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2011-07-14 00:48:32)
标签:

云占购

单行道

短长

层峦

行旅

分类: 大千世界

[转载]中国艺术大师张大千 <wbr><wbr> <wbr><wbr>荷花精品共赏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登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396万元,2010年7月安华白云)
    款识:百丈苍龙岭,昂头直入云。明星怀玉女,大树老将军。不妨来痛哭,此处绝尘芬,中岁夸腰脚,猿猱得旧群。华山苍龙岭,千仞一脊,如蜕龙之骨,东西岩深不见底,略无林木蔽,亏人莫敢睨视,是即《水经注》所称搦岭,须骑而行者,今虽磴道修广,铁鏁扶其左右,可以拾级而登,然犹人人自危,匍匐方可进也。昔人称黄山百步云梯,三面皆空,状如鲫鱼背,行者势飞渡,其实尚不及此十一之险,故游华山者往往至此中道而回,然而不度此岭,焉足以知华山之妙。去年与仲兄同登绝顶玩月,今年复与姬人畹同登峰头作重九之会,皆徜徉而过,腰脚之健亦,颇以此自豪也。乙亥十月,写图并记,蜀人张爰。钤印:太华峰头作重九(白)、蜀客(白)、大千(朱)、大风堂(朱)
    此幅图绘两位高士于华山栈道攀登之景象,华山苍龙岭据传为蜕龙之骨,是道家得道成仙之圣境。张大千、张善孖兄弟俩于1934年共作华山游。此时大千尚值中年,艺术尚处不断探索攀登之期,以华山天下第一险峰抒写画家磅礴豪情,当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侠意!此画从技法上细赏,属细笔青绿浅绛山水。风格上吸收宋人肃穆庄重之庙堂气派,仰之弥高,研之精微!顶上苍松与山脚屋宇相映对比,烟雾处亦留人间气息。山石反复渲染,复以石青石绿润色,亦有红色点染树梢作醒目之赏。犹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诗意美。此作最精彩处在于大千用小行书作数百小字。上段有自作诗点题,下段有长题作跋文注解人生的情怀与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有激赏也有辩证。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金锁关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华山金锁关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黄山松云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金锁关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229.6万元,2009年6月西泠)
    题识:(1)此华山金锁关,即老杜诗所谓“箭括通天有一门”也。乙亥八月,大千居士张爰。(2)苍龙岭千仞一脊,如蜕龙之骨,东西岩深不见底,略无林木蔽亏,人不敢睨视,是即《水经注》所称搦岭,须骑马行者。今虽磴道修广,铁鏁扶其左右,可以拾级而登,犹人人自危,匍匐方可进也。昔人称黄山百步云梯,三面皆空,行者势如飞渡,其实尚不及此十一之险。岭尽为龙口,即韩逾之授书处,至此惊魂少定,略一俯瞰,峯峦映带,奇诡不可名状。再上为五云峰,戴鹰阿所图五将军树已不可见。迨至金锁关其险更甚而不以险名者,崖不甚修也。大千再记。钤印:高寻白帝问真源、大风堂、张爰、大千大利、西川张八、三千大千
    此幅写华山金锁关,创作于1935年,已具有张家山水的个性风骨。作品采用传统高远法构图,章法严谨、疏密有致,主要绘华山金锁关的山高路险。一条山路几乎贯穿全部画面,直入云霄。路两侧为悬崖陡壁,山峦伴以青松,路侧绘瓦舍小屋,并绘有两登山者于途中,北岳之巍峨险峻尽收笔底。款识后有小字题记近二百字,一气呵成,既记述了金锁关之险要难登,也是书法之杰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西峰屈岭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竹杖攀驼项,高崖一径斜。偶来参玉女,相与踏莲花。石劈惊神斧,云开下帝车。飞星随意摘,漫向世人夸。乙亥九月,同严毂孙先生登华山绝顶,归途遂入西安。继矦仁兄属画,因写西峰屈岭请正,蜀郡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三千大千(朱文)、高寻白帝问真源(白文)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苍龙岭  立轴  (263.2万元,2011年5月山东天承)
    款识:百丈苍龙岭,垂天翼大云。明星怀玉女,大树老将军。不妨来痛哭,何以避尘氛。中岁夸腰脚,猱得及旧群。华山苍龙岭,水经注称其为搦岭,须骑马行者。千仞一脊,如蜕龙之骨,令人不敢左右视。岭尽为龙口,即韩昌黎投书处。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白文)、大风堂(朱文)、三峰天外写重游(
朱文)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苍龙岭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百丈苍龙岭,垂天翼大云。明星怀玉女,大树老将军。不妨来痛哭,何以避尘氛。中岁夸腰脚,猱得及旧群。华山苍龙岭,《水经注》称其为搦岭,须骑马行者。千仞一脊,如蜕龙之骨,令人不敢左右视。岭尽为龙口,即韩昌黎投书处。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大千画派即大风堂画派,综合性绘画流派之一。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张善子、张大千在上海西门路西成里“大风堂”开堂收徒,传道授艺,弟子皆被称为“大风堂门人”。它是一个有别于“长安画派”、“海上画派”等唯一不以某个具体区域划分和命名的画派;是一个延续、开放、包容性极强的中国画中的综合性画派。不管是山水、花鸟、人物画种,还是工笔、写意、泼墨泼彩等画法,大风堂画派的画风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是一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中国画画派。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苍龙岭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百丈苍龙岭,昂头看入云。明星依玉女,大树老将军。此间宜痛哭,何处绝尘氛。中岁夸腰脚,猿猱得旧群。乙亥二月,写华山北峰南望苍龙岭图并题。蜀人张爰大风堂下,试乾隆御制五色墨。彦龙仁兄方家博笑。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蜀客、张季、大千、大风堂
    华山峥嵘雄险,壁立千仞,向有“华山天下雄”之誉,而由北峰经苍龙岭,有石阶近三百级,悬崖临空,深不见底。自1927年开始,大千便遍游名山大川,将古人技法印证于山川真景,是图即为一例:以简劲线条勾勒的方硬山石累叠而上,得山体之雄险壮丽,二人昂首眺望,群峰挺立,云雾缭绕,不可见山路之端倪。真如李太白诗句“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老子丹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千年龙虎呵丹鼎,终古乾坤养白云。峭壁(颓崖)谁比并,博台突兀对斜曛。华山老子丹台。乙亥四月,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风堂、未始有极
   
山以险峻称雄于世,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自古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1934年中秋,大千与仲兄赴西岳华山,盘桓多日,寻幽探胜,并写生赋诗作画。时隔一年,1935年10月6日,张大千再游华山。此图正是描绘华山的险峻。雾霭烟云下华山若隐若现,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山路被大片留白所形成的烟云覆盖,老夫携童子若隐若现,蹒跚而上,仿佛腾云驾雾,更显得华山的巍峨、凶险。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仙掌峰  设色纸本                           华山仙掌峰  立轴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仙掌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山灵如有意,仙掌傍危峦,欲挹芙蓉露,疑弹习寇冠。云来披玉袂,日上弄金丸。指掌传真诀,还当仔细看,华山仙掌峰即东峰也。录明人句,乙亥五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豪发(朱)、蜀郡张爰(白)、西川张八(朱)、大风堂(朱)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仙掌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华山仙掌峰  设色纸本                   观瀑图  1934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仙掌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230万元,2012年7月中贸圣佳)
    款识:山灵如有意,仙掌傍危峦。欲挹黄蓉露,疑弹司冠冠。云来披玉袂,日上弄金丸。指掌传真诀,还当仔细看。华山仙掌峰即东峰也。乙亥四月廿又五日灯下,张大千。钤印:大千居士(白文)、大千(朱文)
    此图创作于1935年。是年大千先后有浙江莫乾山、洛阳龙门及西安之游,并举办“关洛纪游画展”。西岳太华,险绝天下,更是两次登临,寻幽探胜,赋诗作画,创作了众多以华山为题材的作品。对于尚处艺术探索攀登时期的中年大千,以华山天险抒写壮气豪情,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画中层峦飞瀑,烟岚万状。众峰攒簇下的朝阳峰状如仙掌,直插青霄。画面右上方,小行书题明诗五律一首。作品延续画家三十年代初期的创作风格,呈现出较多的石涛笔意。山体以墨线为骨,设色则赭石青绿勾勒渲染,作家、士气兼具。整幅章法突奇,意境险绝,师古而能出新,是大千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太华西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太华西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竹杖攀驼顶,高岩一迳斜。遥遥呼至回,步步踏莲花。石劈看神斧,云开降帝车。飞星随意摘,归向世人夸。太华西峯境最幽,石态生动如莲花、如莲叶、如龟、如凤,皆肖物赋形,天心之巧,此叹观止。太华西峰,写似念存老长兄正之,乙亥重九月,客西京,弟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风堂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太华峰  立轴 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堕驴老子漫相嘲,未许空山卧寂寥。五日匆匆来去客,一鞭斜日灞陵桥。瘦驴破帽向潼关,艳说当年雨露浓。我已穿云摘星斗,怜他出水看芙蓉。二十日晨起至渭南,有雨甚急,骡轿皆不能行。幸与吴湖帆兄之令叔同话客舍,夜灯写此,不觉寂寞也。乙亥秋日赋登太华峰写此。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大利、蜀客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云占峰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此华山北峰也。四面悬绝,巅然独秀,云气往来,峰峦出没,若十洲三岛,在蓬莱弱水,故亦名云占峰。上有云占购。乙亥十月,张爰。钤印: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大风堂(朱文)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西峰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华山西峰即莲花峰也,景最幽遂,其上有斧劈石、摘星台。乙亥春,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千居士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苍龙岭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华山莲花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天险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竹杖攀驼项,高岩一径斜,遥遥呼玉女,步步踏莲花。石劈惊神斧,云开下帝车,飞星随意摘,漫向世人夸。华山西峰即莲花峰也,景最幽邃,其上有斧劈石、摘星台。乙亥春日,大千并题。 钤印:大千、大风堂、苦中作乐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南峰绝顶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212.8万元,2010年12月北京保利)
    题识:南峰绝顶曰落雁峰,即李白所谓“呼吸之间想通帝座处”也。顶上有小池,曰洗天池,虽盛不竭。南下又有小池,曰墨龙潭,正当凹处。风起时,掀腾作浪若有龙。而三公三凤诸山,层层拥护,如千叶宝莲,虽丹青妙手不能极其变也。暑。乙亥重九,爰。钤印:大千、张爰私印、太华峰头作重九、高寻白帝问真源
    张大千在三十年代初期的山水多写石涛笔意,从1934年起,他渐用杨升和张僧繇的没骨法作画,青绿山水又进新境。其青绿山水均以色彩为主,由于他取法高古,又善于配色,因此都能做到富丽而有士气,实是元明清以来所无。此时期其所作的多幅以华山为题材的作品均使用了没骨法,本幅即代表了张大千这个阶段山水画的成就。
    此作的主体是华山南峰的落雁峰。落雁峰是传说中大雁落下休息的地方,其最高处即华山极顶。此作以一座突兀耸立的险峰表达了与李白同样的感受。以稀薄的小青绿设色的险峰仿佛浮于白云之上,在与云气相接的地方,淡淡的赭色与青绿巧妙地混融在一起,过渡自然,不留一丝痕迹,山体结构仅以几笔勾勒表现出。画面左侧的空隙中有低矮的群山和山谷中的巨大松树,衬托出主峰的高耸,而山峰之巅的两位高士则似乎意味着没有一种困难和险境是不可征服的,这种观念其实也一直贯穿在张大千一生的创作中。整幅章法简略,结构突奇,笔法似取古人,又出自新意,画面既有气势,亦有空灵澹宕的诗意。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行  镜心 1935年作
    题识:长空栈为华山最险处,予每度来游,皆中道与返。乙亥十二月,大千张爰。钤印:张大千、大千
    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而长空栈道则是华山最为险峻之处。此道开凿在南峰腰间,上下皆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极窄的路面,下由石桩固定。由于栈道险峻,所以当地人有这样的说法“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华山行》,在似青绿山水却又色不重的大片绿中,画一长空栈道,着以赭色,十分醒目。空栈上端点两游者,相背、扶壁而立,一者小心看风景,似不敢再往前;一者已有悔意,正想返身而下,这正应和了画面的款识“予每度来游,皆中道而返”。悬崖左侧边画单向松林一片,因松树的单向而出,更突显了华山的险峻。描写悬崖的用笔自上陡然而下,直至下面云雾缭绕处,仿佛是一段空中的山体。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行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华山长空栈  金碧纸本
    《华山行》写华山长空栈,作于1935年,是张大千早期青绿山水杰作。相较于他其它类似题材作品,此幅在设色、造境诸方面尤可一窥当时张大千所主张。其色润而不苍、秀而不燥、清透而不古拙,其境则峻而不厉、险而能活,洵为杰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玉女峰  设色纸本  (145.6万元,2012年6月天津鼎天)
    题识:(1)玉女峰亦称中峰。曾人有见玉女乘石马入此峰者,因名。颂年先生令画,漫图仅正,张大千。(2)一泓秋水漾澄鲜,玉女明窗整翠环,却叹仙人爱梳洗,也愁尘垢损朱颜。华山玉女峰在东峰右,衿有玉女洗头盆。爰。钤印:大风堂(朱)、大千(白)、三千大千(白)、蜀郡张爰(白)、遨游黄山绝顶人(白)、颂平鉴藏(朱)、海天放翁(朱)

