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漳古八景

标签:
临漳八景名胜文化 |
分类: 古邺纵横 |
一、
曹魏时期,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建铜雀台于邺北城西墙北段,台高十丈(合24米)。到后赵时期,建武帝石虎又加高二丈,筑五层楼,楼顶筑一铜雀
,高一丈五尺,共二十七丈(合64.8米),台上千门万户,金壁辉煌,每逢夏秋,登台仰观蓝天,白云浮游,如入画中,不禁心旷神怡,因而得名为铜雀飞云。
http://s13/mw690/74c2bacfgd9da22f497cc&690
后赵建武帝石虎,在曹魏铜雀苑建了三三相照的九华宫。以金为柱,银为楹,纹石铺地,丁香粉涂墙壁,即使到了黑夜也明光可鉴,飞檐斗拱彩色华丽。每当隆冬,皑皑白雪,大地覆盖银装,雪后初晴,旭日东升,红霞满天,映照九华宫殿,参差起伏,彩素相间,形成“九华雪霁”之美景。
http://s3/mw690/74c2bacfgd9da26f9a382&690
三、百阳荷风
战国时西门豹为邺城县令,为遏制封建迷信,惩治恶吏,西门豹投巫后为造福百姓而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带领百姓开凿十二条大渠。其中一条名为“百阳渠”,几经修复,沿袭后世,通过临漳境内,后有人在渠内种植荷花数里。每当夏季秋荷叶盘盘,层层叠叠,碧绿清翠,一望数里,大朵的荷花白的皎洁,粉的鲜艳,红蕾点点,从层层绿叶中突冒出来,直挺傲立,清风一吹,叶摇花晃,香气透琚。从此“百阳荷风”被视为佳境。
http://s4/mw690/74c2bacfgd9da2a2b2f63&690
四、太行远翠
临漳距太行山数十里,每逢春秋季节天气晴朗,当夕阳西坠时,远眺太行,苍山如黛,参差起伏,晚霞映照,苍翠如画。“太行远翠”也因而得名。
http://s7/mw690/74c2bacfgd9da2ebfcc36&690
五、奎阁春光
明朝后期在临漳县城城墙的东南角上修筑有一座奎星阁楼。建筑坐北朝南,每到严冬,阁楼的阴面积雪皑皑,阁楼的阳面却有一丛丛青青地小草,满带春意,有昂然生机之势,文人谓之“奎阁春光”。
http://s12/mw690/74c2bacfgd9da31847e5b&690
六、回隆返照
清代回隆是“两省四县夹一州”所管辖的大集镇。其西街为临漳县管辖。当时大的村镇为防匪兵,都筑有寨墙,回隆的西寨门上有一块石头横匾,打磨得非常光滑。每当夕阳西坠,暮色笼罩大地的时候,在此石匾上就能看到绰绰日影。据说,此门正对太行山两峰间隙,随谓之“回隆返照”。(新中国成立后,回隆镇归魏县管辖。)
http://s1/mw690/74c2bacfgd9da355eed20&690
七、漳水晴波
漳河的水源于山西,经太行山,携带了大量泥沙进入临漳县境。发大水时浑为泥汤,平时也大都为浑水。偶尔到春和景明,降雨少,水流平缓,逐渐澄清,日光照耀,波光嶙嶙,远眺如软带轻飘,近看则清澈见底,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之为“漳水睛波”。
http://s14/mw690/74c2bacfgd9da387ff0dd&690
八、柳园月色
柳园是临漳县的一大集镇。位于县城正南20公里。古代这里生有大片柳树,绿柳成荫,风吹柳涛,柳丝摇摆,烟笼雾罩,很有气魄。每当春秋之季的夜晚,明明当空,普照柳浪,甚为可观。但村里却有一祠庙前没有树,站在门台上眺望月柳,更是壮观,所以被后人称为“柳园月色”。
http://s16/mw690/74c2bacfgd9da3af5a6e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