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雕塑艺术的生命意义

(2017-12-05 14:49:10)
标签:

雕塑艺术

审美特征

生命意识

雕塑家

造型艺术

摘要 : 文罩了雕塑艺术的生命意义 , 阐述了从古希腊开始 , 就以她非凡的魅力 , 使得一代又一代富有才华的艺术家为之倾倒。雕塑艺术独具才华的艺术语言 , 记载了千百年来人类发展的过程 , 她所包含的广阔的生命内容是雕塑艺术家对人类生命的审美评价 , 揭示了从远古到现代 , 雕塑艺术对人类生命的探源寻本 , 也因此展示了她动人的生命光彩。

“雕”与“塑”是雕塑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两种制作方法。“雕”是在制作作品对象的材料中去掉不用的部分 , 而“塑”却是以要用的材料制作成作品对象。形象些讲 , 雕刻家使用的是“减法” ,而泥塑家却是用“加法”进行创作。

在欧美雕塑史上 , 米开朗基罗被称为最伟大的石刻家 , 而罗丹则被认为最伟大的泥塑家 , 他们俩的差异是 : 米开朗基罗在石头中预见到人体形态的存在 , 他进行雕像创作时 , 想象自己是在把人体周围多余的部分凿去把人体从石头的“牢狱”中“解放”出来。罗丹却相反 , 他从零开始 , 通过泥巴的堆积 , 逐渐创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体。但无论是“雕”还是“塑” , 是“加法”还是“减法” , 作为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艺术
形式 , 雕塑艺术拥有自己精彩的语言与辉煌的经历。

雕塑是运用石头、木料、泥巴或金属材料 , 创造概括性的塑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由于雕塑是通过富有立体感的空间形式来表现生活的 , 所以它只能适应于人们的视觉 , 而不能适应于听觉 , 这样 , 便形成了雕塑艺术几种独具的审美特性。

雕塑是空间造型艺术 , 它很难像戏剧 , 影视或文学那样 , 直接描绘广阔的社会环境的客观的生活过程。实际上 , 雕塑也无法像戏剧、影视或文学那样 , 在具体、客观的过程中 , 从容地塑造千姿百态的连续性形象。一般地说 , 雕塑是用个别的、立体的、无背景的艺术形式来创造艺术形象 ,再现或表现客观生活。雕塑表现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事物外在的形态 , 其内在的特质完全要靠外在的形态来暗示。因此 , 雕塑非常讲究形式美的法则 , 通过美的形式来感染观众。成功的雕塑艺术作品 , 都是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塑造内涵丰富的艺术形体 , 使之具有强烈的形式感与生命意识。

著名雕塑家罗丹的《思》是一件小型雕塑作品 , 它通过一位面容端庄的青年女子颔首冥思的造型 , 生动地表现了被痛苦的思绪所折磨的女子形象 , 显示出悲伤、茫然、重压、无助的精神状态。雕像巧妙地利用了未经加工的 , 表面粗糙的大理石自然方块形状作为基座 , 而青年女子秀美的脸部却刻划得精细入微 , 细皮光润。笨重粗糙的石头是雕像的基座 , 即又像关囚女子的石头牢笼 , 细弱女子就像被一种无形沉重的力量牢牢地束缚住 , 死死地关囚在这石头的牢笼里 , 绝无力量摆脱。罗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雕塑艺术特有的语言形式 , 把经过精雕细琢、光洁如玉的女子脸庞 , 与粗糙笨拙、沉如大山的基座溶在一个雕塑作品的整体中 , 形成了富有趣味的强烈的对比 , 把陷入愁思而无法自拔的青年女子的形象刻划得深刻有力。

