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及其出题说明
(2018-02-06 15:51:14)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 |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题及其出题说明
韩兴娥
一、看拼音写汉字
huānɡ dì
(
二、根据前后文和注音填写词语
1东海龙王父子chēnɡ(
2以前,传染病使许多地区出现了哀鸿遍野、mǎn mù(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20空,20分)
(
书到用时方恨少,(
(
从上面的词句中选择填空:
(1)我这只雏鹰的已经(
(2)那些(
(3)她在工作上(
(4)行入林中,(
四、根据括号里的提示把下面这段话写具体(8格,16分)
这个星期我努力学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好高兴。回家的路上,我像只欢快的小鹿,又蹦又跳,(把下面描写高兴心情的句子补充完整)路旁的树枝好像
五、用文中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补充完整(8分)
2、正准备上台比赛的小明突然听到自己亲爱的奶奶病重的消息,恨不得飞到奶奶跟前,可是,想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期望,他_________________,一丝不苟地进行比赛。
六、作文(20分)
附加题:
根据图意写句子、成语、格言警句及诗句,符合一部分图意也可以,每个正确答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汉字
“看拼音写汉字”是最常规的题目,也是应该反复练习的内容,平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既可以复习拼读,又可以把本册教材中要求默写的字写扎实。分值应比较高。
二、根据前后文和注音填写词语
“根据前后文和注音填写词语”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题目。很多常规题目没法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作文,写得很精彩和写得一般的文章得分没有太大区别。而这个题目,可以精确地考查学生的写字水平。此题内容课内的少,课外的多,所空的字笔划少,不太难写。大量出这样的题目会引导老师把课外书的阅读引进课堂。
“看拼音写汉字、根据前后文和注音填写词语”这两个题目都是为了打好基础。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20空,20分)
第三题中词语来自5册课本,句子来自课外。
四、根据括号里的提示把下面这段话写具体(8格,16分)
第四题选自上一届学生的作文,无标准答案。
五、用文中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补充完整(8分)
特别说明的是第五题,旨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自觉意识和强烈欲望。努力使学生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学了一个成语、一种句式、一个句子,仿佛新得宝剑,时刻捕捉战机,一有机会,即用之而后快。这是积累、运用语言的“速效”法。
三、四、五题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孔老先生说“学而时习之”,的“习”不是“复习”,而是“练习”、“应用”。“学以致用”的观点既应体现在“教”中,也应体现在“考”中。
六、作文(20分)
作文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分值应随着能力提高而逐步增加。
附加题:
熟读背诵是学习汉语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如何通过测试去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呢?我个人认为,附加题比传统的“默写古诗、根据课文填空”会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促使教师开发课堂资源,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课程标准》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就会落实到实处。因为以往试卷中的“默写古诗、根据课文填空”会引导老师让学生反复背诵默写课本上的古诗、课文,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反复学习一本语文课本,我认为这是对时间的极大浪费。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一些知识不需要也不可能当时就学深学透。我们让学生反复咀嚼现有的知识,他们能不乏味吗?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拓展知识面,以知识的广度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尽量避免单调反复的复习。面对这样的题目,老师决不会抄下诗句的意思让学生背过。这种题目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日常积累情况,学生可以默古诗,可以写句子:“粮食来之不易”,“中午骄阳似火。”“刚出土禾苗翠色欲滴。”“烈日烤得禾苗奄奄一息,农夫心急如焚。”“农夫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禾苗茁壮成长。”可以写名言警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这样的题目分数是不确定的,如果学生能写100个正确答案,就这一个题目让学生得100分又有何妨?
最后,我想说,众多老师都应该在学习课改理念的基础上成为合格的出题人。投入到考试评价研究和实践中的人越多,越能出来真知灼见。只有具体的考试细节符合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指挥棒的导向功能才能发挥好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凸显素质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