    此幅作品气韵生动,笔法自然,从画面布局和运笔上看属张大千中早期的风格,运笔有神助,近似写生与创作之间,为师法于古的佳作。张大千酷爱画黄山,画上一枚“遨游黄山绝顶人”的印章,十分少见。画面下方还有一枚“新安吴颂平海天屋藏记”的收藏印,此印主人是天津著名收藏家吴颂平。从题跋可知此幅画是张大千馈赠吴颂平之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绝顶  立轴 纸本 1935年作                    华山绝顶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寒雁来时,负手立,金天绝地。四千里、岩岩帝座,况通呼吸。足下河山汇灭幻,眼前岁月鸢飞疾。望浮云,何处是长安?西风急!悲欢事,中年剧。兴亡感,吾齐切。把茱萸插遍,细倾胸臆。直北兵戈添鬼器,江南儿女教人忆。渐莽然,暮霭上吟裾,能潭黑!《满江红》。重九日,与诸友登华山绝顶赋此。乙亥十二月,写于故都,蜀人张爰,时将南归吴门也。钤印:张爰、大千大利、游艺中原、太华峰头作重九
    此幅题诗作于1935年重九日。1935年10月6日,大千再游华山。正逢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大千登上落雁峰峰头,远眺祖国的壮美河山,不禁忧上心头。是年,日本侵略者为进一步控制华北,迫使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出卖了华北的大部主权。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张大千虽不大关心政治,却很有民族自尊心。他即景赋词,以表忧国忧时、思念亲人之情。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松山行旅  设色纸本
    题识:竹杖攀驼项,高崖一径斜。遥遥呼玉女,步步踏莲花。石劈惊神斧,云开下帝车。飞星随意摘,漫向世人夸。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大风堂、大千无恙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金锁关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华山仙掌峰  设色纸本                          华岳三峰  设色纸本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长空栈  设色纸本
    款识:长空栈,华山最险处也。以吾蜀傅沅叔先生之善游,皆未至其地。予与仲兄虎痴冒险以进,两度皆自半道而返。爰。钤印:大千大利(白)
    高山巍然耸立,黑压压的山峦横断其面,中间留出一条白带,令高山与低峦形成了黑白、开合、虚实的强烈对比。那两座华山最险处之间又搭以天桥,上刻画一行人,使得华山显得更为险峻。加之画面中下方留片片虚白作云,使画面呈现出空灵静谧的无言美境。全图色墨融和,意境闲雅,传达出作者淡泊旷远的审美情味。“之”字型的构图法,把沉郁的江山以三段不同的形态分别画出,产生了一种纵深、突兀、幽然的神韵。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游稿  手卷 水墨纸本
    款识:华山游稿。一、青柯坪。二、千尺 。三、百尺峡。四、车厢谷杜诗,车厢入谷无多路。五、犁沟。六、娼神词。
    题识:予与仲兄虎痴既两入黄山,饫云松之奇观,悟古人六法之所出,作风屡变。因念海内奇山黄华并称,岂可厚于黄而薄于华,竟不一往耶!今年复与仲兄避暑故都,忽焉秋至,游兴辄发,时闻火车已通(至)潼关,(因)决于中秋日西行入陕看月莲顶。行前江安傅沅叔先生、长汀江翊云先生,各以旧游山记见贶。车载南针,弥壮行色。是夜十一时五十八分从北平西车站启行,十六日晚十一时抵郑州,改乘陇海路车,十七日午后一时至潼关,略小停留,即过车,一时二十分开行,三时抵华阴。仙掌高擎,三峰在望。改乘人力车,十里至玉泉院。院在华山谷口,至此已不能通车,须换乘山兜。仲兄与予皆喜步行,乃托道士(顾)雇土著二人负行李相从。于院中少进茗果,循视一周,流泉环抱,清洌而甘,相传与玉井潜通。院中有山荪亭,其下为希夷塚,有希夷石卧像。又有无忧树,盖西方产也。与仲兄摄一影,辞道士入山。山口有溪曰醉溪,矗大石,凿“醉溪”二字。里许至王猛台,相传王景略屯兵于此,上有校将台,今其地多窑窟,山农往往犹得矢镞。行五里曰:第一关。两山对峙,岚光交堕,信仙人金银关也。稍进为张公市。汉张楷隐于此,能为五里雾,故又名雾市。又二里,溪之东曰:试凿穴。云老子开山,试凿处也。再进为莎萝坪,谷浒宽平如几,可十数丈有祠,游者于此得休息焉。道士陈至重年九十八,汉中人,避红羊乱,居蜀中十八年,能为蜀语,精神矍铄,视之如六七十岁人,信空山得道人也。坪东北面混元庵,东对大上方、小上方。小上方傍倚高岩,嵌空架屋,已惊绝险;而大上方尚在云中。问之道士,云去地尚有五里,须攀铁十八条,方得至也。坪之上为十八盘,以最陡者十八折,故名。毛女峰在十八盘西南,秦宫女玉姜隐此,食柏叶,体生绿毛,昔人时有遇之者。峰腰有洞,曰毛女洞。所居道士赵姓,忘其名,年一百五岁,于今年夏间羽化。其弟子年亦五十余,具茗邀坐,食山栗,甚美。又三里,至三皇台,有石覆道旁,泉流其下,声出其上,亦大奇也。再上为青柯坪,自玉泉院至此已二十里。入山以来,履石缘溪,蜿蜒崎嵚,夷者惟此有道院三四。时已入暮,遂留宿西道院。罗列诸峰,屏环渭水,太华胜概已得其大概矣。晚饭后,坐山门松下待月。三更月始上,盖为高峰所阻也。
    玉泉院二十里至青柯坪:看山七尺筇,十载未疏慵。雾塞张公市,云藏毛女峰。暗泉鸣到耳,乱石积成墉。窈窕青柯馆,长松下晚钟。
    青柯坪夜宿同仲兄作:倦客不成寐,连床话夜分。峰高微碍月,天净偶生云。树影窗前落,猿声枕上闻。明朝登绝顶,莲蕊挹清芬。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终南一角  设色纸本 1935年
    款识:此终南一角南五台也。仿石溪笔法写之。乙亥十月既望,张爰。钤印:大千、张爰私印、大千眼底
    终南山又称太乙山,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耸立在西安市的西南。1935年10月,张大千至陕西,游历华山后到张学良府、杨虎城府作客,并作《华山图》。此图绘终南山,并取有“终南神秀之最”美誉的南五台入画,可与《华山图》成为双璧。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莫干新夏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竹引泉声到枕边,月簸花影到窗前。莫干忽漫逢新夏,红白满山开杜鹃。乙亥八月,仿石溪笔,写似菊园主人正之。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莫干山,为天目山之余脉,位于浙江省北部德清县境内,美丽富饶的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因春秋末年,吴王阖闾派干将、莫邪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而得名,是著名的度假休闲旅游及避暑胜地。莫干山山峦连绵起伏,风景秀丽多姿,虽不及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却以绿荫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四季各异的迷人风光称秀于江南,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张大千于1935年4月游浙江莫干山,时年三十七岁。此作是1935年的仲秋时节张大千游历江浙返回北平后所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莫干山色  设色纸本 1935年
    题识:新长龙孙出屋檐,晓云深处露风尖。山中四月如十月,衣帽凭栏冷翠怎沾。乙亥初夏,莫干山,仿大涤子,爰。钤印:张爰印、大千、大风堂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村林烟暖  设色纸本
   款识:村林烟暖醉晴鬟,碧水春风人闭关。最喜阴晴不到处,无根树子响空山。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春月泛舟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曾见二石画本数帧,随笔写颇似之。乙亥春二月,蜀人张大千。钤印:阿爰、大千、大风堂
    此图拟石涛、石溪笔意,于尺幅中将“二石”技法融会贯通,大千传统功力之高深可窥一斑。石溪以苍茫浑沦见长,石涛则笔墨清秀灵动,此图兼取两家之长,于苍浑之中透出灵动秀逸之气。构图一变石溪的繁稠密集,而将景物之间的距离拉开。一道湍流将画面分割为二,两只舟舸载满游人,疾行于江面。画面上方画嶙峋怪石、丰茂草木;下方则于岸边坡石之上,作遒劲老松。但见群山绵亘,天高水远,疏朗空旷。又以浓点短线及致密而又松动的用笔,再施以浅绛设色,画出山石草木,此取石溪法度;而墨笔点苔、根根松针以及下方石缝中生出的杂草,则明显用石涛笔意为之;至于江舟之上的点景人物,则是张大千典型的人物画法。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湖水泊船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平湖烟寒图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湖草悠悠湖水清,泊船收缆石桥横,如何野店竹楼外,溪草寒烟分外明。乙亥八月,仿大涤子笔,似仲韩先生方家属正,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题识:千寻巫峡浪,百丈内江船。蜀人张大千。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在该画作上描绘了峡江行船之景,画面右侧中部为耸立高山,下部为突起的嶙峋山石,左侧为烟雾萦绕的绵延群山,下部为茂密树林。画面下部的山石树木以重墨勾写,笔劲墨润,且略施赭石,朴茂高华,中景部分山石以淡墨勾勒结构轮廓,略施赭石,然山顶处亦重墨皴点,体现出山之伟岸高耸,以勾染结合的方式表现峡江云雾,颇具自然之妙趣,江中行船于云雾之处,仅以寥寥数笔。整体而言,该幅作品构图奇崛,布景独具匠心,笔墨使用纯熟,并且融入张大千特定的情感深意。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溪山曲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山水  水墨纸本 1935年作         深山访友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秋水江色  设色纸本 1935年
    款识:秋水开江色,扁舟渡散人,仰看云瀑外,仙子落风神。乙亥冬十二月,抚阎右相笔法,蜀人张大千写于大风堂中。钤印:大千(朱)、张爰(朱)、大风堂(白)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奇峰云壑图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入奥登堂大涤嗟,百年私淑此名家。谤书无价倾朝野,衣钵天然是苦瓜。吾友公孙长子,赋此诗为赠,每一吟讽□为惭涤,乙亥夏日,偶仿大涤子笔意,因书其上,蜀人张爰。钤印:蜀客(朱)、张爰(白)、大千(朱)、三千(白)
    题识:奇峰云壑千重林。丙戌重阳后一日题,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风堂(朱)
    题跋:晓迎双峰泉,清幽远翠树。涤挹拂苍动,天籁一曲飞。大千居士再题。钤印:张爰大千父(朱)、三千大千(朱)
    《奇峰万壑》绘于1946年,这年被公认为张大千临古创作的高峰。张大千这个时期的画作,一直以工整、古雅、考究、细腻而见称。整个画面藴含着浓浓古意,画家以写意手法,精心布置山石、树木;粗笔淡墨与渴笔焦墨穿插运用,表现出山石树木的阴阳向背和高低远近。其林壑景致之美,既精雅工巧,又气息高古,画面色彩深浅变化微妙,蜿蜒河道、沿山小径,以至山间晴岚之留白,令画面虚实疏密、相辅相成,谐协之效赏心悦目,为大千四十年代中后期的代表作之一。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三十六奇峰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1)结屋石岸中,云深鸟道封,何年重访旧,三十六奇峰。大千居士作于大风堂下。(2)寻源入谷到岩西,万迭松阴望欲迷,招手容成呼咫尺,五云堆里获丹梯。大千居士。钤印:张爰印、季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西澥门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五老峰远望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西澥门观落日,红紫万状,令人目眩心骇。黄山云物变幻之外,此又一奇境也。乙亥秋日,大千居士。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观瀑图  立轴 1935年作   (448万元,2013年6月北京荣宝)
    