电影中的定格镜头 , 京剧表演中的亮相动作 , 都是在连续的动作中突然来一个休止 , 为的是要特别引人注意 , 加深观众的印象。这些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 , 如同雕塑一般。但是雕塑不是情节过程中某一动作的暂时休止 , 而是艺术家综合概括了整个生命与生活过程加以艺术升华的结果。雕塑是永久的休止 , 但又是永恒的动作 ;是静止中的运动 , 却又是运动中的静止。因而 ,它具有高度的凝炼性 , 通过瞬间的姿态造型 , 来表现无限丰富的“像外之旨” , 概括地反映生命与生活的整个过程。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是一座高达 2 . 15 米的大理石雕像。刻划的是一个头上长着两个小崎角 , 长髯垂胸 , 体格健壮如西班牙斗牛士的老者 ,穿着背心的身上 , 肌肉发达 , 双臂青筋暴露 , 两腿精壮 , 右手挟着两块石板 , 坐着的左脚向后蹬地 ,像要跳起。这只是一座雕像 , 却记叙了《圣约·出埃及》的一段故事 : 埃及撒哈拉沙漠中烟尘冲天 ,几十万人扶老携幼 , 跌跌撞撞地逃亡他乡。人群前头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 , 体格健壮 , 步伐坚定 ,他率领着他的希伯莱同胞们离开了奴役他们的埃及 , 正返回上帝耶和华指示的 , 流着牛奶与蜜的故乡伽南。他们摆脱了埃及人的追击 , 渡过了红海 , 战胜了饥渴 , 来到了西奈山扎寨安营。这天 , 赋予老人这项使命的上帝耶和华在山上显灵 , 召唤老人接受“十条诫令” : 严禁他们信仰别的神和膜拜任何偶像以及种种烧、杀、抢、掠、淫、诬、贪、盗等。当老人带着“十诫令”的两块石板下山时 , 却看到人们正围着一只新铸的金牛犊顶礼膜拜。原来 , 人们不见了这神一样的老人 , 恐慌起来 , 于是他们重造了一个神像 , 忘掉了上帝。老人见状大怒 , 并在呵责他们时摔碎了石板 , 人们震惊了 , 终于明白过来。他们认识了错误 , 老人于是再引大家走上寻找幸福的路。这老人就叫做摩西 , 他与众不同的明显特征 , 就是头上长着一对小崎角。

《圣经》描叙的摩西 , 只是摔石怒斥 , 而《摩西》所蕴含的内容实际上要比《圣经》描述的丰富得多。它截取摩西老人发现人们膜拜金牛犊的一刹那的神态 , 概括出摩西一生的经历和性格。这里有热烈执着的追求 , 沉着果敢的决策 , 也有理性的闪光 , 生命意志的表露。站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位爱憎分明 , 强悍无敌的斗士 , 慈蔼而伟大的领袖。《摩西》取材于《圣经》 , 又疑炼地包含着米开朗基罗对希伯莱民族英雄无限崇敬的心理。此中丰富的内涵 , 不用凝炼的雕塑艺术“语言”无法展现得如此之彻底的。

雕塑是高度凝炼的艺术 , 作为个体的雕塑作品 , 反映生活的容量是相当有限的。即使是大型的组雕 , 也不可能像小说那样反映广阔的生活内容。要使有限的雕塑作品能够涵盖尽可能多的生活容量 , 就必须借助象征的表现手法。所以 ,每一座有生命的雕塑艺术品 , 都是完美地运用象征手法的精品。从原始洪荒年代《维伦堡的维纳斯》对女性崇拜开始 , 到辉煌灿烂的文艺复兴时期光彩夺目的各种雕像 , 直至流派纷呈五花八门的现代雕塑作品 , 都具有象征性。象征性是雕塑艺术的一种重要审美特性。

举世闻名的《自由女神》雕像 , 是法国为庆祝美国独立一百周年献给美国的礼物 , 作者是法国的雕塑家巴尔托尔。他为什么要选择一手高举火炬的女性形象作为自由女神雕像的造型呢 ?据记载 , 这是因为 1851 年 , 在法国共和主义者反抗路易·波拿巴的战斗中 , 巴尔托尔亲眼目睹了一位女朗手持火炬 , 跃出街垒 , 向共和主义民主斗士们高呼 : “为了自由民主前进 ! ”此情此景使作者终身难忘。那手持火炬的女朗成为雕塑家心目中自由与民主的象征。他的自由女神像便是据此创作出来的 , 显然包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