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最大的古碑——大名县五礼记碑及碑文考

(2013-08-18 09:59:26)
标签:

五礼记碑

大名府

宋徽宗

古碑

文化

分类: 史志碑考
http://s4/mw690/74c2bacfgx6BWMb22nt57&690
       大名县城东五里的大名府石刻博物馆内,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古碑,这就是宋徽宗御制大观五礼记碑,简称 五礼记碑(原立于大名县大街乡双台村),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此碑形体庞大,为石灰石质结构,自下而上,由基石、龟趺、碑身、碑额四个部分累叠而成,通高11.95米,宽3.04米,厚1.13米,重140.3吨。据考证为我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碑。
    宋御制大观五礼记碑原为唐碑,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奉唐文宗之命为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撰写的德政碑,立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宋徽宗修编《五礼新仪》,诏谕大名府尹梁子美为《五礼新仪》立碑刻记,梁子美为讨好皇上,毁何进滔德政碑,以其石改刻《五礼新仪》。

http://s14/mw690/74c2bacfgx6BWBhGPH75d&690
   “五礼记碑”碑身两侧为柳公权墨迹,碑阴刻唐“何进滔德政碑”,碑文改刻为“御制五礼记“碑文,因而称“唐宋碑”。梁磨碑时,可能是因碑楼掩盖,两侧柳公权写的字才保留下来。特别是遗下 “开成五年正月”六字,至今清晰可辨,成为唐碑的一份确凿证据。历经千年的侵蚀,这些剩下不多的字迹,仍可辨出刚劲秀丽的柳体风格。

http://s6/bmiddle/74c2bacfgx6BWBmfevj15&690
    碑首为八龙戏珠圆首,碑额正面透雕盘龙,两侧龙头朝下,龙嘴尖长,形象生动逼真,颇具唐代风格。碑额篆书“御制大观五礼之记”八字,保存完整。
 
    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四月,黄河决口,灌入漳、卫两河,引发大名地区洪灾。滚滚河水一夜之间将大名府城吞没,五礼记碑随之倾倒,沉埋地下。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大名知府顾玉柱探得此碑下落,将其发掘,使掩埋地下长达一百四十七个春秋的古碑重见天日。但碑已断裂为九截,碑座龟头亦不知去向。
    1986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局派专家学者来大名实地勘察,确定将五礼记碑搬迁新址,拓片、粘接、修复,然后重新树立起来,供游人观瞻。1989年5月,大名县配合省文物部门全部完成此碑的搬迁、粘接及立起工程,碑座粘接了重凿的龟头。
 
康熙《元成县志》卷一《五礼记碑》碑考

http://s2/mw690/74c2bacfgx6BWFNhvI591&690
http://s5/mw690/74c2bacfgx6BWFNTI4A04&690
      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宋徽宗为了粉饰太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把吉礼、宾礼、嘉礼、军礼、凶礼等五礼作为一代之制,修编成“五礼新仪”,传诏各地官府,刻石立碑,颁于天下奉行。这是咸丰《大名府志》记载的《御制五礼记》原文。
 
《五礼记碑》简化字碑文
 
御制五礼记       宋徽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