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纑图
绢本设色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全图所绘似为江南水乡夏末秋初之景。卷右起以巨石前后屏立,形成山间一隅,虬松、翠竹、杂木,辅以一涧溪流,茅屋数间掩映其中。房舍里,一妇人正在辟纑(即把分析练过的麻搓成线),两个孩童专心攻读;一侍女在后面的房中劳作。从人物朴素的衣着、敞轩下部的墙面因局部脱落而斑驳不堪的状况来看,此图应是写寒门教子之意。由图中心的敞轩出来往左,溪流之上有一石板小桥相连接,越过溪水,一条小径出没于山石间,待绕出山石组成的曲径,即进入了一片“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的开阔之境。以淡墨之笔轻松明快地勾画出的水纹似有风拂水面、轻波微漾之感,和石桥下奔流的溪水相呼应。卷末水中之石上,有几株疏朗之树,与右景茂密之树木形成强烈对比,远处着墨不多的丘陵远山,浓淡相间,远近错落,又增加了一些旷达、空明之态。卷尾画家自书:“辟纑图。姑苏周臣写。”款下钤印一方。此图用笔纯熟,于严谨中尽现宽和安闲之势,应为周臣中期所作。是时,画家画艺成熟,有心得于胸,故所作如明王穉登所评:“古面奇妆,有苍苍之色。”
此卷的视觉效果前紧后松,构图巧妙合理。人物的描绘精致、生动,神态准确、传神。山石用小斧劈皴,笔法严整坚凝,以色墨之浓淡分石之阴阳向背。石上杂以重色点苔突显苍润之色,用笔规整严谨中有纵横大胆之气象。屋舍敞轩亦点染、刻画得细致入微。松、竹等树木则用双钩夹叶法为之,笔意纯熟工致,以如屈铁之笔双钩出树干和枝叶,再以浓淡不同之色墨分层点染出树叶的前后层次,淡墨淡而有清韵、浓色重而显古厚,浓淡交相辉映,笔墨色彩极尽浑厚苍润之势,葱郁繁茂、幽静超然之气充溢满纸。水边劲健有力的几笔竹草,让画面更添精神。全图的敷色也非常雅致,于清丽中见沉稳。而对潺潺流水与平波微澜的不同手法的勾描更展示出画家不凡的表现能力。这些特点体现出周臣对南宋院体李唐、刘松年一系山水技法的谙熟和他自己深厚的绘画功力。

春泉小隐图
手卷 设色纸本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春泉小隐图
手卷 设色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东村周臣为春泉裴居写意。钤印:静远斋
此图为别号图,是周臣为一位裴姓,号春泉的文人所作。画面起首以裴君的草堂为中心展开,草堂轩敞明亮,陈设简洁,堂外古松盘曲。主人正伏案假寐,堂外一童子持帚清扫,体现出闲雅出尘之趣。其后,板桥连岸,春水潺湲,远处青山逶迤,平湖无涯。中国画中往往绘文人隐士昼眠以示对外界的漠不关心,暗示他们与作官者有不同的享受,宣扬自我解脱、自我慰籍的处世哲学。画家巧妙地突出近景的板桥流水,以示“春泉”之意,又以假寐表示“小隐”,点明主题。
此件作品在艺术风格上继承了南宋的“院体”画传统,构图洗练紧凑,状物准确生动,人物线条细劲流畅,情态传神。树石用笔刚劲峭利,多为小斧劈皴,墨色浓重而清润,显示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


