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娇惯消费者”还能走多远
(2012-07-19 15:11:12)
标签:
财经 |
日前,京东商城CEO刘强东高调抛出“京东为什么不会死”的娇惯消费者理论,一时成为电商业界讨论的焦点话题。但业界却将此番高调的言论视为刘强东是在为京东商城IPO终止、启动D轮融资“背书”。显然,与刘强东自表的“京东雄心”相对应的却是京东商城价格战后流量回落、高管离职动荡、融资压力当前、成长遇天花板、自建物流资金缺口大等另一个京东版本。
“大嘴”刘强东再次高调回归业界视线。
7月11日,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借某杂志高调抛出“京东为什么不会死”的娇惯消费者理论,一时成为电商业界讨论的焦点话题;次日,刘强东出现在其母校大讲坛,继续宣扬其与京东的故事;7月16日,刘强东又在个人微博上主动披露京东商城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
但此番高调的言论、可观的数据、自圆其说的逻辑,都不得不让业界将此视为刘强东是在为京东商城IPO终止、启动D轮融资的“背书”。
与刘强东自表的“京东雄心”相对应的却是京东商城价格战后流量回落、高管离职动荡、融资压力当前、成长遇天花板、自建物流资金缺口大等另一个是京东版本。
对此,7月13日,刘强东借《致阎焱的一封公开信》回应质疑称,“京东无论是离成功还是失败都很远。”
IPO无望,京东离成功固然遥远;但被指亏损大、赢利难、上市难的京东商城果真离失败也很远吗?
价格战再持续
阎焱是有着“中国VC教父”之称的赛富亚洲创始合伙人。此前,连续三年来多次在公开论坛等场合直言抨击京东商城“主营业务不赚钱而指望从资本市场赚钱的方式不可持久”。
此番,刘强东虽借雷士照明创业者与PE投资人的争执报了三年前的“一剑之仇”,但刘却无法说服所有投资人相信京东的模式。在电商业界,阎焱“京东商城毛利率低,不赢利”的抨击正是京东上市延迟、模式广被诟病的痛点。
此前的6月,坊间传言京东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但日前,又有消息称该进程被中止,京东与投资方达成暂缓IPO协议,转而寻求D轮融资。对此,尽管刘强东予以坚决否认,但京东商城上市的筹备动作和终止原因却总是一一清晰在目并大部分为业界所认可。
京东IPO搁浅的硬伤在于毛利率过低,亏损过大。按京东聘请的投资银行披露的简报,2011年京东毛利率仅为5.5%,与国外零售巨头20%的毛利水平相差悬殊,去年销售212亿元,而非京东此前所自报的309亿元,亏损超过11亿元。电商业观察人士鲁振旺表示,京东高管的薪资都比同类企业给的高,这也是京东支出的一个方面。而这方面的账目如果也计算在内,京东的亏损额度将更大。
但是,这些数字在今年第一季度并未得到改善,除京东市场份额提升至50.1%外,其亏损仍然严重,其中净亏损率达5%。而原本期待发力扭转的第二季度,由于天猫、苏宁易购、当当网、库巴网的价格战围剿,5、6月京东的流血促销毛利更是难看。7月16日,刘强东也在微博上自报今年上半年最新的财务业绩报告“净利润为负”。
不过,对于不赢利的指责,刘强东却理直气壮称是“宁愿羞愧也不愿愚蠢”。他一直坚持的是,“如果京东想要赢利,放慢一点儿增长速度就可以了。”
但成长能力和赢利能力实际是一个天平的两端。中投顾问行业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在京东当前的赢利模式下,若提升毛利水平,就将限制公司增长速度,从而影响物流成本,影响市场份额,进而丢失市场。尤其是在眼前苏宁易购、天猫、当当等电商合围京东的格局下,京东偶尔的放松或不应战,都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急剧下降。
刘强东也坦言,价格战是电商的宿命,京东价格若高于对手活不过1年。如此而言,京东只能走上不断做大自身规模的全品类、大开放的道路,靠消灭竞争对手提升自身市场份额的规模扩张方式,在形成规模后迎接赢利拐点。
更多点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