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过时空的,泸航9号


标签:
杂谈 |
分类: 平心而论 |
3月25日,承载了八百年历史的宝来桥渡口,在这一天即将完成她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时间,在弹指灰飞间逝去,此刻的我和上次乘坐轮渡的我之间,横亘着时间的巨大峡谷。
记忆的尘沙随风扬起,理所当然的支离破碎,无从重构。
带着点腥味的江风把我拉回现实,顺着跳板我登上趸船。
童年居住茜草的时候,在国窖大桥未曾屹立,公交车未曾泛滥的年代,
泸航9号,是熟悉的,自然的,甚至是亲切的,
因为每天都会乘坐她往返与家和奶奶家以及后来的小学之间。
起初,坐在父亲的肩头过跳板上船;后来读小学了,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去码头……
那时的泸航9号每15分钟一趟,船上人山人海,
有一次父亲抱着我在挤上轮渡时,最爱的红色小皮鞋掉进江里;
有一次父亲拎着我匆匆跑到渡口,错过了7点45那一班,生平第一次上学迟到;
……
零零碎碎,却奇怪如何都一一记得。
乘客每位1元。而记忆中的票价是2毛。
连接两岸的桥梁就是这样一艘客轮——泸航9号,两个简单而又有历史风韵的码头,固定的轮船搭上踏板。
还有在简单的小屋里面检票的工作人员,穿着橘色救生衣的水手水——显然已经换人,或以衰老。
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体系,横渡,靠岸,载客,又横渡。这就是记忆中的轮渡码头。
事实上,多年后,再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发现这样的体系还是没有发生变化。
仍然可以找到那种感觉。
不管乘船的人是否已经成熟,不管船上曾经只有一面之缘的过客如今是否还在,不管那船底上又长出了多少青苔……码头依然是码头,永远停驻在那里,无论涨潮还是退潮,无论阴天还是晴天。
汽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国窖大桥修建完成,轮渡这一个名词也将随之消失,伴随着我们多年的交通就会成为一个美好的记忆。
但是那个码头一定会仍然存在并且将长期存在,因为那儿的文化已经超越了一座桥的价值。
24日下午,最后一次踏上泸航9号,最后一次与之亲密接触,只为好好与之告别,感谢她带给我的与别人不一样的童年回忆。
http://s14/bmiddle/74b8c828gd8e89a4b6bad&690
http://s2/bmiddle/74b8c828gd8e89b3041a1&690
http://s11/bmiddle/74b8c828gd8e89bf82cfa&690
http://s13/bmiddle/74b8c828gd8e89caf12ec&690
http://s14/bmiddle/74b8c828gd8e89d7b4f4d&690
http://s1/bmiddle/74b8c828gd8e89e58c1f0&690
http://s15/bmiddle/74b8c828gd8e89ee951ce&690
http://s13/bmiddle/74b8c828gd8e89f8edeac&690
http://s15/mw690/74b8c828gd8e8a054ce9e&690
http://s16/bmiddle/74b8c828g7c17434939ff&690
http://s12/bmiddle/74b8c828g7c174356ef2b&690
http://s2/bmiddle/74b8c828gd8e8a2213ce1&690
http://s2/bmiddle/74b8c828gd8e8a2d13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