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孩子》之父爱如山

(2013-07-04 16:32:47)
标签:

中国孩子

父爱

杂谈

http://s13/mw690/74c53864ge0ab72ad155c&690

 

      父爱如山,意为其深厚。然而,现代人感悟父爱却并不那么真实,透彻。对于父亲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来讲,会觉得理所当然,亦或如家常凡事。我们停不下脚步来感受一下父亲带给我们的爱,便错误地认识他,甚至是扭曲他。

      然而,越大越证明,我们当初对父亲的形象认知是错误的,是片面的,甚至是自私的。不经事,不成长,不成熟,只有特殊的事件发生后,我们才发现,原来,那严肃的表情背后,藏着的竟然是沉如山的一样的爱。不如母爱那般直接、细腻,却让我们如临高峰一样,站在巨人身上眺望世界。

      成年后的我们亦如何犯错误,就更不用提那些还在成长,努力成长的孩子们了。父亲允许我们这一代人在他身上犯错,可是我们却有责任让这种对父亲的错误认知从此消失。让父亲的形象在新生一代里,高大,深沉,宽厚起来。有些认识是来自个人,经历一件特殊的事情,然后顿悟父爱果然如山。或经过引导,潜移默化地把这种认知传达给孩子,让其认真思考,结合现实生活,达到正确而完美地认识父亲。

实际上,这里需要讲到的就是《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带给了我们这样的认知和角度。让我们,以及更年轻的孩子们看到这部剧的时候,会深刻地思考,父爱如山的真正含义。

       让孩子们通过特殊事件来领悟父亲深而沉的爱,那是以后的事情,没有人可以预测得到。但,作为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却是可以从现在开始的。如果你看过《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的话,你就可以从王大智先生与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来感受这句话的意义。

      实际上,对于《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而言,我个人刚开始并不看好,只觉得,又是一部讨好中国孩子的无聊儿童片。然而,当静下心来陪着孩子看了几集后,却被深深的吸引。那种借幽默,风趣,巧妙,恢谐,内涵等各种可以用来褒赞的词语而发生的故事,就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对荧屏外的孩子们进行了精心的指导和引导,甚至是无声的呵护,可以说,这部剧,甚至解决了许多父母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有好些问题,父母也不知道从何讲起。这就是穿透力,一种强而有力的穿透能力。

      例如,让我们用时间和生命感受的父爱如山,却在《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里,用简单的,轻松的,甚至带着一点痞气的故事讲出来,让孩子们通过故事立刻顿悟,原来那些严厉也是父亲表达爱意的一种,原来他只是不善于表达,原来藏在他背后的竟然是如此深沉而又沉重的父爱,原来他一直在用他自己的独特的方式来爱着我们。虽然我们会因为他的严厉而害怕,虽然我们会因为他的严肃而退缩不易亲近,可是当我们身处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只会默默地站在我们的身后,用无声无语的行动支持我们。让我们感觉到,即使再任性,也有父亲做我们坚实的后盾。父爱如此,我们安能不感谢他们?

      是的,我们需要感谢他们。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容忍我们对他们的偏见;感谢他们一直以来默默站在我们的背后;感谢他们一直以来毫不在意被母爱的光辉所淹没,感谢他们一直以来从不主动开口讲爱我们的那种内敛;感谢他们一直以来扮演着严厉而又古板的父亲形象;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可以陪在我们的身边;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可以让我们经历成长的烦恼后惊觉父亲的光辉形象和如山一般的深沉爱意;感谢他们隐忍稳重又不失亲情的父亲形象。

      可以说,以前对父爱的领悟和感受还是存有一定的偏差,以为年代不同,认知会有所不同。但我必须要说,自从看了《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里关于父爱如山的释解后才恍然大悟,父亲的爱,与时代无关,父亲的爱与科技无关,父亲的爱,更与空间无关。就算你一直不曾关注,父亲的爱一直在那里。就如同《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里讲的一样,他只是存在,需要我们去发现,然后领悟,这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不仅体现在我们的身体上,更体现在我们的心灵上。你爱,他在,你不爱,他也在。

     所以,我们要集体真诚地向父亲们深鞠一躬,语:谢谢您,父亲。所以,我们要饱含力量地拥抱我们的父亲,语:我爱您,父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