题识:透顶奇峰平到底,听天楼阁受泉风。白云自是无情物,随我枯心缥渺中。乙亥八月,拟大涤子笔写黄山观瀑图,似佩兰先生方家正之。蜀人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西川张八、两到黄山绝顶人
    
此幅取高远式构图,不表现山之全部,而是表现山之局部。画中峰峦高耸,山石层层退远,构成宽广且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画中怪石嶙峋,林木葱郁,在近景一棵姿态虬曲的松树后,院落园林隐现。山中景致优美,间以文人高士的隐居生活,或半山观瀑,或独自进山,或松下休憩,意境散淡悠闲,颇有林泉之致。山石以石涛笔法为之,爽利的小斧劈皴表现出其质感,再分别以淡赭石和石青敷色,以表现出山体之地质结构的区别。整幅笔法灵动,色彩淡雅,意境悠远,乃张大千早期仿古阶段的山水佳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狮子林棋枰松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游黄山  设色纸本
    款识:山间松翠尚棋枰,山下分明局已新。辛苦眼前黑白争,百年谁悟烂柯辰。狮子林棋枰松。乙亥新秋,大千居士张爰写。钤印:张爰私印、大千长寿、三千大千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清凉台  立轴               黄山百丈潭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黄山观云  1935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文殊院  镜片 青绿设色
    款识: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身已到蓬莱。朝元仗侣若可覩,手折芙蓉归去来。文殊院。钤印:张大千(白)
    历代画山水,都把青绿视为畏途,究其原委,除了画工的困难,手续的繁复之外,最令人望而却步的是如何用色。它既要做到笔墨色互为生发互不相碍,更要在厚重繁丽之外显出清透明净。
    张大千画青绿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先用墨色勾勒,烘染,再用花青打底,然后覆以石青石绿,最后点染复句,收拾成画。整个过程中还要加上画纸背面的敷色加层,画起来繁复多变,层次感极强。这是他大量研究古人作品和敦煌壁画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此幅《黄山文殊院》,构图并不复杂,但层次的变化是很丰富很有节奏的。每个山头所敷色彩的次数和分量都不相同,显现出色彩华滋风润,线条苍遒流利的艺术效果。大千的青绿法出于李思训、展子虔及后来的董源、董其昌,此作则更多的传承了二董的技法,展现的是一种在渊雅宏远的的笔墨性格上建立起来清新雍容的格调。构图上是采用层层推进的三段式,有着高远纵横的意境。用笔上正侧兼施,峻严清劲,具有强烈的锋芒。从这种笔墨用色技法上推断,应该是在去敦煌之前的三十年代后期创作的,是他精研青绿山水作品的小总结之作,与以后的青绿相别,此作还用了暖色打底色(似朱砂色),显示出黄山朝阳云海变幻的万千丰姿。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文殊院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黄山文殊院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文殊院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身已到蓬莱。朝元杖侣若可睹,手折荒茎归去来。心疑骑日月,身已到蓬莱。明人题黄山文殊院句也。乙亥七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大风堂
    
大千自1927年初游黄山,对黄山情有独钟。其画山水之渊源,亦自黄山各家所出,且深有体悟。大千尝谓:“黄山皆峭立而瘦,上下皆松,前人如渐江、石涛、瞿山,俱以此擅名于世。渐江得其骨,石涛得其精,瞿山得其变,近人尝言黄山画史,遂有黄山派,然皆不出此三家户庭也”。此幅作于1935年,反映出大千对黄山三家的研习综合,及写生体验,云气蒸腾,壁立千尺。整幅敷色淳厚,山石均以金笔勾勒,富丽堂皇,极具装饰性。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蓬莱仙境  设色绢本 1935年作
    款识: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身已到蓬莱。朝元杖侣若可覩,手折芙蓉归去来。心疑骑日月,身已到蓬(莱)。明人题黄山文殊院句也。写於大风堂下,乙亥四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青绿山水  立轴 1935年作
    款识:萧云从比之查梅壑,清拙有馀,比之渐江僧,瘦劲不足,亦黄山派正法乳也。与郑慕倩、孙林堪争道称雄耳。乙亥二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题识:妾住长干近凤台,君行滟縃浪成堆。愁风愁水日千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鸦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纱》。大千居士并题记。钤印:张爰、大风堂
    题跋:飞阁苍松云作幕,危亭流水山中妇。千林万壑商量遍,坐望奇峰落重阳。大千居士爰题。钤印:张爰之印、三千大千
    题识:湖山清夏图。晋和道兄清正。丁亥闰月,张大千爰。钤印:张季、蜀客、自诩名山足此生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天都松石  立轴 1935年作
    
题识:极尽松石奇,黟海閟幽奥。定知净业人,忘言亦微笑。乙亥十月,仲兄三游黄山,寄来画稿多幅,谓天都松石,尤奇于石笋矼、散花坞诸处。百茀老长兄属写黄山,因图此请正,弟张爰。钤印:蜀客、张大千、两登黄山绝顶人
    《天都峰图》从仰视的角度看天都,白云围绕,青峰高耸,愈增天都之险峻,给人以凌空欲仙之感。中景怪松如卧龙,一高士坐于树根,澄怀观道,廊尔忘言。泉水潺潺,松风谡谡,把世上一切尘虑洗涤顿尽。羡问图中老者:无上清凉,尔享得如何耶?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九龙瀑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黄山文殊院  立轴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九龙瀑  紙本水墨 小青綠設色 1935年作
   
款识:天绅亭望天垂绅,智如亭见智慧水。风卷泉分九叠飞,如龙各自从潭起。黄山九龙瀑布。以大涤子法写奉漢卿先生方家博教。乙亥十一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
   
题跋:黄山皆消立,上下皆梁。昔人如渐江、石涛、瞿山,俱以此擅名于世。渐江得其骨,石涛得其情,瞿山得其变,近人昌言黄山画史,遂有黄山派,然皆不出此三家户庭也。大千居士再题。钤印:大风堂、大千居士、张爰
   
大千先生此畫以巨松為近景,採用石濤的技法。而全幅山岩上的松樹,由大而小從近處推向遠方,突顯空間的距離感,顯示他了解西洋定點消逝法的透視觀念。為了突顯山石削立陡峭和崚嶒堅挺的質感,他用側筆直皴或斧劈法。從全幅充塞密實的山岩佈局來看,大千巧妙地運雲氣為呼吸,通瀑布為血脈,又在右上方的圓峰處留白,以突出建在巨岩峭壁上的二亭與奇松。在設色方面,除了花青和赭石的淺絳以外,又在適當的山岩上敷以較薄的石青、石綠,使得全畫輝映著色調清俊明快的美感。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胜迹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天都峰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文殊院  设色纸本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狮子峰  水墨绢本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苍龙岭  立轴 乙亥(1935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散花坞  立轴
    款识:磴绝云深此独行,短桥七人得支撑。攀松缩手防龙攫,据石昂头与虎争。造物能工天亦拙,散花偏着佛多情。题诗合遣魈夔读,澹月空蒙有啸声。登始信峰,下瞰散花坞诸奇峰一首,大千爰。钤印:张爰印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三)
 黄山记游  手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280万元,2010年12月北京保利)
    
引首:黄山记游。乙亥冬孟,大千居士。钤印:黄山之友(白)、蜀中张爰(白)、大千毫发(朱)、善孖大千合作(朱)
    
题识:(1)此从白鹤岭下,窥天都、玉屏、莲花、合掌诸峰。与仲兄虎痴以大涤子雨点皴法合作此卷。乙亥十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朱)  (2)蔼士先生博教,弟张泽、张爰合写。钤印:善孖(朱)、蜀人张泽(朱)
    
题跋:(1)顾渊:黄山杂咏(七绝十四首)。钤印:顾渊(朱)(2)郑岳:黄山云海、龙潭二长歌。钤印:郑岳(朱)(3)吴子深题词(1947)。钤印:吴华源(白)、子深(朱)、延陵(朱)
    
