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升素养,做一名优秀的摆渡人(原创)

(2011-12-31 18:59:12)
标签:

杂谈

——江苏省第二十四期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一、研修内容

1、课程概况

124日——9日,为期6天。名称是江苏省第二十四期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组织负责人是省教院党委书记卜玉平书记。课程主要以讲座形式进行。

2、课程内容

 

125

上午  省教院副院长周成平教授讲座《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主要内容:

一、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1年以前的传统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效性缺失  2、创造性缺失  3、主体性缺失  4、情感性缺失

二、对传统教师角色的反思

1、蜡烛论  2、工程师论  3、园丁论  4、桶水论

对这些观点我们不否定、需反思、需发展

提出新课程对教师角色形象要求是:

1、教学的设计者  2、指导者和信息源  3、促进者  4、组织者和管理者  5、伙伴  6、帮助者  7、反思者和研究者  8、发现者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   2、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3、传授与接受的关系  4、学习与建构的关系

核心问题是课程功能的定位。课程功能:注重传授走向学会学习。

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2、增强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3、确保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4、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5、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问题

1、条条大路通罗马

2、课堂教学“六认真”    特别推荐了栟茶中学的“教学六认真” 严格“教学六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选编、批改、讲评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认真组织实践活动等教学常规。)

3、学生:课堂教学的立足点     推荐了杨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和河南沁阳永威学校蔡林森校长的办学理念。

 

下午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晓东博士讲座《学校科研的教育哲学审视与实践路径》

主要内容:

一、教育哲学:基本理解与主要认识

精神动力:美好愿景和理想期盼   强调人是精神性的、理想性的、有境界的个体,是有憧憬的。

现实批判:本质把握和价值澄清   我们要做出基本的判断。以陶行知为例说明现在教育家缺失的原因就是缺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多样视角:想象力和洞察力   强调我们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能看到不同的东西。

认识框架:思维方式与反省态度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在他成功的领域中形成比较成熟的思维方式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当你足够深得时候,一切都是相同的。

二、价值确立:教育哲学对科研的作用

不断增强理性思维能力

提升研究中的实践智慧

带来教育的希望和理想

对教育进行总体性把握

通过教育科研找到教育的本真,通过对教育本真的思考,真的做到和孩子们以诚相待。通过教育哲学去超越学科,只有超越学科才能走得远。回到人,回到文化,回到孩子的发展,才能看到语文对孩子整个发展过程中的样子。

三、异化表现:教育科研的哲学审视(误区)

表现一:今天研究,明天就飞速发展

表现二:课题研究就是写论文发表

表现三:为学校和教师外部包装

表现四:做不做教育科研好像都一样

……

四、内涵澄清:教育科研的应然使命

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生活  把学习与孩子的潜能结合起来,孩子是愿意辛苦的。

教师享受教学带来的幸福

实现学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给孩子精神的栖息地,教育应该是温暖的

形成新的学校教育文化

五、潜力挖掘:教师哲学素养的把握

教师的思想零散于日常教育中   教育哲学是串起这些珠子的线。

教师的实践是平凡而深刻的

教师发展的能动性日益增强

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不断提升

教师的价值选择至关重要

六、问题呈现:教育科研的逻辑起点

产生途径:在应然和实然之间寻找差距

关注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

结合自身的经验背景与兴趣

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追求

要了解语文界都在关注什么,你是否认同?如果不认同,你的想法是什么?如果认同,那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到。

七、操作路径:研究设想的规范转化

进行细致的文献研究  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你才能走得更远。

描述清晰的核心概念

准确定位研究目标

合理设计研究内容

贴切的观点与创新表达

八、教育主张:实践经验的哲学概括

对教育本真的准确把握

长期实践与研究经验积累

个性化概念与外显行为

九、能力提升:教育科研的哲学动力

多读一些哲学与教育哲学的书籍

具有高度关注教育生活的态度

保持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平常心

让反思成为工作习惯与内在气质

 

126

上午  教院附中特级教师冯为民老师讲座《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主要内容:

一、阅读教学衡量的标准

1、文本解读能力

2、教学设计能力

3、课堂组织教学能力

二、语文老师的文本解读

    1、文本解读的现状:①非文本解读现象 ②浅阅读现象③泛概念化解读 ④泛政治化解读 ⑤时尚化解读

2、文本解读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操作要点:①整体上把握文本(写什么?为什么写?)②深入钻研文章的个性(怎么写?)③准确把握文本在教学中的核心价值 ④不仅要读懂教材,还要懂得如何选择、处理教学内容——用教材教。

没有自己的东西不要进课堂。平时的根基打牢,真正的高三复习两个月就好。

从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最终走向魅力教学。

三、文本解读要点

1、既要讲求理解,也要凸显建构     以边塞诗为例讲学生的知识建构

2、既要着眼整体,也要关注局部     以《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项羽本纪》为例,强调解读要抓住“根”,如诗歌的意象、散文的文眼、小说的典型、戏剧的冲突。

