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能源VS智能网联,谁才是国产车企弯道超车的机遇?

(2017-12-11 22:06:45)
标签:

杂谈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朱梦秋) “当下,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消费生态已经崛起,国内外各种新兴的造车势力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等多个角度探索汽车行业的新方向和新可能。智能网联和新能源将成为未来出行方式的两大必然趋势。” 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孙惠斌在近期举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

创新“汽车 ”模式

汽车制造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企业产业链超长的行业,未来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满足用户消费升级的竞争。“我们将进入移动出行领域,在车联网和移动出行领域持续发力,驾驭面向未来的产业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的出行解决方案。”孙慧斌说。

今年4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到,要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不断提高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建立充分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围绕跨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创新出行和服务模式,推动汽车企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这实际上提出了关于汽车的新概念。联办财经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汽车行业创新发展面临大变局》报告认为,这种新概念意味着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实现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

报告还认为,IT业将成为智能交通的主体,“工业3.0”体系下的传统汽车创新发展模式将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工业4.0”下的创新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智能研发平台为主体,以跨界信息系统为基础,将使得汽车行业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局面。报告预计,未来我国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将裂变为五类:引进生产线、支付专利费的追随型企业,具有非核心技术模仿创新能力的仿制型企业,能够研发费核心技术的追赶型企业,能自主研发前沿技术的战略型企业。

国产车企的“弯道超车”机会

近年来,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00万辆。

鉴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外企来我国投资电动汽车的态势非常强劲。比如大众集团,在其2025战略中,计划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约150万辆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其中绝大部分是电动车;通用,计划在2016—2020年之间,在中国推出至少10款新能源汽车。

然而,与燃油汽车领域中外企具有先天性优势迥异,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国产车企毫不逊色。比亚迪,先后推出了“542“战略和”7 4“站战略,力图打破旧有的汽车性能、安全和油耗标准,为新能源车划定性能指标;长城汽车,计划未来10年形成多个新能源车平台,并推出多款车型;长安汽车,计划未来10年推出34款新能源产品,并以纯电驱动为主;北汽新能源,实施“卫蓝计划2.0”战略,打造绿色智能出行生态圈;广汽传祺,加码新能源领域成立专属公司;江淮汽车,发布“iEV”战略,预计10年后新能源车占比30%以上;吉利,实施新能源车扩张战略,计划2020年新能源车生产占比将达到90%。

“总体来看,燃油车的核心技术基本上是被外国汽车厂商控制着。电动汽车兴起后,希望我国企业改变燃油车时代的发展的路径,在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掌握上,争取实现弯道超车。” 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在论坛上表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