张善孖擅长画虎,张大千则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精。兄弟合作一般以张善孖画虎,大千补景较多。这幅画山图卷则是一个纯山水画的特例,十分难得。作品表现的是极其写实的黄山风景,从画面上能明显认出是黄山天都峰、玉屏山还有莲花峰一带的景色。大千在题识中点明用雨点皴法合作此卷,雨点皴为大千独创之法,根源于宋代范宽的豆瓣皴法,但在视觉上更具有现代感。山间草木和黄山奇松则以笔尖细细写出,笔法细密工致,极见功力。画卷下方画云海留白,袅袅白云环绕青山,真好比人间仙境。黄山明秀清润的韵致,在淡色轻皴中被表现的如幻似真。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三)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三)
 黄海记游  手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三)
 黄山纵游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张大千 张善孖 张旭明
    款识:乙亥五月朔,沅叔乡丈重游黄山归来,访予兄弟吴门纲师园,属写长卷以记游踪。仲兄善孖画山,从侄旭明补松,大千补人物并识。钤印:大千、大风堂、两到黄山绝顶人
    张旭明作为大风堂的门生,深得张大千、张善孖兄弟的喜爱,曾与师兄弟吴小京、慕凌飞陪伴张大千及张善孖二次游历黄山。《黄山纵游图》长卷正是从黄山归来后的作品,从落款可以看出,此作品由张善孖画山石、张旭明补松、张大千补人物联祛而成。
    长卷画面的开首是四位高士在茫茫的云海中穿过,仿佛向着渐渐陡峭崚嶒的山体纵游过去。在画家的笔下,黄山的奇山怪石皆不见,唯有天地的宽阔之中兀立着似横空飞来的巨峰,虽不能算险峻奇绝,然置身于这峰之上,恰若身在霄汉,有临峙化羽之境感。再向山的深处行走,只见一个老者,处在高耸云端的引桥之上,引桥的对面想来该是黄山的极峰—莲花峰了,他不免有回首一望的冲动,权作小栖,或孤自一人踽踽独行,从垂直到近乎齐额的天梯、艰难而踉跄的蹒跚而上。引桥、天梯、近在咫尺的莲花绝顶以及探身引颈的苍茫古松(一副接引老者的情态),俨然仙境一派。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海旧游图  1935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百步云梯  手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百步云梯。虎痴落墨,大千设色。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张善孖、蜀人张泽、善孖
    题识:此从百步云梯至鱼洞也。昔人称百步云梯状如鲫鱼背,三面皆空,势如飞渡。今则疏广其径,可以徜徉而下矣。乙亥十一月,爰。钤印:大千大利
    引首:黄山游记。乙亥冬孟,大千题。钤印:蜀中张爰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三大峰  1935年作
    款识:(1)乙亥十月朔,蜀人张爰。(2)大千居士张爰。(3)乙亥十月写记,爰。钤印:大千长寿、大风堂、高寻白帝问真源、蜀虫张爰、大千豪发、人间乞食、大千居士、张爰私印
    此三幅轴为张大千黄山写生记游的作品,在一展黄山奇崛险峻的真景的同时,更内蕴黄山蓬勃待发的生命力。由于多次游览黄山,大千已深得黄山精髓,并以明清黄山画派为参照,在传统技法和山水真景写生方面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杜甫诗意卷  手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1035万元,2011年12月上海朵云轩)
    款识:永吉老兄酷爱拙画,偶得片楮,珍若球图。予亦以赏音报之,曾许一年一卷为之张壁,此其第四者也。乙亥十二月即望,蓬莱于非厂、析津黄蛰庐过我寓斋,纵谈绘事,兴酣落笔,风发雷转,此二丈有奇之长卷,顷刻而就,二公为之鼓掌,予亦自忘其丑也。明日来津,误携行箧中,永吉老友寓取求索赠,遂题其后归之。大千张爰。钤印:大千眼底、高寻白帝问真源、人间乞食、蜀中张爰、大千豪发
    引首:少陵诗意。心畬。钤印:溥儒、长乐鸳鸯
    《杜甫诗意》为大千赠老友“北平第一名厨”春华楼掌柜白永吉之作。1935年,张大千和于非闇等同道好友聚会时,即兴挥洒,在数个时辰内画出此寻丈巨作,可见大千对于石涛研习之深入,技巧之精熟。是卷构图由右往左,布局疏密相间,开合有致,笔墨浓淡相间,节奏丰富。卷首长松挺立,岸柳摇风,溪桥横斜、坡坨纵横,中段峰峦迭嶂,拔地参天,密不透风,山峦后庭院错落,更显一派生机。末段又豁然开朗,江上山亭屹立,舟楫飞驰,大江东去,一泻千里,极为快意!此卷笔墨极为爽利,笔纵恣肆,破墨淋漓,毫无滞机,且墨中融色,色中含墨,丰富淹润,浑莽微妙,千里江山,宛然在目。大千此作较之石涛更多一种清逸之气,读之另人神畅,令人有千里卧游之感,所谓“丹青胜于画工”,观此卷可以为证。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罗浮凤皇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罗浮凤皇谷                    梅花村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罗浮凤皇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1)罗浮凤皇谷。客从北方来,言欲到交趾。远行无他货,唯有凤凰子。百金我不欲,千金难为市。谁知岩穴中,箫笙终夜起。大千居士写于大风堂下,时乙亥十二月也。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2)此清湘老人晚岁得意之笔,庚午(1930)春得于濠皋,越岁为有力者易去,隔时曾留一影,想念展玩漫临一纸,但得其仿佛了。蜀人张大千。钤印∶大千豪发、内江张爰  (3)大千居士写罗浮凤皇谷。钤印∶蜀郡张爰、三千大千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秋林钓艇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远山青可接  立轴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秋山泛舟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二月寒风少,江平雾正高。天连没远汉,山拥入重涛。机息眠鸥隐,帆偏带橹劳。无穷烟漠漠,疑乃自嘈嘈。乙亥九秋,蜀人张爰。钤印:张季、蜀客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山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嵩山远眺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偃师道中,望嵩山洛水,峰峦掩映,水木清华,风景真不殊江南也。乙亥十月,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大千眼底(白文)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溪山清旷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偃师道中,望嵩山洛水,峰峦掩映,水木清华,风景真不殊江南也。乙亥十月,蜀人张爰。钤印:大千、张爰、大风堂
    题跋:青天连蜀道,蜀客此中行。来去三巴水,秋风满锦城。旧作送蜀人张大千诗,爰识于此,心畬。钤印:旧王孙、溥儒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秋水闲钓图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977.5万元,2011年11月上海荣宝斋)
     款识:闲钓溪鱼鱼满串,旋沽村酒酒盈尊。归来记得挂船处,秋水斜阳树一根。乙亥二月,偶忆吾蜀吕半隐句写此,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千豪发、大风堂
    此幅《秋水闲钓图》,画面取近乎三段式的平远构图式:水面如明镜般清丽,两段河岸呈左右呼应之势,岸边水草滋长;中景处一位垂钓者悠然坐于船头;一座小小的拱桥将画面的空间延伸向令人猜想的地方,那里或许就是钓者沽酒的村落了。远景处,水天相接,一派悠远之境。整幅画用笔利落、灵秀,画风俊俏、爽利,风格雄健灵秀,严谨而流畅。
    “吾蜀吕半隐”即与张大千同属四川的吕潜,明末清初画家,工书,亦擅山水,曾受业于龚贤。这首诗为吕潜的题画诗,曾出现于后来众多画家的作品中,意境超逸,回味无穷。张大千用此诗句作题,诗画合一,意境契合得令人叫绝。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秋江闲钓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闲钓溪鱼鱼满串,旋沽村酒酒盈尊。归来记得挂船处,秋水斜阳树一根。乙亥六月,仿吾家僧繇法。蜀人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三千大千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顺流而下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江静潮平岂偶然,一山才过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岛缓,何用风牵上濑船。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秋山归樵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下见渔樵人。乙亥九月,仿僧繇笔。蜀人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该图系清朝纸,无上款。常闻红绿不经看而易于流俗,难驾尤在山水。此图通幅红得耀目,绿得发亮,当目巨岩古寺与远山相映成辉,中间大片留白巧为湖之浩渺,水之静韵。小径拐角处,一渔翁,一樵夫,正擦肩,欲作语,二者尽占五尺图轴的方寸,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尤精制于远山天穹衔接处,可隐隐见一抹红晕,自谓毫发三千,年届37岁的张大千,实在是细腻如丝呵!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看山图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踏遍千万山,两脚犹未茧。青白自分明,保此看山眼。乙亥二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印(白)、大千居士(朱)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井络高秋  设色绢本(448.5万元,2011年7月北京纳高)   村林烟暖  绢本 1935年作
    款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蜀人张爰。钤印:蜀郡张爰、大千、大千豪发
    中国山水画彻底从人物画中独立成科,是从青绿开始的,青绿艺术的完善,最终完善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主体性,同时创造了山水画艺术的第一次高峰。从展子虔经李思训、李昭道到王希孟、赵伯驹,前后绵延500余年,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极盛时期。青绿山水和浅绛山水平分秋色,共享了中国古典绘画黄金时代的荣光。与此同时,文人画家逐渐主导了画家队伍,从而形成了文人群体特有的审美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水墨为尚”,青绿之美受到排挤而逐渐边缘化。青绿山水的复兴,明代有仇英,近代唯大千。
    古代《河图括地象》一书中有载:“岷山之地,上为东井络。”井络,泛指岷山所在的整个蜀地。说蜀地“上为东井络”,除地理位置凑巧外,主要是附会其险峻,类李白所谓蜀道之难。全画取法宋元,综合董巨,兼纳王蒙,体势雄浑,格局严谨,细部修饰绵密。着色采花青为基调,薄施淡赭,沉稳中见苍郁清润。构图以山体为主,贯穿满幅。画中呈两山前后互峙,势险隘。前者有高士坐于断崖之上遥望远方,也许这正是大千居士本人为表达其思念之情的真实写照,后者薄雾轻绕,下方轻舟帆影对照出山之高耸险要;中有水道贯穿而呈峡江地貌,江上一人泛舟独钓。大千细意经营,乡谊、人情以至乡愁兼融其中,成就了此幅之佳构。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山水  立轴 1934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溪山云壑  设色纸本
    题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纱》。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在这件青绿山水立轴中,大千带着对家乡深厚的情感,以色彩斑斓的“没骨”手法,勾勒出自己记忆中的“彩云”、“夕晖”、“片帆”等意象,和与楚王相会的“神女峰”这充满浪漫想象的母题。画中,远山如黛,连绵逶迤,一峰兀起。山腰云霭蒸腾,缠绕盘桓,一道瀑布自山间奔泻而下,流向画外。两只帆船迎风驶航,为画面增添了更多情趣。近景中树石参差错落,伴水而生。画面中奇石怪松,红树翠竹,尽显浓浓秋意。张大千擅长摹古,喜以古人笔法勾写自然之景。画面中,画家通过秋天山水的色彩体现秋季特点。山以石青、石绿为主,参以淡墨;以湿笔勾勒出树木轮廓,再用湿笔横点出浓密的树叶,近树设色较重,远树则施以淡墨,有红有绿。山水刻画笔墨精微典雅,设色既体现了季节特征,又不缺少文人绘画中浓浓的书卷气息。张氏以重彩所描绘的巫峡清秋的画面,仿佛再现了李白诗中对于唐代巫峡彩色屏风的描述,与李白同为蜀人的张大千,凭借着其高超的丹青技艺和对故乡巫峡美景的深切意想,唤起了已失落的唐代色彩。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1970万港币,2011年5月香港佳士得)
    题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乙亥春日,大千居士并题。钤印:张爰之印
    题跋:巫峡清秋。仿王晋卿笔,为养儒先生法家正之,张爰。钤印:大千、大风堂、大千豪发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金璧双辉—巫峡清秋 1936年作(4370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    巫峡清秋 1936年作
    款识:(1)巫峡清秋。妾住长干近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风愁水日千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沙》。大千居士并题。(2)丙子十月,予于非闇合作振济西郊赤贫画展,永吉仁兄慨捐重金,因举此为报并记数语。弟爰。钤印:大风堂、张爰、大千大利、三千大千、张爰私印、蜀客、大千无恙
    《巫峡清秋》是大千笔下常见的题材。以他蜀人写川中三峡名胜之一,自是驾轻就熟。若与1935年本相比,基本同出一辙,只是主峰的方向相反而已。本幅的构图较丰富,层次感强,除云山飘渺、舟过峡山的主景外,局部细节描写更见繁密精细,如峡中泉涌,与云水连成一气;下方山峡树丛高低排列参差,反衬出主峰的奇兀突出,气势雄浑,成全图的焦点所在。画中设色之经营极见用心,充份运用矿物颜料色感厚实耀目的特质,令青绿、白粉、金碧相衬,成色彩艳丽、气派堂皇而富装饰性的杰作。更难得者乃画上三题,标题、词作以及题赠记录,钤印位置疏密布局讲究,令全幅作品更见完整。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1936年作(176万元,2008年7月辽宁中正)
    款识:巫峡清秋。妾住长近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今愁水日子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纱》。大千居士并题。钤印:大风堂(朱文)、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
    题跋:丙子十月,予与非厂合作振济故都西郊志贫画展,永吉仁兄慨指重金,因举此为报并记数语,弟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
    诗塘
:张爰青绿山水图。为大千先生题巫峡清秋图并篆六字。白石齐璜。钤印:木人(朱文)、老白(白文)、白石叚看(白文)、白石赏心(白文)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归渔图  水墨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渔人罢钓归来晚,一路寒烟带暝鸦。乙亥十一月,写与文贤世讲。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山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踏遍千山  1935年作
    款识:新长龙孙出屋檐,晓云深处露风尖。山中七月如十月,衣帽凭栏冷翠沾。乙亥初夏,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山水人物  立轴 纸本 1935年作
    题识:庞公宅畔甫田多,亩亩春深水气和,五两细风摇翠练,一犁甘雨展青罗。鱼鳞隐伏轻围住,燕尾逶迤不做波,最喜经锄多有获,丰年宁愧代檀歌。乙亥秋七月,作于古都,大千居士。钤印:蜀客、张爰私印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仿大涤子山水  手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入奥登堂大涤嗟,百年私淑此名家。谤生无价倾朝野,衣钵天然是苦瓜。乙亥夏日,偶仿大涤子本,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张爰大千父
    