3、既要留意确定,也要注重模糊     抓住文脉、文思、文情,以《核舟记》《湖心亭赏雪》为例。

4、既要突出多元,也要重视一元     以《兰亭集序》为例,讲清楚文中的生活哲学与生命哲学,强调教学中最重要的东西要把他讲清楚。

 

下午  南京大学徐雁教授讲座《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中华经典与民族文化传承》

徐雁教授是南京大学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结合情商教育讲了四大名著的阅读,并推荐了一些书:《推开文学家的大门》《汪洋中的一条船》《围城》《长恨歌》《全民阅读参考读本》等。

 

127

上午  南师附中教授级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讲座《课堂的启思与导疑》

主要内容:

一、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对一个具体问题思维的基本过程

有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找出他思维中的障碍

不注意培养“思”与“疑”,学生很可能成为接受器,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成为可供奴役的对象。

二、重视利用教学文本,引导学生有更多的发现

    以鲁迅的《孔乙己》《祝福》孙犁的《荷花淀》《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讲解如何以经典文本来启思导疑。

三、启思与导疑: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

教师:设计有意思的问题,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教学内容做深入的研究以获取能力

教师要修炼设计问题的内功,教书是“用书教方法”。教师的思维不能局限在教科书中,让思想冲破牢笼,天地有多大,语文的课堂就有多大。

教师的阅读量不够,缺少对某些问题思考的相应的知识背景。

 

下午  南京市教研室徐志伟老师讲座《教学设计与课例研修》

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要教?为什么要学?

以文言文的教学、说明文的教学、散文的教学为例,谈为什么要教为什么要学。

二、教什么?学什么?

每个老师手上要有十几个好的课例,反复阅读。(要拥有息壤)

以钱梦龙的《死海不死》分析:1、不必教、不必学的,2、重心发力、重锤敲打的、核心价值观,3、还可以教的。

三、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

    以《金岳霖先生》为例,分析小学、初中、高中分别教什么。小学抓“趣”字,童真童趣;初中抓“真”字,赤子之心的真人:高中抓“苦”字,学文字背后的东西。

四、怎么教?怎么学?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没有关系

2、教师与学生是控制性关系

教学设计的四种模式:(一)起承转合式。小问题切口,搭台阶,一环扣一环。(二)主问题教学,话题式教学。钱梦龙:一堂课只要解决一两个话题;余映潮:提出主问题概念。(三)学生的阅读问题与教师的主体设计二度整合式。(四)完全开放式。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自主阅读与多元解读结合。

3、由控制走向解放

第一、二种模式是教师控制学生,第三、四种模式是解放的学生自主学习的。

 

128

上午  赴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教学考察

听了两节语文课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送漳、汀、封、连四州》和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

 

下午  分组研讨

 

129

上午  省教院教务处处长李新宇教授讲座《语言的意象之美与审美特点》

      结业典礼

 

二、研修心得

1、教师的个人成长

1)通过读书来构建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

几位教授和特级教师都不约而同语文教师要读书杂一点,知识背景宽阔一点。徐雁教授强调读书、读经典作品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光和电。王栋生老师说“天地有多大,语文的课堂就有多大”。张晓东博士说“当你足够深的时候,一切东西都是相同的”。他们都说读什么都行,只要你在读。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先要读经典作品,文学的经典著作,教育的经典,哲学中的经典,历史学、地理学、心理学等等,语文涉及到的领域中的经典都要读一点。我们要拥有自己的息壤。要拥有自己的力量的源泉。用经典中的核心价值、核心理论作为我们知识大厦的脊梁撑起立体的框架,然后在慢慢地采撷优秀的各种各样的精华来装点。一个优秀的人总能在他成功的领域中形成比较成熟的思维方式,并且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所以当你足够深得时候,一切都是相同的。

2)教师要致力于自己学科知识的建构。

语文学科需要的专业的知识要扎实地构建起来。小说、诗歌、戏剧、散文这些不同文体涉及的专业的知识结构要构建起来。作文训练的体系要构建起来。教师要能够写出规范的文章。

3)要进行教学设计和课例的研修。

4)让反思成为工作习惯和内在气质

    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就是一粒粒珍珠,积累的珍珠多了,用教育科研的理论串起来,就是你美丽的收获。

2、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成长

教师要读出文本最深刻的东西,努力做到没有自己的理解不进课堂。教师要用自己的精神去滋养学生的精神,促其成长。教师要能够挖掘出文本中的精神去滋养阅读文本的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用自己的专业的素养去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成长。

“用书去教方法”,通过文本的运作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建构来帮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文本的解读、练习的巩固形成他自己的知识建构。学生建构起扎实的清晰的知识结构,老师最终就可以不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