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什么叫影评?有人会说,那不就是看完电影对影片的评价吗?错!你说的观后感。观后感与影评最大的区别:前者是人主观上的感受,而后者是客观专业的分析;前者强调他的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后者是从专业的角度:比如从结构,画面,色彩,表达方式,剪辑是否流畅,拍摄手法,同期声表现等等更加深层次的分析,凸显现实意义和成功之处!
影评通常评什么类型的片子?如果影评是编导的重点的话,那么纪录片就是影评的重中之重。但总体范围归为三类,记录片,专题片,艺术片。前两者可以归为一类,在国外,前两者统称为纪录片,因为他们具有很多共性,真实时间真实环境发生的真人真事。而国内由于诸多原因把它分开,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由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理解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纪录片的本性应当是客观物质现实的复原。在纪录片的创作中,集中反映不经人为控制的叙事结构,坚持纪录片的纪实本性,并不排斥可以拥有其他属性,如艺术性政论性、文学性、哲理性等,但他们都服从于纪实性,而且通过纪实性来表现。通俗点说,纪录片就是一部人物形象、环境事件真实,真实反映生活的新片种,客观反映、极少有编导主观色彩。但是无论这部电影反映的一系列属性,前提必须真实。
那么该怎么评纪录片呢?在这里向大家讲一个固定格式套路:结构——真实性——画面——色彩,如果你按这个套路走的话,即使你语言不够华丽,分数也差不到哪去,不会看着很乱,没有条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纪录片的分析中,把握长镜头是非常重要的,长镜头伴随纪录片至始至终,通过长镜头记录特写画面,用中景全景对人物的表情,景物的描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烘托气氛,从而阐述现实意义,比较成功之处。
纪录片影评写作一般可以用“五段式”的模式来创作。开头结尾,中间根据纪录片的类型实事求是。3L的观点我不认同,“有些记录片都是伪记录片,情节都是导演启发出来的”,其实纪录片存在很多的偶然性。譬如《小鸭子的故事》《骆驼的眼泪》等,其中,《骆驼的眼泪》便是导演无意之中拍摄出来的。纪录片的影评的确难写,可是也有取巧的方法。主题,视听语言,以及导演的风格都可以拿来评论。张以庆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纪录片导演,他的《英和白》《幼儿园》不但体现了人文精神,从构图以及深刻的寓意都是很好的出发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