题跋: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徐悲鸿曾赞之曰:五百年来一大千,予谓大千公可与天地比寿,可与日月争光,中国画史第一人。君观此镸八尺对截横披,即可徵之矣。署乙亥即公元一九三五年,公正于京城中山公园之水榭举办画展,新作都被点红求命题作者亦甚夥也,此横幅应是该时知家索命之佳制矣。大千之于石涛颇受京城人倾服钦佩,其郎作竟使如半丁老人者断为真蹟,于是身价益增,盖大千山水融铸宋元,尤有清湘、髡残、梅清、浙江学人,诸家转益多师,非独擅苦瓜一派也。悲鸿先生有评价,石涛山水时见荒率,予附议焉,然石涛真愫淳净一任天机,岂肯迟钝整饬之作耶。大千天真烂漫率然而发,人神莫辨也。故大千新作石涛一派堪称天成,不假雕琢矣,呜呼微,斯人吾谁奘归欤,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甲申立冬前日京门薄寒时节,小梅景书屋主人,聊寄屋梁之思。
    
此卷作于1935年,画中构图布置,人物景物位置经营全出自石涛,设色朴厚,用笔老辣。画松尊从石涛三笔一组的树法,笔锋先着针尖,下笔轻而收笔重,略加渲染。画面布局疏密相间,开合有致,笔墨浓淡相间,且墨中融色,色中含墨,节奏丰富。大千此作较之石涛更多一种清逸之气,另人神畅,有千里卧游之感,所谓“丹青胜于画工”。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仿石涛东山独步图  镜心 水墨纸本              行舟图  1935年作
    题识:不辞幽径远,独步入东山。问路隔秋水,穿云渡竹关。大桥当野岸,高柳折溪湾。遥见一峰起,多应住此间。大涤子独访东山之作,大千居士拟之。钤印:张爰印、大千、苦中作乐
    张大千年轻时就善仿石涛与八大山人的画,有时候连名款也仿上去,以戏弄那些附庸风雅的权贵。而张大千的笔墨功力极高,他仿的作品,如果不是自己点破,别人基本上看不出来。此幅《仿石涛山水》就是他戏仿石涛的证明。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仿石涛唐贤诗意  水墨纸本
    题识:此大涤子写唐贤诗意,在宋纸上,历三百年,墨彩焕发如新,为先师李文洁公所藏,今不知落何所矣。偶得内库纸,忆其大略写此,神光离合则又楮公之力也。爰。钤印:季蝯私印(白)、大千(朱)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仿石涛山水                                  仿石涛黄山奇峰图  水墨纸本 1936年作
    款识:风头石笋万千叠,峡底深岁松谷庵。■向轰雷飞雪里,一筇踏遍五龙潭。松谷庵其下则五龙潭也。大千居士用大涤子法图此。钤印:张生八(白文)、阿爰(朱文)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仿石涛笔意  设色纸本
    款识:春草碧色,春水绿波。春风留履,孰为不歌。大千张爰,仿大涤子笔写于石雪龛。 钤印:季爰之印、大千、未始有极
    张大千的山水画风由明四僧入手,其中以石涛对其影响最深。他临摹石涛,用功最勤,但并不太照着原来的布局描绘,而是随时有所删略,有所发挥,在于石涛精神处尤其着重神会。他常常将石涛画本,由长改为方,由方改为长,或由册页改为立轴中堂,水墨改为设色,改变其原画繁简程度,改换题句等等各种方式,化为千百种临摹作品,而仍旧保存石涛意趣。此等功力非得对石涛极为熟悉,参透□中滋味方能达此境地。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仿石涛山水
    题识:拄笏西山豁远眸,蓟门雨又迎秋,敝庐山色知谁管,欲得飞来问石头。曾见崔青蚓山水,绝似大涤子,此即拟其意并书原题。大千。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作品已不属于纯仿古人技法,而是对古代技法的综合运用(包括对明代崔青蚓风格的借鉴),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整幅作品构图别致,设色淡雅润秀,线条柔和,风格古朴。画面以一条通向远方的溪水作为主线贯穿整个画面,造成“高远”之势。人物置于右下方,并以右下角飘逸的清竹衬托人物的高洁气质。伴随人物的目光而上的是陡峭奇绝的山峰,山顶上矾头点点,虽山势繁复异常,却又精细无比,在笔墨表现上亦井然有序;山腰间岚气弥漫,小写意点出的青松繁密成丛。渐远渐逝的水面似乎与天边相接,连成一片。画面中最醒目的是右方的两株红树,既与画中人物的目光遥相呼应,也与款识中“蓟门疏雨又迎秋”相对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策杖随云图  设色纸本             仿石涛山水人物  立轴 1935年作      云涧野壑  1935年作
    款识:岚气尽成云,松涛半作雨。石径野人归,步上随云起。达者自心知,拂袖从谁语。大千居士。钤印:蜀郡张爰(白)
    题跋:此故人张大千写策杖随云图,为其中年绝精之作。甲戌春壮暮翁谢稚柳题。钤印:稚柳(白)、壮暮翁(朱)
    《策杖随云图》系张大千拟石涛之作。作品布局出人意表,笔墨清丽秀润。从山体特有的湿笔长线、万千攒点与极具书写意味的松针画法上,可以明显看出石涛的影响,应创作于三十年代左右,为其中年绝精之作。画中巉岩幽壑,杳不可测,松涛阵阵,泉水淙淙。云气弥漫处,秋山红叶,梵宇琳宫。一位高人袖手徜徉于山水之间,一派悠闲自适,物我两忘的神情。整个画面充实饱满,景物众多,但丝毫没有壅塞局促之感,相反却透露出一种空灵秀逸的神韵。笔墨技法之外,可谓得石涛之神韵者。大千用画笔描绘了一个山林隐逸的理想去处,这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是否透露出画家的高远的精神寄托呢?题诗画面互为表里,相辅相生,显示出画家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精确把握。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仿石涛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往事难询叹廓寥,烟花不见何人饶。隔林细听吹箫客,字字风流廿四桥。大千居士张爰,仿大涤子真本。钤印:张爰印、大千居士、苦瓜滋味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仿石涛山水  镜心 水墨纸本 1936年作           拟石涛笔意  1935年作
    题识:石涛上人有《雨点皴》卷,旧为何道州藏,今归大风堂,此幅略师其意。丙子五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道济长城、苦瓜滋味
    张氏之拟石涛,不一味依葫芦画瓢,亦步亦趋,而是随时有所增删详略,或由繁而简、或反简为繁、或水墨变设色、或册页而为中堂,形式各各不拘,要在石涛精神处与之神会。其所拟作,则无一不是石涛意趣,无一不是石涛面目。此件1936年所作《仿石涛山水》即如此。该幅本系仿石涛《雨点皴》卷所作,其中气象万千、意境独绝,若非张氏自题为“略师其意”之作,恐怕无人会将其断为大千手笔。幅边钤“道济长城”和“苦瓜滋味”两印,其中“道济长城”印极为罕见,且极寓张大千心思:“道济长城”本出南朝宋重臣檀道济自许长城故事,言其必得倚靠;而“道济”又借指石涛,“长城”意指石涛艺术极难超越;两者合称,显见张大千于此之自得如此。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山水清音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落雁峰
    题识:(1)山水清音。丙子,大千居士,仿石涛运笔于故都■斋。钤印:张爰私印、蜀客、游戏神通、大千豪发  (2)天章残墨明宫,戏作清湘瀑布图。虫鸟不鸣万赖寂,看凉月(在)照东庐。爰题。钤印:大风堂、大千居士、蜀郡张爰、游艺中原  (3)信手作画,信笔题诗,不计涂改错落。使师见之,又必呵曰:此子狂态复作矣。大千又记。钤印:大千大利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大千的创作是以“仿古”为主。他不遗余力的追慕古人,其摹仿之作,竟达到了可以乱真的程度。张大千曾公然自豪地说:“抑吾之伪作古董,上自隋唐,下抵明清,足使罗振玉、黄宾虹、陈半丁、程霖生、吴湖帆等走眼,世界各大博物馆专家误鉴,五百年内外,又■有第二人哉!”此幅1936年仿石涛运笔的《山水清音》,能领略他豪情状语背后的不凡功力。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溪山扁舟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世已无桃源,扁舟欲何往,吾自爱空钓,岂随波上下。丙子,大千居士写并题于大风堂下。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大利、大风堂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芦汀夜笛图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芦汀夜笛图。上下天光接水光,满汀芦叶晚苍苍。一声长笛惊残梦,明月满船风露凉。丙子(1936年)维夏,大千居士落墨,蔡铣设色并题于玉蝉砚斋。钤印:震渊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峡江放舟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赵承旨此图用笔冷艳。丙子写于大风堂下,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
    此幅山水乃1936年张大千仿元人赵孟頫之作。张大千亦上溯赵孟頫,仿其所作。从立轴的选择、构图的安排以及山、水、坡石、树的画法均不似赵孟頫。画面呈纵向铺排,下方是淡墨,几近于枯笔流畅地勾勒出江水滔滔,又用干墨快速皴擦出江心砥石,画面中央一艘航船在湍急的水流中自岸边出发,船夫齐心协力,摇杆划桨。岸上茅屋掩映林间,后面群山绵延。除了部分山石坡树用墨较浓外,全幅作品淡墨写成,江岸发舟,意境萧疏,颇有张氏“冷艳”之意。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山水  手卷 水墨绢本
   
