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接投资首度“双疲软” 服务业成引资转型希望

(2012-07-16 11:25:48)
标签:

财经

 来源:中国商报 | 作者:本报记者 颜菊阳 实习生 阳欣荣  2012.07.17
 
 
 
  7月5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在日内瓦视频连线北京发布《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有所下降,预计全年FDI增长速度将放缓。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中国FDI的流入流出首度双双显露疲软态势。据该报告显示,吸引外资上,2011年中国FDI流入量增速(8%)远低于全球水平(16%)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水平(11%)。今年1至5月,中国非金融领域FDI流入量下降了约2%。对外投资上,2011年中国FDI流出量减少5%,成为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中国的全球排名也从2010年的第6位降到2011年的第9位。
  不过,虽然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双双遭遇挑战,但贸发组织最新的世界投资前景年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仍然是对FDI最具吸引力的经济体,而吸收外资颓势中的坚强一角是“流入服务业领域的FDI首次超过制造业”,这令吸收外资政策转型艰难中看到希望。


廉价劳动力优势式微

  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双向疲软由内外因多重因素造成。
  按照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的分析,首先是当前世界经济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在中国的映射。
  在《世界投资报告》发布会上,詹晓宁指出,2011年全球FDI在第二、三季度大幅增长,四季度开始下降,今年前5个月全球FDI也仍然下降,显示出FDI疲软不单单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全球的趋势。
  此前,针对今年中国吸收外资形势的严峻,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也分析说,国际层面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欧洲债务危机还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欧洲企业对外投资的能力下降,美国政府也倡导“制造业振兴”、推出“选择美国”等计划,鼓励资金回流。与此同时,美国的企业还借欧债危机之时加大了对欧洲的投资。另一方面,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也成为跨国公司战略布局的新热点。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全球直接投资流向发生变化。
  内因则在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等资源供应趋紧等成本加注,使得中国国内效率导向型和外需型的吸收外资份额在减少,即高端制造业外资在向美欧发达市场回流和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外资向东南亚低成本地区转移。而这被认为是中国FDI增速放缓的根源。
  业内人士还指出,目前全球贸易格局由WTO为主转向FTA(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主导的自贸区,尤其是以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协定)在泛太平洋地区的构建,将使全球贸易和FDI布局更倚重FTA自贸区,这都将进一步侵蚀中国外需份额。
  此外,詹晓宁认为,前几年中国吸收外资一直大幅增长,基数比较高,也是造成当前下降的原因。

 
 
 
 
更多点击:http://www.cb-h.com/news/yaowen/2012/716/12716167A1I99ABF76263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