而未能。所谓欲问不得其词者欤!谨老虽穷年蛚蛚,以学问文章为经国华国计,而画学日进。时贤之气势,古人之蕴蓄,大有石谷合南北宗於一手之致。此帧以淡墨点苔用,述余画变更之由於上。为晓秋仁兄大人属,即正。光绪丁亥十一月朔日,并记於饱礼堂,用柏戴以恒。钤印:戴以恒(白文)、用柏(朱文)、年开七秩(白文)、说诚实言(白文)、隆阜家世戴溪亭长宾乡枝者杭郡老唐(白文)

山水 设色纸本
款识:青山浮空来,白云涌如海。中有十万华,霜娥为染采。仲江弟工书善画,先伯许为吾家翘楚者。曾画小册授之,此诗即册中题句也。背临大意因而录於上。钤印:戴以恒印(白)、用柏(朱)

菊隐图 设色纸本 戊子(1888年)作

山水
四屏 设色绢本 1889年作
款识:1.缙云道中曾见此景,今二十三年,追忆昔游,如悬心目,拈笔写此,以当重至其地。戴用柏并记。钤印:戴以恒印(白)、用柏(朱)
2.新塍小灵鹫山馆主人孙翰香寄石谷小帧,属鉴真伪,赋景幽秀,用笔闲逸,大与南田相类,正是恽王异流同源处。把玩不能释手。特临此页,下笔过重过密,此余平日致力于画,误以重为刚挺,以密为深厚,痼疾终身不可救药,可为浩叹。戴用柏并记。钤印:戴以恒印(白)、用柏(朱)
3.前年十二月猛雪望后晴霁,约吴季英暨小山、松溪潘淑和、吴石泉三同学并悌儿登吴山,远眺饭于道院,午后至阮文达祠,季英谓西法小影未见雪中者,因照成数幅,分赠同游,深悟画雪之法,宜师造物,兹写此帧,犹恍然在吴山时也。光绪己丑(1889年)三月,画呈杏孙法家仁兄大人教正,用柏弟戴以恒。钤印:戴以恒印(白)、用柏(朱)、说诚实言(白)
4.山水之趣有远近之分,远看极和蔼蕴藉,就余所见无如临平山者较胜,湖上近看则身入山中,曾经括苍见缙云之仙都,见青田之石门洞,有匪奚所思之妙。窃谓南宗北宗即远看近看所致也。余此页特以南宗笔墨写北宗邱壑,不复以远近自绳。戴用柏并记。钤印:戴以恒印(白)、用柏(朱)

水阁清流
立轴
访友图 立轴

群贤论画图
横幅

山水方滋 手卷 水墨纸本 己丑(1889年)作
款识:(文略)光绪己丑四月十八日,同学兄钱塘戴以恒用柏并题。钤印:戴以恒印、用柏、丙戌生、年开七秩、说诚实言
引首:山水方滋。蓝水先生属,黎庶昌题。钤印:黎庶昌印、纯斋
戴以恒此卷纯以水墨画成,墨色苍润,笔意沉着,信得戴熙家法。后纸有江标、陈明远、孙点、钱德培等人题跋。上款“蓝水”为日本画家,曾游历江浙、湖北等地,归国前夕,戴以恒绘此卷相赠。黎庶昌(1837-1896),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曾门四子之一,晚清外交家、古文家。曾任清政府驻日大臣。江标(1860-1899),字建霞,江苏苏州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擅书画、嗜金石。孙点,字君异,安徽人。1887年任黎庶昌随员赴日本。钱德培,浙江绍兴人。曾赴日考察,有《重游东瀛阅操记》存世。

山水
立轴光绪庚寅(1890年)作
水村图 水墨纸本
款识:光绪庚寅,用伯。钤印:丙戌生(朱文)、戴溪亭长(朱文)、戴以恒(白文)、用伯(朱文)、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朱文)、文节家法鹤野后人家敦园丁鹤雏弄翰(白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