识:曙色冥蒙雾渐开,轻舟初入峡中来,渔娘摇橹呼鯿美,知道前山是钓台。将至子陵钓台作以并题。钤印:张爰印、大千、张、大风堂
    引首:万壑响松风,百滩度流水。此元人画也,而不著一字,何邪?岂其世外高人偶然游戏,参无字禅者邪。其运笔墨纵横驰骋,当与梅沙弥争道。后来王孟端、沈石田、文徵仲诸人号宗董巨,实不出此公庭户也。西蜀张爰题识。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仿老莲居士笔  立轴 1935年作              拟渐江山水  1938年作      拟渐江山水  1935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仿石涛林中高仕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种竹茅斋头,春深护新笋。晨昏对此君,寒绿映衾枕。我思王子猷,高意有谁领。清湘野人济。钤印:大涤子、赞之三十世孙阿长、崇川陈氏书画印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惠山风光  镜心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惠山一角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此惠山一角也。一称九龙山,王孟端尝居之,因号九龙山人。予此幅略师山人笔法为之。丙子夏日,蜀人张爰。钤印:西蜀张爰、张大千老复丁长乐吉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忆富春山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偶忆富春山旧游,仿董源法写此。丙子十月秋日,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松山高士  设色纸本                              拟石涛山水 立轴 1936年作
    题识:破石如龙气未降,摩挲鳞甲尚森张。高人游戏题诗句,又被山僧说短长。大千居士,并题于大风堂中。钤印:大千居士(朱文)、张爰(白文)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风急湖宽  设色纸本 丙子(1936年)作
    题识:风急湖宽浪打头,钓渔船小兴难收。请君脱去鸟纱帽,月上丝纶再整游。丙子九月,仿大涤子。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长寿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夷陵三游洞  水墨纸本 1936年作
    款识:磴道撑百盘,溪声碍九折。寻诗问苏黄,扪碑识元白。壑幽时养云,山逼古意月。侧足思凭栏,岩花飞艳雪。丙子春三月,写夷陵三游洞并题于网师园中,蜀人大千张爰。钤印:阿爰(朱文)、大千居士(白文)
    《夷陵三游洞》是张大千山水风格形成时期的作品,较有代表意义。张大千的绘画从总体上讲给人的感受是:酣畅淋漓而内涵深厚的传统构成,雄奇瑰丽而富於精致的写真精神。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的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裁长补短密不可分。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写夷陵之游  立轴 纸本 1936年作
    款识:磴道撑百盘,溪声碍九折。寻诗问苏黄,扪碑识元白。壑幽时养云,山逼古意月。侧足思凭栏,岩花飞艳雪。丙子春日,写夷陵之游并题。蜀人张爰。钤印:蜀郡张爰、两到黄山绝顶人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山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蜀山秦树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观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石涛有游黄山,长古尝记其,其韵云:游人但说黄山好,未向黄山冷处行。不经意处已成绝,险过幽生冷地惊。予最爱其不经意处一语。大千居士记。钤印:张大千、蜀客、三千大千、两到黄山绝顶人
    黄山胜境,秀甲江南,前贤画黄山者不胜枚举,清石涛上人尤喜黄山,巨幛小册写不尽黄山之秀、黄山之雄、黄山之峻。张大千山水宗石涛,早年意写摹临,学者几不能辩。此图为大千拟石涛意之作,逸笔工写,苍松绝壁,高士卧坐看峰起云涌,意韵潇散处已上达宋元,大千早年山水,观此知之。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一角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黄山文殊院  设色纸本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始信峰  立轴 1936年作                    黄山九龙潭  1936年作
    款识:磴绝云深路,怕行短硚夫,喜得支撑攀,松缩手防龙,护挡石昂头,与虎争肖物,能工天亦咄,散花偏着佛,多情题诗好,付猨猱读淡月,空蒙有啸声。黄山始信峰,为峰之最奇险者。散步坞石笋矼,肖物赋形,尤诡谲,不可名状。丙子二月,蜀人张爰。钤印:张季、大千、两到黄山绝顶人、大风堂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罗浮宝积寺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1)宝积寺前朝日红,杖藜来看老人峰。流连阿买知吾意,两坐泉声树色中。罗浮宝积寺,前年与三侄心铭两度同游。蜀人张爰。(2)丙子,写似楚湘仁兄法教。大千居士。钤印∶游艺中原、张爰、蜀客、张大千、长髯张郎三十八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观泉图                                                     携琴访友 绢本 1938年作
    款识:破石如龙气未降,摩挱鳞甲尚森张,高人游戏题诗句,又被山僧说短长。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父、摩登戒体、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云亭话旧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款识:(1)岁丁丑四月廿九日,大千张蝯写记。钤印:三千大千 (2)己卯(1939)三月既望,题赠君吾道兄法教,大千张爰。钤印:张季、大千
    此图画于1937年,时大千38岁,此时大千的山水取法为上,推重唐宋,乃用大小李将军大青绿山水法,勾廓填彩,少皴多染,其色沉碧丹翠,极具富丽华贵之气。图取高远之势,近作奇危大石,其上苍松虬曲。两高士策杖论道。向上则长松夹道,通往仙阁楼台,其后白云缭绕,青峰丹顶间,一径如梯,陡然至上,有步云驾雾之势。勾山形廓方硬,笔法直落劲挺,山脚峰顶间用泥金。因用大小李将军法,勾斫之形必得爽利为宗。境取黄山奇秀之景,山多石质巨岩,崖巘千尺,块壁耸屹。风格华贵雍容。大千山水偏爱黄山,人有谓之“新黄山画派”者。此类作品,四十年代以后便少见了。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金碧山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1)到此欲骄日月,回头又失蓬莱,秋风吹出并莲开,何处长安尘埃。雪下玉龙游戏,月中青女徘徊,眼忆着锦江来,今古纷云玉磊。《西江月·华山》。同仲兄虎痴看云海作。大千居士爰。(2)丙子三月,写奉丙乙乡长兄两教。弟爰。钤印:张季、大千、张爰、摩耶室
    宋以后的近千年里,青绿山水虽然没有彻底从中国绘画中消失,但基本上只是被作为一种技法使用。像展、李、王、赵那样专攻青绿而卓然成家的近乎绝迹。青绿之美遂在千年绘画史上若隐若现,仅是作为一种技艺被一代又一代地重复和继承,山水画的创新规律几乎与青绿无关。因为有了张大千,才没有让青绿之美彻底消失,是他恢复了青绿艺术的创新功能,将创新的生命活力注入青绿艺术之中。当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人苦心建构中国画的笔墨之美时,张大千走的却是重建青绿之美的单行道。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云海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华山云海图  长卷 设色绢本 46.3×568cm 1936年作
    款识:(1)华山云海图。到此欲骑日月,回头又失蓬莱。秋风吹出井莲开,何处长安尘埃。雪下玉龙游戏,月中青女徘徊。眼前忆着锦江来,今古纷纭玉垒。调寄《西江月》。与仲兄虎公中秋日登华山绝顶,明日遂观云海,因赋此题。永吉老兄索仿吾家僧繇没骨画,追忆当时情状,写此请正。大千弟张爰,时丙子四月既望,吴门网师园。(2)此卷初师僧繇法,既而略加勾勒,遂似李将军矣。大千居士又记。钤印:蜀郡张爰、人间乞食、三千大千、大风堂、高询白帝问真源
    题跋:神功直逼王安道,仙掌莲花手抉阁,兵气初销更西笑,三峰岚翠泼天来。大千新写此图,瑰奇玮丽,可上追马、夏,因记小诗。丙子除夕,傅增湘。钤印:傅增湘印
    张大千1934年中秋与仲兄善孖首次游历西岳华山,旬日内遍登华岳五峰、寻幽探奇、写生赋诗,兴致极高。此后他画了几幅以华山云海为题的作品,也题同一阕《西江月》。
    此幅《华山云海图》长卷是大千画华山云海中最好的一幅,当时赠予“北平第一名厨”的春华楼掌柜白永吉。全图山形以红绿黄蓝等重彩绘出,皴法不用墨线,而是于蓝色山脉上或以深蓝或以深绿表示阴暗处,橘红及黄色山脉则以深棕色线条加强,此外,山形各处再以华丽的金线点缀。张僧繇,南朝梁人,擅宗教画,画山水为“没骨法”创始者。因其姓张,张大千故称“吾家僧繇”。李思训为唐代画家,创金碧青绿画法。玄宗开元初,官右武卫大将军,后人称为“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亦擅金碧山水,世称“小李将军”。从以上两次题跋中可见,此图原为没骨,其后又加金碧青绿,实为没骨青绿金碧之合,堪称划时代之巨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蓬莱仙境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到此欲骑日月,回头又失蓬莱。秋风吹出井莲开,何处长安尘埃。雪下玉龙游戏,月中青女徘徊。眼前忆着锦江来,今古纷纭玉垒。甲戌初游华山作。丙子十月,大千,张大千。钤印:长髪张郎三十八(白)、蜀客(白)、张大千(朱)
    此幅蓬莱仙境构图简介,用色清新,远处高山层峦迭嶂,浓重的雾气为蓬莱仙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再观近处,一仙人立于奇石至上望向云雾环绕的深处,似在享受此刻的悠然自得,也似在领悟人生。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山水图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罗浮鲍姑晒布台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落拓湖湘载酒行,高楼灯火动严更。春如短梦花无语,潮涌寒光月有声。芳树远迷三楚阔,乱山斜抱一川明。谢郎今夜思千里,歌响临风赋未成。丙子秋日,拈吾家船山句,作画于故都桐梓寓庐,时微雨初晴黄花大放,大千居士。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千豪发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临窗原潺图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木叶西风古道,稻花北陇新田,流水美人何处,夕阳荒草连天。丙子春日,大千张爰。钤印:西蜀张爰、大千居士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江岸秋风 设色纸本                            秋江帆影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石岸能高野水清,江日未堕江枫明。无人唤取玄真子,船尾秋风日日生。仿赵文敏笔。蜀人张爰。钤印:蜀郡张爰、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
    此幅《江岸秋风》是大千三十年代中期的摹古作品。画法借鉴并综合了工笔、小写意、大写意多种技法和处理,这一特殊的融合使画面显得异常的丰富和灵动。此时的大千先生逐步摆脱了前人技法和风格的束缚,自身面貌渐渐形成并日趋成熟。虽为摹古之作,却仅取其构架与意境,发挥自身之所学、所长,尝试多方面的突破和创造。整幅作品笔法俊逸,画工严谨,风格清新、高远。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在展现传统艺术精粹同时,又融入画家个人理解与独特风格的精致之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天都峰 立轴丙子(1936年)作                 仿松雪斋笔
    题识:此天都峰鲫鱼背也。为黄山最险处,惜无方式以传之。时在丙子五月,蜀人张大千爰,写于大风堂中。钤印:生张八(白)、大千居士(朱)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始信峰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磴绝云深此独行,短桥失喜得支撑。攀松缩手防龙攫,据石昂头与虎争。肖物能工天亦咄,散花偏着佛多情。题诗合付猿猱读,澹月空蒙有啸声。黄山始信峰俯视散华坞,肖物赋形,奇诡不可名状。拟大涤子、垢道人两家法。丙子重三月,大千张爰,时在白门。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风堂、两到黄山绝顶人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峰千仞图  约1936年作 耶鲁大学美术馆藏
    大千早年受其书法老师曾熙影响,习作山水。曾熙雅好石涛山水,时有临习,因而大千山水亦由石涛起步,从二十年代初开始,以仿学石涛为主,与此同时,旁及石溪、梅清、程邃、八大等,求其高古出尘,而皆能逼真。
    张大千曾在《明末四僧画展序》中说:“石溪、石涛、八大,则由董玄宰而上窥子久者。渐江居黄山久,喜画奇山怪石,笔墨贵简,世人遂以为近于倪,实则多于倪也。石溪苍茫沉厚,或以为出于黄鹤山樵,殊不知玄宰空灵,石溪变之以沉郁,不期与山樵比迹,若必谓其出于山樵,则形相之论也。”大千中年以前为了画出自我面目,常将石溪、石涛笔法混用,即他所谓的“仿二石法”,以为自辟门径的手段之一。到1930年前后,是大千伪作黄山画派作品最多的时期,其中便以石涛、石溪、梅清为大多数。
大千性格豪爽而聪敏,故石涛对其影响最深,但其艺术中,石溪同样不可或缺,正是石溪的拙,平衡了大千笔墨中石涛的巧,因此,他一生对石溪临习不辍。