匏庵雪咏
手卷 水墨纸本
(672万元,2010年中国嘉德秋拍)
题识:(画)东邨周臣写匏翁诗意图。钤印:舜卿
(书)适怀起东作囗囗之便,录似玉汝览之。囗顿首。十一月十六日雪晴时之书。钤印:原博、古太史氏
引首:匏庵雪咏。门生文征明题。钤印:文印征明、悟言室印
后纸王懿荣(1845-1900)题:夫子大人坐下。金焦为吾师乡邦胜境,匏庵、衡山皆吴中先哲,吴、文一时师生。兹谨以门生旧蓄明人陈白阳画《周康僖金焦行》卷一,周东村画《匏翁雪咏》卷一敬尘行笈,伏祈筦纳。傥数年后,时事不偶,吾师卓锡破山,门生亦自披剔相从,写经糊口,依然佣书故业。祝国救民兴,为忠爱之忱,在朝在野,先后一也。敬叩颐安。门人懿荣叩上。阅后付丙。
吴宽《雪咏诗》释文:雪中承李世贤招观东坡清虚堂诗真迹,追次其韵:
茫茫巨海流银沙,光分民舍囗官衙。诗人说诗等说法,四坐缤纷天雨花。寥寥小卷绝人迹,谁肯拄杖过吾家。曲囗合沓失朱鹭,谷口联翩囗囗鸦。青葱摇落上林苑,一夜乱缀琼瑶葩。故人相送定石炭,恶客好饮惟江茶。清晨忽报有苏墨,折简邀看门频挝。形疑虾蟆似曾压,技痒虮虱谁为爬?悬知刻本来广右,碎笔漫■犹堪嗟。坐当微雪发长笑,新酒正熟浮红霞。是日往观,果石本,盖世贤招饮,恐客不至,故见绐尔,乃复次韵。
出门羸马踏雪沙,玉堂吏散成空衙。何人手剪吴江水,而我目眩梁园花。客居长至叹寂寞,赖有东邻僊李家。试登糟床香拨蚁,果笑石本光翻鸦。清虚堂中事已往,妙墨零落随风葩。空肠啖尽元修菜,渴吻煎彻庭坚茶。诗成一纸落万里,峒石至今椎密挝。浓书铁把纯绵里,深刻蟹上潮泥爬。似人可喜非浪■,对客争观还共嗟。莫言此幅字漫■,夜久屋壁飞晴霞。世贤持沈启南雪景索题,复次韵。
小径升堂新筑沙,退朝无事归私衙。谁移雪岭入我屋,老眼白日疑昏花。坐游未觉足力倦,倏过野店仍山家。浅溪舟胶集冻鸭,空谷屦响翔饥鸦。狂风入林一搅动,绕涧(零落)玉蕊兼珠葩。此时谁当扫盘石(林下白),急欲往煮僧房茶。忽然仰面见高寺,扣户还须持马挝。长安十年走薄宦,对此似将尘土爬。雪(西)湖寻僧有故事(天欲雪),坡僊己去(故事)令人嗟。清虚旧韵更可借,捧砚独无王子霞。
晓望西山翠一痕,寂然深巷类荒村。故人对此宜呼酒,恶客从今莫过门。剪韭正愁畦径失,烹茶才怪井泉浑。纸窗坐久生虚,冻笔题诗助眼昏。
翁同龢题签条:《吴匏庵雪咏》,周东邨画。戊戌五月,王莲生赠。瓶生记。
此卷为吴宽自书咏雪诗,用笔俨重而别具流动洒脱之趣,用墨浓黑而有精气跃出。王鏊称其书“姿润中时出奇崛,虽规模于苏(轼)而多所自得。”甚是。上款“玉汝”,应为成化十四年进士陈璚,字玉汝,号成斋,与吴宽同时、同里,并同朝为官。他少时与吴宽共砚席,长而屈己师之,是个谦逊好学之人。卷后有同乡周臣作《雪咏图》,写山庄冒雪中有人对客摊卷吟咏,庄外乔木环匝,冻溪曲屈。笔墨精谨而又生动之致,在南宋院体外另参李、郭及元人笔意,为周臣画中之变体,而实开唐六如一派法门。自称“写匏翁诗意”,是否是应陈璚之请专为此卷补图,亦未尝没有可能。

