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策高调“开闸” 低迷基金业有望迎来发展拐点

(2012-07-11 14:46:30)
标签:

杂谈

 来源:中国商报 | 作者:本报记者 白 琳 2012.06.29
 
 
 
  经历了14年的发展,我国公募基金总数目前已突破1000只大关,正式迈入“千基时代”。然而,尽管基金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却遭遇规模不升反降、重量不重质的怪圈。而在近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中,适当放宽了有关基金投资、运作的管制,增加了理事会型和无限责任型两种新的基金组织形式,为基金行业的创新发展打开了空间。

  近日在京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首次审议《基金法》修订草案。在修订草案中,适当放宽了有关基金投资、运作的管制,增加了理事会型和无限责任型两种新的基金组织形式,为基金行业的创新发展打开了空间。
  而在此之前,证监会 “一口气”颁布了多项基金公司利好措施,这其中包括放宽基金销售机构的准入条件、允许基金公司开展专项资管业务、为推出发起式基金预留空间、拟降低QFII资格要求等。
  种种迹象表明,监管层放松基金业管制的态度坚决且力度空前,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有望使此前萎靡不振的基金业迎来逆转。


《基金法》修改看点多

  事实上,《基金法》于2003年10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到目前为止,已经走过了8年多的历程。
  但近年来,我国基金业快速发展壮大,行业生态、投资者群体、经营规范程度等方面均发生显著变化。富国基金一位高层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已实施8年多的《基金法》显然已经跟不上行业发展节奏。”
  对于此次《基金法》的修订,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三大看点:一是私募基金纳入监管,包括私募基金范畴的界定,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业务范围,私募基金的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一系列问题都可能会在新修订的《基金法》中予以明确。
  银河期货宏观经济研究员赵先卫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好未来私募基金业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在更多新政的刺激鼓励下,私募基金业将充分发挥其灵活性,瓜分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公募基金则明显潜力不足。
  二是放松基金行业管制。在基金行业发展初期,为保证稳起步、规范发展,《基金法》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预计此次修订将从基本法律体系层面放松行业管制,给予基金行业自主发展、业务创新的空间。
  富国基金一位销售经理田野女士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证监会放松了多项对基金公司的监管,未来基金公司的发展将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这将有利于基金公司业务创新和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但这主要是对于新基金而言。”她如是补充道。
  她认为,“政策短期来讲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新基金的研发、审批到最终销售,起码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对于基金业来说,长期一定是利好,短期影响有限。”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认为:“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以放松管理、拓宽投资范围为主,体现出证监会松绑基金业、深化行业市场化改革发展的思路,有助于提升基金行业的竞争优势。”
  香港沿海投资集团执行总裁孙飞此前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中国银行业的资金总量占整个中国金融体系资金总量的配比过高,几乎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而相应的,基金、期货、保险、证券等加在一起的资金量总和明显过低,因此,放松包括基金在内的其他金融行业的管制,有利于中国金融行业总体配比的合理优化。
  基于监管层对金融业放松管制的背景下,嘉实基金香港区一位高层Andrew来京期间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好包括基金、证券等在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前景,并表示非常看好券商股未来的走势。

 
 
 
 
更多点击:http://www.cb-h.com/news/pp/2012/628/EAH137F94J6137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