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素养,做一名优秀的摆渡人(原创)
(2011-12-31 18:59:12)
标签:
杂谈 |
——江苏省第二十四期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一、研修内容
1、课程概况
从12月4日——9日,为期6天。名称是江苏省第二十四期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组织负责人是省教院党委书记卜玉平书记。课程主要以讲座形式进行。
2、课程内容
12月5日
上午
主要内容:
一、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1年以前的传统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效性缺失
二、对传统教师角色的反思
1、蜡烛论
对这些观点我们不否定、需反思、需发展
提出新课程对教师角色形象要求是:
1、教学的设计者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
核心问题是课程功能的定位。课程功能:注重传授走向学会学习。
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2、增强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3、确保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4、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5、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问题
1、条条大路通罗马
2、课堂教学“六认真”
3、学生:课堂教学的立足点
下午
主要内容:
一、教育哲学:基本理解与主要认识
精神动力:美好愿景和理想期盼
现实批判:本质把握和价值澄清
多样视角:想象力和洞察力
认识框架:思维方式与反省态度
二、价值确立:教育哲学对科研的作用
不断增强理性思维能力
提升研究中的实践智慧
带来教育的希望和理想
对教育进行总体性把握
通过教育科研找到教育的本真,通过对教育本真的思考,真的做到和孩子们以诚相待。通过教育哲学去超越学科,只有超越学科才能走得远。回到人,回到文化,回到孩子的发展,才能看到语文对孩子整个发展过程中的样子。
三、异化表现:教育科研的哲学审视(误区)
表现一:今天研究,明天就飞速发展
表现二:课题研究就是写论文发表
表现三:为学校和教师外部包装
表现四:做不做教育科研好像都一样
……
四、内涵澄清:教育科研的应然使命
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生活
教师享受教学带来的幸福
实现学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形成新的学校教育文化
五、潜力挖掘:教师哲学素养的把握
教师的思想零散于日常教育中
教师的实践是平凡而深刻的
教师发展的能动性日益增强
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不断提升
教师的价值选择至关重要
六、问题呈现:教育科研的逻辑起点
产生途径:在应然和实然之间寻找差距
关注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
结合自身的经验背景与兴趣
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追求
要了解语文界都在关注什么,你是否认同?如果不认同,你的想法是什么?如果认同,那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到。
七、操作路径:研究设想的规范转化
进行细致的文献研究
描述清晰的核心概念
准确定位研究目标
合理设计研究内容
贴切的观点与创新表达
八、教育主张:实践经验的哲学概括
对教育本真的准确把握
长期实践与研究经验积累
个性化概念与外显行为
九、能力提升:教育科研的哲学动力
多读一些哲学与教育哲学的书籍
具有高度关注教育生活的态度
保持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平常心
让反思成为工作习惯与内在气质
12月6日
上午
主要内容:
一、阅读教学衡量的标准
1、文本解读能力
2、教学设计能力
3、课堂组织教学能力
二、语文老师的文本解读
2、文本解读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操作要点:①整体上把握文本(写什么?为什么写?)②深入钻研文章的个性(怎么写?)③准确把握文本在教学中的核心价值 ④不仅要读懂教材,还要懂得如何选择、处理教学内容——用教材教。
没有自己的东西不要进课堂。平时的根基打牢,真正的高三复习两个月就好。
从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最终走向魅力教学。
三、文本解读要点
1、既要讲求理解,也要凸显建构
2、既要着眼整体,也要关注局部
3、既要留意确定,也要注重模糊
4、既要突出多元,也要重视一元
下午
徐雁教授是南京大学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结合情商教育讲了四大名著的阅读,并推荐了一些书:《推开文学家的大门》《汪洋中的一条船》《围城》《长恨歌》《全民阅读参考读本》等。
12月7日
上午
主要内容:
一、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对一个具体问题思维的基本过程
有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找出他思维中的障碍
不注意培养“思”与“疑”,学生很可能成为接受器,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成为可供奴役的对象。
二、重视利用教学文本,引导学生有更多的发现
三、启思与导疑: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
教师:设计有意思的问题,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教学内容做深入的研究以获取能力
教师要修炼设计问题的内功,教书是“用书教方法”。教师的思维不能局限在教科书中,让思想冲破牢笼,天地有多大,语文的课堂就有多大。
教师的阅读量不够,缺少对某些问题思考的相应的知识背景。
下午
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要教?为什么要学?
以文言文的教学、说明文的教学、散文的教学为例,谈为什么要教为什么要学。
二、教什么?学什么?
每个老师手上要有十几个好的课例,反复阅读。(要拥有息壤)
以钱梦龙的《死海不死》分析:1、不必教、不必学的,2、重心发力、重锤敲打的、核心价值观,3、还可以教的。
三、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
四、怎么教?怎么学?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没有关系
2、教师与学生是控制性关系
教学设计的四种模式:(一)起承转合式。小问题切口,搭台阶,一环扣一环。(二)主问题教学,话题式教学。钱梦龙:一堂课只要解决一两个话题;余映潮:提出主问题概念。(三)学生的阅读问题与教师的主体设计二度整合式。(四)完全开放式。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自主阅读与多元解读结合。
3、由控制走向解放
第一、二种模式是教师控制学生,第三、四种模式是解放的学生自主学习的。
12月8日
上午
听了两节语文课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送漳、汀、封、连四州》和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
下午
12月9日
上午
二、研修心得
1、教师的个人成长
(1)通过读书来构建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
几位教授和特级教师都不约而同语文教师要读书杂一点,知识背景宽阔一点。徐雁教授强调读书、读经典作品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光和电。王栋生老师说“天地有多大,语文的课堂就有多大”。张晓东博士说“当你足够深的时候,一切东西都是相同的”。他们都说读什么都行,只要你在读。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先要读经典作品,文学的经典著作,教育的经典,哲学中的经典,历史学、地理学、心理学等等,语文涉及到的领域中的经典都要读一点。我们要拥有自己的息壤。要拥有自己的力量的源泉。用经典中的核心价值、核心理论作为我们知识大厦的脊梁撑起立体的框架,然后在慢慢地采撷优秀的各种各样的精华来装点。一个优秀的人总能在他成功的领域中形成比较成熟的思维方式,并且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所以当你足够深得时候,一切都是相同的。
(2)教师要致力于自己学科知识的建构。
语文学科需要的专业的知识要扎实地构建起来。小说、诗歌、戏剧、散文这些不同文体涉及的专业的知识结构要构建起来。作文训练的体系要构建起来。教师要能够写出规范的文章。
(3)要进行教学设计和课例的研修。
(4)让反思成为工作习惯和内在气质
2、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成长
教师要读出文本最深刻的东西,努力做到没有自己的理解不进课堂。教师要用自己的精神去滋养学生的精神,促其成长。教师要能够挖掘出文本中的精神去滋养阅读文本的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用自己的专业的素养去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成长。
“用书去教方法”,通过文本的运作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建构来帮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文本的解读、练习的巩固形成他自己的知识建构。学生建构起扎实的清晰的知识结构,老师最终就可以不教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