闲看儿童捉柳花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是根据宋代杨万里的七绝《春日》的诗意绘制的。诗曰:“梅子流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描写了暮春将入初夏时节,午睡后醒来,悠闲地散步庭院里,看孩童玩耍的情趣。杨万里深受理学影响,他这种情趣不是无聊懒散,而是对勃勃生命的静观。周臣深解杨万里本意,借诗意表达了对春天、对生命的歌颂。画的虽然是杨万里的诗意,也是画家自己的心情。
在画面上的处理上,周臣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采取抬高视点的方法构图,由近及远,融山水人物为一体,便全图显得幽邃清旷。近景为山中一隅,茅轩露出一角,房后一株柳树,以双勾画出,郁郁葱葱,枝干穿插避让,错落有致;柳条舒展自然,柳絮轻盈;叶子以汁绿点出,疏密有致,和堂前那宽大碧绿的芭蕉叶相对比,更显得婀娜多姿,整个画面设色淡雅。人物用婉约的行云流水描勾勒,墨色清淡,再用淡石青、花青等诸色淡淡染出,色调既协调又富于变化。此图对小孩的刻画很精确,一个儿童仰首张嘴,另两个儿童在奔跑捕捉,用意象的手法表现出孩童“捉”的意趣和柳絮的轻盈,又把春末夏初那万物复苏的气氛烘托得恰到好处,营造了诗一样的画境。山石用秃笔勾勒,加以皴染,充分展现出春末夏初山上草木复苏的景象。整个画面景物、人物多集中在画面左下部,柳树、人物刻画细致,山石、树木、青草则刻画简约,整体气韵生动,可见是经过匠心设计。左侧山石上署款“东邨周臣”,钤“东邨”、“舜卿”二印。

春泉思诗
设色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沧浪渽足
设色绢本 山东市博物馆藏
柴门送客图
设色纸本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取唐代杜甫《南邻》诗末句“相送柴门月色新”诗意。作品描绘了杜甫和锦里先生真挚的友情。二位知心好友谈兴极浓乃至“竟日淹留”,直到月上东山方才告别。树石皴法将披麻、钉头、斧劈巧妙结合,用笔苍劲爽利,人物形象质朴传神,线条刚柔相济,墨色浓淡相宜,是其精心之作。署款:“东村周臣。”钤:“舜卿”、“鹅场散人”朱文二方印。

毛诗图 水墨设色 癸巳(1473年)作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在汉代,尊儒学,诗也被尊为经典,所以也被称作诗经。在当时,诗经的传世版本有齐、鲁、韩、毛四家。后来只有毛家的版本流传最为完整,最为人们所接受,所以后世又把《诗经》称为《毛诗》。魏晋以后《毛诗》成为许多画家的作画题材,周臣这件作品便是取材于诗经中人民的生活场景。该图质朴古拙,把山村乡民生活情景描绘得极为切近现实,这也许是源于周臣对下层人民生活劳作的深刻体认。

村社图 设色纸本
款识:东村周臣。钤印:周臣之印
题跋:△.齐俗从来好斗鸡,紫门相望在溪西。稻堆尽有余粮在,角腾还夸喔喔啼。彭城钱榖。钤印:彭城钱榖
△.秋作田家已办租,登场割拔乐徐徐。抱鸡邻老来相约,引得儿童拍手呼。俞允文题。钤印:允文

山水人物 葛巾丽滔
设色纸本

策杖观溪 设色纸本
款识:满目云山秋不碍,草桥流水曲通邨。两翁清话林堂静,俗客何由得到门。东邨。钤印:周臣之印(白)、东邨(朱)

长夏山村图
设色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图绘峰峦高耸、长松挺立、烟岚浮动、水阔清幽之景。一高士凭栏赏景。全图布局平稳,笔墨技法谨严。皴法兼用披麻、钉头、斧劈,用笔松爽劲健。画面处处显示出周臣作为职业画家所具备的精湛笔墨造型技能,从中也可看出唐寅、仇英画风的来历。

琼岛仙迹
手卷 设色纸本


山水中堂 设色纸本 1513年作
款识:隆庆改元七月既望,东邨周臣。钤印:东邨(朱)
此幅《山水》描绘的是一只木舟于险山急水中顺流而下。画面构图诡异奇巧,山势凌厉如鬼斧神工,俯瞰的视角令湍流中的舟楫越显轻灵,其飞流直下处似有更多船只相汇,令人不胜担忧。该画采用了高远的布局法,在景物的描绘上,无论近景、远景皆坚实明晰。笔墨技法主要出自李唐,近岗和远峰运用方硬的小斧劈皴和刮铁皴勾勒,表达出嶙峋坚致的石骨。古松干枝虬曲和倒挂的形态,颇近马远的松树法。周臣的山水虽脱胎于李唐和马夏,但他并没有囿于宋院体画的程式,而善于摄取文人画家某些布景和笔墨的优长,形成结构严谨有法而气脉流动、造型真实生动、笔力刚劲峭利、墨韵充足的风格。