    《黄峰千仞图》,约1936年作,从经营位置、笔法到款书,皆刻意取径石溪《水阁观书图》,虽略有变化,但有意强化了石溪笔法的荒率、苍劲,线条虬曲,以繁密的解索皴作山石,令人一望而合乎画史中对石溪的描述。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仿石涛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茅屋人稀到,幽襟可尽欢,水流云外乡,猨啸谷中寒,顽壁奇松寄,崇峦险石安,老夫无一事,携杖过桥看。丙寅秋九月,过天隆古院,得阅巨然墨笔,意法劲秀而丘壑别具一番神味,玩之深有得于心者,遂尔拟出。清湘石涛济山僧。钤印:大涤堂、清湘道人、前有龙眠济、痴幻、张爰之印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仿石涛山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丙子重三月,仿大涤子笔写于大风堂,大千居士爰。钤印:张大千、张爰、大风堂
    该幅山水创作于1936年,画面所绘内容,为石涛常绘题材:远处孤舟之上,两人对谈,留白而形成的江面,一直从远处延伸并与近景相连通。嶙峋的山石占据了画面右侧的大部分,蜿蜒生长的奇松顽强地生长在山顶,赭色和墨色将画面分成前后远近两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悠远;而掩映在近处山林中的楼阁,则带给人一丝丝温暖。笔墨技法变化多端,肥、瘦、方、圆、横、斜无所不有,而且配合着墨、水、赭色的全面运用,极尽用笔变化之能事,体现出张大千过人的绘画技巧和综合功力。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独往秋山深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独往秋山深,回头人境远。仿石溪笔,行逊仁兄方家正之,丙子夏日,张爰。钤印:张爰、三千大千、蜀客、大风堂
    是幅以石溪笔法写湖山小景。群山环抱中,一道瀑布奔腾而下,野亭临瀑,坐落在湖堤尽头,堤岸曲折宛延,岸边杨柳倒垂,近处一白衣高士正曳杖驻足回首,望向茫茫湖面及绵延远山,正呼应“独往秋山深,回头人境远”的画题。张大千早年学石涛之外,对石溪也极有心得,连甚得石溪法乳的黄君璧对其都极为推服。此幅峰峦以石溪粗重的秃笔法画成,赭石染出山体,复以干笔皴擦出朦茸的草木,颇得石溪神采,而款书又可看出石涛的影响,显示出大千早年对二石用力之深。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石梁观瀑 1946年作                     长松悬瀑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石梁飞瀑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丙子三月既望,以大涤子笔写石梁飞瀑于大风堂下,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1936年大千游黄山,时大千在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该图便是此期的山水画作品。长松挺拔直立,山势险绝,既有实景,又有表现性的笔墨关系。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雁宕话旧  设色纸本丁丑(1937年)作(644万元,2011年6月上海天衡)
    款识:(1)岩翠积,映水渟泓深碧。中有蛰龙藏不得,迅雷惊海立。花草化云狼籍,界破遥空一掷。栅外斜阳无气力,断魂归尚湿。《谒金门》。雁宕大龙湫。丁丑三月,写于昆明湖上,蜀人张大千。(2)智泉仁兄先我三年游雁宕,比相遇故都,偶话兹山之美,当以水胜,大龙湫尤幽闷灵奥。同游黄君璧于此尤念念不忘。客窗无俚戏写此幅。智泉兄以为遗貌取神,正在阿堵,因题呈教,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三千大千、张大千、山水因缘等于婚媾
    大千对于山水的取法,并不专走南宗路线,同时也能画北宗风格的作品。大千的审美观恢弘有容,他的笔墨技法多能兼擅,无论他的山水、人物或花鸟,都能兼得中国绘画的三大传统:文人士大夫、宫廷画师、民间匠师的风格于一身,既未受到中国悠久历史的包袱所压抑,而且还跨越了昔日的门户之见。从全幅的山岩与矮树布局来看,大千巧妙运云气为呼吸,通瀑布为血脉,又突虚右下方的小屋,以突出画面正下方的小树。设色方面,花青与赭石浅绛,全幅画调大气恢弘,得山之骨,树之灵。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雁蕩大龍湫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款识:石栋飞虹,砉然匹练垂天际。跳珠委佩,迤逦沾衣翠。荡涤烟云,人在蕊宫里。空凝睇,明朝吟思,梦掬银潢水。雁宕山奇水秀,微苦无嘉树掩映其间。并此写西石梁瀑布,因于岩上添写一松,思与黄山并峙宇宙也。图成,更倚《点绛唇》题之。春间与蓬莱于非厂、南海黄君璧、武进谢稚柳同游兹山,永嘉方介堪为乡导,下榻雁影山房。乐清张令索予辈作画,其时诸人皆无印,乃由介堪急就凿一章,文曰“东西南北之人”。迄今诸人风流云散,惟予与非厂犹得朝夕相见耳。偶忆及之,因书画上。丁丑秋九月,蜀郡张爰大千父。
    此畫的主題是浙江南部雁蕩山的大龍湫瀑布。大千雖好遊山,但雁蕩之遊,似乎只有1937年这一次。大千、于非厂、黃君璧、謝稚柳、方介堪一行,在雁蕩兩天,除了大龍湫,先後又遊訪鐵城嶂、三折瀑、天窗洞等名勝。當時由於樂清縣張縣令的特別照顧,而下榻雁影山房,於是大家合作一畫相贈。因為沒人帶印章,由篆刻名家方介堪臨時鑿一急就章,其文為“東西南北之人”,鈴印在合作畫上。因為方介堪籍貫浙東,謝稚柳籍貫江蘇武造,同為“東”邊人,張大千籍貫四川西部,是“西”邊人,黃君璧籍貫廣東南海,所以是“南”方人,于非厂籍貫山東,則是“北”方人,合在一起剛好是“東西南北之人”。
 此盡的近景、高士和懸崖上的古松,畫法受石濤的影響較多。但是主畏的岩石,其造型與結構,則又受到張風的影響。全畫設色採小青綠,表現大千先生在三、四十歲時,綜合各家風格以及寫生,所開創出個人的面目,顯示他對裝飾色彩的高度興趣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雁宕大龙湫 设色纸本                        华山长空栈
    款识:谢女解吟柳絮,鲛人潛织冰绡。人远雷声乍起,龙归山影动摇。雁宕大龙湫。飞珠走玉如雾,縠冰绡下垂天半,风过处雪花飞溅,又如柳絮之扑人衣袂也。蜀人张爰。钤印:张大千、蜀客、大千掌握、有此山水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雁荡观瀑图  水墨纸本 丁丑(1937年)作
    题识:石栋飞虹,砉然匹练垂天际。跳珠委佩,迤逦沾衣翠。荡涤烟云,人在蕊宫里。空凝睇,明朝吟思,梦掬银潢水。《点绛唇》。丁丑春,游雁山还故都,昆明湖上写此,寄萍孙仁兄方家正之。正蜀人张爰。钤印:张爰、三千大千、大千豪发、山水因缘等于婚媾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雁荡三折瀑 设色纸本                      黄山白龙潭 立轴 1936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雁荡三折瀑  设色纸本
    题识:世嚣都不到,大造意偏精。奇石当人立,幽禽浃耳鸣。泠泠三叠响,恻恻五铢轻。应笑秋风客,金丹尚未成。雁宕三折瀑。蜀人张大千,大风堂下。钤印:张爰、大千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莲花山飞瀑  设色绢本 1937年作
    题识:莲花山飞瀑。穷源春书意,到此瀑其心。莲花山在武威县西南,到此山中即见得此瀑布。丁丑秋月,莲花山游归写此图。云林吾兄雅正。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东西南北之人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岳观瀑图  镜片 1937年作
    款识:涧石磊磊涧水流,蜿蜒垂作九龙秋,镜开百尺清无底,铁立四壁深且幽,有客芒鞵历丹岭,俯见空潭明月影,回身直上万仞山,莫贪明月遭龙醒。黄山九龙潭,以清湘法写之,并书谢室诗于上,时丁丑三月既望,昆明湖上,蜀人张大千。钤印:张爰(白文)、蜀客(朱文)
    此幅作品描绘的是黄山东海大峡谷景区之一的九龙潭,传说这是乾隆皇帝的九龙化身。九龙瀑又称九龙潭,瀑长一里余,一瀑九折,一折一瀑,一瀑一潭;水源出自炼丹、莲花、玉屏、天都诸峰,流经云谷寺,至香炉峰与罗汉峰之间的垭口倾泻而下成瀑。
1937年春天,张大千寓居北平颐和园。这幅作品即是在此地所作,在该画的题跋上说是用了石涛的笔法,其实,与石涛相比,这幅画更以清新秀逸取胜。张大千自二十年代初至上海后,开始了以石涛艺术为中心,旁及八大山人、渐江、石溪、徐渭、陈淳等人的研习。对于石涛他尤为推崇,用了大量精力去学习石涛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山水 设色纸本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罗浮五龙潭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罗浮鲍姑晒布台 1937年作               观瀑图
    题识:采药仙翁去不归,潭光澹澹拂崖扉。扪萝忽听山泉响,疑有潜虬破壁飞。罗浮五龙潭。大千居士写并题。师石涛、渐江两家笔法,写奉哲生先生两教。丙子(1936年)春日,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张爰、三千大千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游山图  设色纸本 丁丑(1937年)作
    题识:游山忘岁月,屐印自相通,风露灵虚意,禅机静裡磨。同来叩梵宇,遂此老烟梦。岂向人间说,林丘自在多。丁丑春日,大千仿石谿残道人。钤印:张爰之印、三千大千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仿石涛山水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款识:志淡何愁行路险,身闲却喜入深山,红尘栗碌繁霜鬓,天地不仁感古今。世外桃园何处寻,斯游亦足豁胸襟,风飘苍影工挥画,石泉碎声善鼓琴。丁丑夏六月之望,大涤子石涛。钤印:苦瓜和尚(白文)、老涛(朱文)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出峡图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题识:丁丑秋日,仿石涛,子京十二兄方家法教,大千弟张爰。钤印:大风堂、大千大利、人间乞食
    题跋:此出峡图之一也。入名山与影。钤印:癸卯进士
    张大千饱游名山大川,因此他的山水画除了有丰厚的传统基础之外,又有充实的生活基础,创造出磅礴瑰丽、奇幻多姿的艺术境界,开拓了新的山水画画法。此幅《出峡图》,作于1937年,此时张大千的山水画风受八大、石涛影响很大,大量摹仿他们的作品,其用笔利落、灵秀,画风俊俏、爽利,作品风格雄健灵秀,严谨流畅。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拽杖图  立轴 丁丑(1937年)作
    题识:竹杖攀驼项,高崖一径斜。遥遥呼玉女,步步踏莲花。石劈惊神斧,云开下帝车。飞星随意摘,漫向世人夸。丁丑秋八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严陵濑小景 设色纸本 丁丑(1937年)作   十里危滩
    题识:曙色溟蒙雾渐开,轻舟初入峡中来。渔娘摇橹呼鲈美,知道前山近钓台。江静潮平岂偶然,一山才过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当缓,何用风牵上濑船。十里危滩五里湾,撩人四面刘烟鬟。引舟莫怪长年懒,却得推蓬看好山。丁丑秋日,写严陵濑小景。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张大千、游艺中原
    张大千曾经于1927、1931和1936年三游黄山。此幅正是他第三次游黄山时所作。据他自述,每次都由钱塘江转富春江再转新安江入安徽,然后舍舟步行上山,此严陵濑正在当年大千游黄山的路线中。相传为东汉高士严光垂钓处,严光字子陵,曾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辅佐刘秀即位后,毅然隐退,居于富春江,高洁之士栖身之处,又是特别的景致,所以,张大千经常以此题材作画。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蓬莱仙境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款识: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方已到蓬莱。朝元仗侣若可覩,手折芙蓉归去来。丁丑二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灵谷深松图  设色纸本 (241.5万元,2011年6月中国嘉德)
    款识:(1)灵谷深松图。蜀人张爰。(2)此图石涛、石溪、胡元润、程青溪皆尝写之。青溪、石溪二幅为寒斋长物,石涛则为歙县程氏所藏,元润一幅乃先师李文洁公玉梅花庵中物。今考,皆不知落何许矣。灵谷写亦无复,深穼蔽日摩天从记怀想,即写后八功德水,亦以显考竖碑为壅塞之矣,陵谷之变,三百年来又岂一灵谷写耶,为之黯然。大千又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张大千、大风堂
    这幅作品中,灵谷之地势于群山峻岭之中,倚天叠嶂,复穹岑以排空,诸峦布势,若堆螺髻于天边。前景松木参天、琳宫梵刹,灵动佛塔静静矗立;而远景群山之飞瀑,坠落山间倾流而下,似荡起瀑声洪亮,引人入胜,这就是所谓的“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静、七不痾、八不蠲饐,的‘八功德水’”之说。整个画面中又以腾云、迷雾承接,苍茫浑沦、灵动秀逸。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四友访春图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款识:(1)奇峰高溪压冷雪,荒柳疏松任剪裁,我是参禅文字外,毫端唤出石公来。此十年前旧作漫书补空。(2)丁丑冬日,仿大涤子,似少白大兄法教。弟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千、大风堂
    《四友访春图》是大千仿石涛笔意之作,画面下部作林木交杂,茂密葱茏,山气氛氯,屋舍掩映其中,石桥卧波,连通两岸。石桥上四高士或坐或立,或四顾或对语,亲密惬意,恰似神仙中人。对岸近处是楮柳两株,再后远处密林森森。画面上部为绵绵远山,天光云影,高阔神怡。大千以石涛笔意描划山川物色,使繁茂丛林从逼真的实感中体现出一种洒脱的文人画意。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观荷图  设色纸本
    题识:(1)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东坡阮即归,盖写初夏景色,予误作初秋,可笑人也。爰。(2)君默先生法教,大千弟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张大千
   
