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3@365

(2025-08-11 15:29:39)
标签:

365

分类: 自言自语

        在甘肃,有一位淳朴的男子入赘到了村里的一户李姓人家,成为了上门女婿。他们共同育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女儿,之后是一个儿子,最小的是又一个女儿。这位男孩与我的先生曾是同学,两人一同在村子里长大,并在村中心学校度过了许多校园时光,因此大家彼此都非常熟悉,经常一起玩耍。这位同学坚持五年高考才如愿以偿,考上了兰州的大学。村里的人都知道,他爸爸在甘肃老家还有一个家。至于他的妈妈是否知情,大家就不清楚了,她或许知道但并未声张,因为家中没有其他男人支撑,只能依靠这个入赘的女婿。

        一直以为他爸爸在甘肃的老家的妻子,是在这边生活安定之后,才在老家娶的妻子,组建了另一个小家庭。直到前几天,先生告诉我,他在甘肃的老家所娶的妻子,正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个女人,所以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我一直很疑惑,这个女人过年的时候不回村里看望父母吗?如果她带着孩子回来,在村里遇到父亲,该如何称呼呢?对了,他在甘肃的老家也有三个孩子,至于孩子们的性别,先生他们就不清楚了。不过,这个历经五年考上大学的男孩,在妈妈去世后,改掉了姓李的姓氏,随了父亲的姓。两个女孩则没有改姓。入赘的女婿,这个男孩的爸爸就不在村里生活了,而是长期在甘肃家里了。这个男孩也是在甘肃兰州安家了,两个姐妹出嫁后,村里的房子就空置了,偶尔过年会在村里见到,房子新装修了的。

        这个故事充满着生活的曲折和人性的复杂,让人不禁思考亲情、家庭与责任之间的纠葛。这种复杂的情况在村子里并不是个例,它反映出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在生活压力与传统观念之间挣扎的真实状态。对于这位男子来说,入赘到李姓人家无疑是一种生活上的妥协,但他在甘肃老家的另一个家庭,似乎又是对传统血缘关系的一种坚持。村里的人们或许早已习惯这种看似矛盾的生活状态,他们在背后议论纷纷,却也不得不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孩子们在这其中或许是最无辜的,他们要面对的是双重家庭身份的困惑和可能的疏离感。长女和次子可能早已习惯了在两个家庭之间的穿梭,而对于最小的女儿来说,她或许还未能完全理解这种复杂的家庭关系。

        每逢过年过节,村子里总是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气氛。人们走亲访友,热闹非凡。而这位男子和他的家人,在这期间的选择和行动,总会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有人猜测,女人可能为了避免尴尬,选择在过年时留在甘肃的老家,而孩子们则由父亲带回村中,与另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一起度过节日。这种安排看似合理,却在无形中加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隔阂。而对于这位历经五年考上大学的男孩来说,改姓或许是一种对过去生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自我身份的一种重新确认。他在选择改姓的那一刻,可能也经历了一番内心的挣扎与权衡。两个女孩没有改姓,或许是因为她们在情感上更加依恋母亲这边的家庭,也或许是因为她们觉得没有必要改变自己的身份。无论如何,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多样性与人性的多面性,以及在特殊环境下,人们为了生活所做出的各种无奈而又真实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13@365八月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