春山图 设色绢本 山水
设色绢本

山水云居 设色绢本
题识:谁人卜筑白云居,面面窗开映碧虚。树里夕阳闲鸟寂,佳山佳水对樵渔。吴郡周臣画并题。钤印:东邨(朱文)、周臣(白文)
题跋:东邨此帧笔墨苍秀,余见而爱之。云卿。

雪夜访友图
设色绢本 嘉靖丙申(1536年)作 雪村访友图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湖山佳趣 设色绢本

雪山渔父图 镜心绢本
钤印:周臣
题跋:云树埋踪高绝飞,空江蓑笠弄寒丝。良工妙得此中趣,故写愚溪独钓诗。偶见东村《雪山渔父图》,清润可爱,漫录一诗,观者不免佛头着污也。徵明。钤印:文徵明印、衡山

白潭图
设色绢本 美国纳尔逊埃特金斯美术馆藏

北溟图
绢本设色 美国纳尔逊埃特金斯美术馆藏
《北溟图》,描绘古代北海的波澜壮阔。《庄子》开篇《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渤海古代称北海,亦即北冥,北冥亦作北溟。
周臣的作品在前期和后期有很大的不同,前期严谨而细腻,用笔稳健凝重、墨色浑朴厚重。忠实于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人的南宋院体画风,构图基本袭用南宋院体构图特点,用笔尖劲,皴法结合了李唐的刮铁皴和马远、夏圭的小斧劈,但多了些润泽气息。周臣晚期的画风则有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用笔、用墨还是整体结构都更加自由甚至有些粗犷。构图周密中透现清旷,用墨也趋于清秀。皴法在刮铁皴的基础上,吸收了北宋郭熙一路山水画的拖泥带水皴,一部分山石的营构则借鉴了学生唐寅的画法,让基本造型元素倾斜扭曲,以加强整体结构的生动性。
周臣画风的变化,或许正是《北溟图》所表现的对自由的向往所致。大半辈子在传统画法里讨生活的周臣,似乎明白了自由对于艺术的重要性。但是向往毕竟只是向往,周臣画风的变化相对于他的整体风格并不是很大,“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正统观念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在对自由的追求上并没有走得太远。而真正把理想变成现实的,是他的两个学生唐寅和仇英。

霜林叠嶂 立轴
款识:东村周臣。钤印:东村
题跋:△.霜点疎林赤,烟消叠嶂青。秋光谁领略,人在草檐亭。吴宽题。钤印:原博
△.溪声■■流寒玉,山色依依列远屏。地僻人闲车马寂,疎林落日照虚亭。徵明。钤印:徵明

燕子矶图 设色纸本
款识:东村周臣。钤印:东村(朱)
诗堂:将游金陵道,出金口,邂逅徐春门,见贻此帧。爱其得江山清旷之胜。翌日泊舟燕子矶下,适一展翫,真境、画境巧相印合。不知画之为山传神耶?山之为画传神耶?安得呼东村而问。携李郁逢庆记。钤印:携李(朱)、叔遇(白)
图写清旷的湖山胜境。远山迷离,水阔天高,几叶扁舟徜徉其间,使画面增添了深邃的意蕴;近处波涛涌动,雄伟壮阔,气脉悠长,水天一色虚白,清澈明透令人襟怀澄澈,尘虑顿释。在画中少了些他作品中常见的南宋院体画法,而是暗示出更为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意境,颇有元代画家吴镇的遗风。画面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结合成为典型的阔远构图。近处土坡,远处山峦起伏,中间留出宽阔水面,这种一水二岸式的构图,恰好契合了文人平淡、与世无争的心境。画面中留白的智慧是最能代表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那种放达于山林,不拘于形式的艺术追求及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的集中表现,也是存在于每一个人内心的审美感动。