《赏荷图》未署年款,从“清新俊逸”之画风,利落、灵秀之笔力、工整之字体和“爰”字之处款的对照比较,推断应属大千先生早期之作。画面用淡花青以率意的写意手法写荷叶,纵笔挥洒,层层晕染富有精神而更具立体感,荷叶疏影中一朵朵白嫩无瑕的荷花,含苞待放。荷杆的周围,别有用心地再添上几笔水草,更显画面的丰富与生动。整个自然环境幽深雅静,衬托出人物闲淡平静的内心世界和潇洒脱俗的性格。直抒大千先生内心归于自然的安宁与祥和。绘画完成后,大千先生又抄录苏轼的《阮郎归?初夏》,词与画完美统一,生机盎然,可谓风光无限,回味无穷,无笔处却见景处之象。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观瀑图 设色纸本                              仿上元老人笔 1937年作
    款识:人影瘦同石影符。仿大风、大涤两家笔法为之,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三千大千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山水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题识:不受田单用,无为宁戚歌,泷头畊已毕,放渔自婆娑。戊寅十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风堂
    题跋:温泉初浴罢,满日望晴川。远岫易中澳,孤帆云外悬。月明秋在水,江黯峡吞天。静夜闻钟梵,尘襟百虑蠲。汤字误温。壬午秋九月望,三台锺山隐并题,时客沪渎。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竹溪渔隐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对语 1938年作
    诗堂:(1)抗战既起,予违苏入蜀,与南海君璧相会于渝州。其乡人梁天眷与之同舍,因相识。时大千亦自简关还蜀,得相聚首。因为天眷作此图。回首已四十年前事。彼来广州,子玉吾弟持示,披图如对故人也。己未春初,在子玉斋中题稚柳。钤印:谢稚、稚柳、壮暮堂(2)北谢南张见两奇,露桃新柳侉春曦。徐郎真赏犹堪佩,五百年来拜我师。是岁二月上弦,梦帘香阁中题。钤印:梦帘香阁、吴灏
    题识:去年夏与天眷道兄南京别后,匆匆北上,各以流离,不意相聚渝州。昔人云,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哉。每忆斯言,辄于邑,谩设数笔以记斯。遇天眷吾兄,幸勿以笔墨责之也。戊寅秋九月,大千弟爰。钤印:张大千、蜀客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太华一角  立轴 1938年作
     题识:百尺兼千尺,钦崎叹岳灵。人疑穿古井,身已驾云軿。斧凿仙游戏,援犹豫梦杳冥。我来思李白,高处摘飞星。戊寅新风,写太华一角,似蕴晖世兄方家正之。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太华峰头作重九、大风堂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胜概 设色纸本                       华山云海 1938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太华山一角  纸本 1938年作
    款识:百尺兼千尺,嵚崎叹岳灵。人疑寄古井,身已驾云軿。斧凿仙游戏,猿猱梦杳冥。我来思李白,高处摘飞星。戊寅十月写太华山一角,蜀人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好梦(朱文)、张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庐山观瀑 行书七言对联 设色纸本 (287.5万元,2011年12月上海天衡秋拍)
    画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无一同。不识庐山真面目,袛缘身在此山中。大千居士爰。
    书款:倚树偶然倾白堕,诛茆闲即说黄山。仲炽仁兄方家正之,蜀人张爰。钤印:张爰印、大千、张爰之印
    本幅作品引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一诗入画。中国传统艺术是理想化的艺术,更是亦真亦幻的艺术,是不是庐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画面和艺术本身。画作中主峰傲立于苍穹,旁有一山间平台坐两高士,仰望着雄伟之山势。山涧蜿蜒曲折,顺流而下,远处则更加群峦迭嶂。全画的用笔还留有明显的学习石涛的痕迹,长线条爽利挺劲,以赭石,花青,石绿淡染山石,色调高古而清丽,颇得古意。这件大千的对联,正是结合了数十年的临习,融会贯通之后由内而发所映衬出的“心印”。字体无论体势结构、行间布白都自然天成,毫不做作,其笔画有一种内在的张力,这种力绝非表面的张扬外露、剑拔弩张。是一种绵里藏针、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的扎实、沉稳。张大千富有深厚的传统功力,笔势、笔力具有“银钩铁划”的特点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太华极峰远眺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八桂群峰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观瀑图  设色纸本
    款识: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足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也。大千张爰漫记。钤印:张季、大千
    抗日战争的爆发完全打破画家安宁舒适的生活节奏,意料不到的软禁、南方家乡的变故、藏品的散失……张大千并没有停辍画笔。从此幅《观瀑布》看,画家笔底也丝毫没有生疏力弱的迹象。张大千20余岁起,山水即私淑石涛、梅清及弘仁等黄山派大家,并三上黄山,蘹集黄山写生、摄影数以百计,使得张大千完全把握了此山的气韵,即使只凭印象画作,黄山的清、奇、秀仍可让人望而知之。张大千论黄山诸家:“渐江得其骨,石涛得其情,瞿山得其变,近人昌言黄山画史,遂有黄山派,然皆不出此三家户庭也。”大千此时画风,已开始超越明清而上溯宋元,但笔意纵横苍茫,仍不脱石涛等黄山诸子与石溪遗韵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山水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莲蕊峰  立轴 戊寅(1938年)作
    题识:海风吹雨复吹烟,时有幽香散半天。莫问莲花高几许,残荷落瓣化成船。黄山莲花峰,游人多有攀登者。惟莲蕊峰从未经人足迹。峰巅有大石如莲瓣,俗呼采莲船。哲明仁兄方家正之。戊寅又七月,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蜀客、两到黄山绝顶人
    大千先生曾语:“画家与黄山多具夙愿,其中最杰出的是渐江、石涛、梅瞿山。渐江得黄山之骨,石涛得黄山之神,瞿山得黄山之变。”大千分别于1927年5月、1931年9月、1935年9月、1936年3月四上黄山。此图以莲蕊峰为表现重点,他用斧劈法突显山石削立陡峭和崚嶒坚挺的质感,山岩表面敷以较薄的石青、石绿,并用泥金勾勒山体轮廓,给人以清俊明快的美感。山岩上的奇松从近处推向远方,由大变小,拉开了画面的空间距离,一高士站立于云雾之中,昂首远眺,气度非凡,似大千游历自画像。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黄山景色四段卷  手卷 1938年作
    款识:△此新安江已入歙界,街口道中小景也。合万年少、程穆倩两家笔法为之。 △浣尽淄尘入紫云,万沉绿染衣裙。木莲花落灵根在,时有幽香习习闻。紫云庵木莲花,相传中土只此一株。 △遥天突兀耸双峰,云气冲门午不镕。可惜少陵看未得,并刀只解翦吴淞。黄山云门,一名剪刀峰,出歙之石门大桥即望见之。此桥今年春已毁于倭寇飞机,写此有举目河山之感。 △戊寅又七月,客苍梧天影楼,为主人慧吾道兄写黄山小景十二叶。两日以来皆倭寇之飞机肆虐时也。二十五日,大千弟张爰题记。松谷庵为黄山最深处,游黄山者有两路,从歙县入者,经紫云庵至前海;从太平入者,从松谷至后海。钤印:张爰(2次)、大风堂(2次)、大千大利(2次)、三千大千、摩耶室、两到黄山绝顶人、西川张儿、蜀客、大千、张大千
    题跋:右故人张大千所写,黄山并题各四段,为其中年用意笔。大千早年服膺石涛,故此图各题尤多石涛体也。丙子冬日,壮暮翁谢稚柳观因题。钤印:谢稚柳、丙子八十七
    这件黄山手卷,是画赠上款为“慧吾”的十二帧册中的四件,都是描绘黄山的佳景秀色,从画跋上看,此刻的大千取法之博已是秀出众侪清初的遗民,程遂和万寿祺都在他的锦囊之内。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作者对新安画派的内核是具有深湛的把握能力的,而不仅仅停留于貌似,其枯笔干墨、简洁丰富的山水技法,正是这二位画风的神韵再现。这件作品的特色在于作者选材的角度,四个景点分别是:新安江、紫云庵、云门(剪刀峰)、松谷庵;或取其位置之重,或目其植物之稀,抑念其损失之惨(日寇轰炸),或味其体念之深,皆各具特点,各有侧重,从中看出画家对画题的重视。黄山是大千一生不舍不离的题材,“两上黄山绝顶人”一印,道出了画家的钟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