春游闲眺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春水满渔
手卷 设色绫本 正德丁卯(1507年)作
题识:苦竹初茅二月天,桃花满径柳如烟。阴阴一放前山雨,春水如云逆钓船。沽洒好吟江上月,披蓑常伴雨中鸥。最怜者辈食系饵,掉尾偏来上钓钩。正德丁卯,画春之三月,仿王右丞法。东村周臣画。钤印:周臣之印(白)


锦绣山水 设色绢本


山斋客至图 设色绢本
上海博物馆藏 观瀑图
立轴 辛丑(1481年)作

爱鹅图 设色绢本 1510年作
款识:爱鹅图。正德庚午正月上澣,东邨周臣。钤印:东邨、周氏舜卿
题跋:东邨先生遗迹,人间盛为家珍藏之。是幅《右军爱鹅图》,笔意法之宋人而布景雅致,有一种岩壑之趣,比之前人何出其右。余观之后,不胜感慨系之。嘉靖甲午(1534年)二月,长洲文徵明。钤印:停云、文徵明、衡山

青峰仙阙图 设色绢本 甲戌(1514年)作
款识:仙阙无尘界,青峰上碧空。琱宫片云外,画槛落花中。径僻瑶芝满,松深翠霭融。沧桑经几变,未有世人逢。甲戌清和月写,东村周臣。钤印:周臣之印

观潮图
设色绢本 (3808万元,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
题识:姑苏周臣。钤印:东邨、舜卿
此图绘士子临轩遥观江潮情景。对角线的构图,高峻的山势,坚致的石骨,斧劈兼刮铁的皴法及欹侧的树姿,都取自马远画法。然造型趋于工谨,物象更见清朗,整体洗练劲健的笔墨中又时见精细流润之迹,如翻滚的波涛,繁密的叶丛,潇洒的人物等,显然融入了刘松年和北宋画家之法。严谨雄劲而又流利清逸的风格,反映了他山水画的典型画貌。

清溪渔隐
手卷 设色纸本
款识:东村周臣。钤印:东邨
引首:清溪渔隐。康熙壬戌竹醉日,邱象随题。
此卷为香港著名收藏家墨归堂主人李乔峰先生旧藏。李乔峰:1921年在广东新会出生,自小酷爱书画,好学深思,曾追随多位名师,包括简琴斋,李研山,冯康侯等,探研金石书画艺术。蒙简琴斋先生介绍,成为张大千的门生。大千先生来港作客,李氏常作招待,关系融确,亦师亦友。
渊明赏菊图 手卷 设色纸本
题识:东邨周臣。钤印:东、舜卿
周臣的风格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和中期细密严谨,后期略显疏放。《渊明赏菊图》卷明显属于中期的风格,从中不难看出他的学生唐寅的渊源。

滕王阁
手卷 设色纸本
款识:东邨周臣。钤印:东邨
引首: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癸未秋七月十一日,五湖陆师道。钤印:灵石何兰士藏、陆师道印

长江万里图
绢本设色 嘉靖十四年(1535)作
(5107万港元,2013年5月香港佳士得)
款识:大明嘉靖乙未(1535年)岁菊月望日,东邨周臣写成。钤印:周氏舜卿
明朝以前之中国画,反映平民生活的作品不常见,周臣法学院派、习各大家而变之。《长江万里图》卷,画长二十米,此卷把严肃山水感性化,描划捕鱼、放艇、山樵、耕稼、观瀑说文、水道货商、官史巡察、山城关卡、处处连繫人物和景物,显现两者之间所产生的情感和趣味。而工笔处精细,展现沿河两岸繁华丰盛之世。

江乡消夏图
手卷 水墨绢本
款识:拟夏禹玉江乡清夏图。为幼海先生写。东村周臣。钤印:周臣私印(白)
“幼海”即为周天球,此卷是周臣画给周天球的作品。

携琴访友
手卷 绢本设色
题识:东村周臣。钤印:舜卿

水亭清兴图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周臣善画山水人物。山水师陈暹,间传宋人画法,得力于刘松年、李唐、马远,夏珪最多。用笔纯熟缜密,风骨峭劲雅健,尝传授画法於唐寅,仇英。该幅画河边柳岸,一亭一舟,中各一人。或凭榻而坐,或横笛濯足。一书僮挟琴而至,树梢柔枝轻摇,水面波纹如动,令人有凉生心底之感。江面水波荡漾,茅亭中有位士人敞衣闲坐,岸边坡石下,有人坐於船头吹笛,双脚则浸放在水中,极清凉闲适,写出夏日在水滨徜徉、悠游的乐趣。用笔缜密稳健,画风近似南宋马远、夏圭。

泛舟图 设色纸本

山间行旅图
绢本设色 (224万元,2010年北京荣宝秋拍)
此幅作品从构图、笔墨到点景人物、景致意趣,均吻合周臣山水画的典型风格。画面作对角线布局,左下实,右上虚,取法南宋马远的“马一角”。松枝欹侧虬曲,也类似马远的“拖枝松”。树石轮廓线劲健,多运小斧劈皴,宗法于南宋李唐,较长的皴笔勾矸结合,则融合了元人之披麻皴和宋人之斧劈皴。水墨渲染山石比较浓重,强调凹凸明暗,使石质更显坚峻。点景人物虽小而精,造型准确,用笔洗练,衣纹细劲又具粗心顿挫,从南宋“院体”扦芦描、撅头描衍化而来。景致严整又虚灵,意境雄峻又清旷。画风脱胎于南宋“院体”,又融入元人之法,反映了周臣成熟的面貌。

松溪高士
设色绢本 听泉图
设色绢本

拟马钦山笔意 设色绢本
题识:拟马钦山笔法。东邨周臣制。钤印:舜卿(朱)、东邨(白)
周臣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周臣山水师承陈暹。曾刻苦临摹李成、郭熙、李唐、马远等作品,其主要取法于李唐派系。画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曾与戴进并驱,则互有所长。人物画也非常出色,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

松下高士图 绢本设色
款识:密荫参差透夕阳,层崖飞瀑泻山梁。抚松日暮溪山静,一壑香风满鬓凉。东邨周臣。钤印:周臣、舜卿、胸中丘壑
《松下高士图》描绘了向江层崖斜欹背抱之处,一片平谷之中,古松三株俯仰生姿之貌。。《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文人墨士常借松之岁老而青,象征高洁人格的柔韧之久。画中皴染松树、刻画的枝干粗犷,尽显古拙,其针叶则攒点染秀,温秀如翠,如此松树之下,凭立二人,一裹头巾微倚松干,一戴幞头貌肘拄松干而坐。二人皆仰面眺望,所望处,松枝盘旋伸展于搓牙峭壁之前,间有山艳点缀,松萝缠绕。四周崖壁层加皴染,精细不苟,石青石绿色彩粲然,与古秀松树相辉映。崖半腰处,有茅亭一座,亭外便临着浩淼江水,远处陂岸汀渚,意境冲远。整幅画作设色明艳典雅,讲究细节呼应,颇有宋院画风采,而古松润秀,与人物相映照之意,则饱含着浓郁的文人情怀。

携琴访友
设色绢本 寒山读书
设色绢本

雪霁访友 水墨纸本

踏雪寻梅
设色绢本
款识:雪深何处寻高士,千树梅花一草亭。东村周臣。钤印:周臣、东村

携琴访友 设色纸本
款识:东村周臣。钤印:印章漫漶不可识
此图系传统的春游、山行题材,所描绘的是风和曰丽的春天中,游骑行旅的景致。春山叠翠,小桥流水,主仆一行三人正在过桥,一名携琴童子正在叩门,近景山溪岸边,春花几树,山溪湍流有声,山崖巨石用小斧劈加以皴染,山石呈一定的亮度,使山川雄中寓秀。山上苍松浓郁,遒劲多姿,一派春机昂然的景象。整幅作品,构图清旷周密,笔法清秀,融合了北宋李成、郭熙及南宋李唐、刘松年画法,山石用小斧劈皴,人物用细线淡色,自然得体,别具新意。画家在全景式的构图中突出前景,着意表现春山、游骑、山树、虬松,以用来点明题意。

渔乐图
手卷 设色纸本

渔乐图
手卷 设色纸本 甲申(1524年)作

烟霭秋涉 设色绢本 甲申(1524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