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1座城市透明度及格率仅8.6%如何推动城市财政公开制度建设

(2012-06-20 12:42:56)
标签:

杂谈

近日,清华大学《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发布。报告称,国内81个市政府,达到财政透明平均水平的仅43%。81个城市财政透明度及格仅7个,及格率为8.6%。在财政公开信息中,政府更愿公开预算而非决算,对预算外花销,81个市政府无一公开(6月12日《中国经济周刊》)。

三个原因导致财政账本难以公开
●吴睿鸫

  现行制度下的政策安排,让政府财政账本不见阳光变得司空见惯。而问责机制的不到位,使政府隐瞒行政收支成为一种必然。更为关键的是,一些政府部门的部分行政收支,上不了台面,根本不敢公开透明。

  众所周知,现代公共财政的模式下,政府部门财政收支状况的公开与透明,不仅是有效遏制各种腐败的有力武器,也是确保公众知情权的必然要求。作为民众委托人的政府要花钱,当然需要向公众全面公开收与支重点环节的各种信息。基于此,我们很有必要深入探究政府部门财政账本为何透明度普遍低。笔者觉得,就目前而言,起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制约和限制了政府财政收支账本的公开与透明。
  现行制度下的政策安排,让政府部门财政账本不见阳光变得司空见惯。尽管根据2008年5月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宪法》有关精神,政府部门的财政收支本身属于法定的公开信息,并不属于保密的范畴。但是,由于现行公共政策,规定过于弹性和模糊,有些政府部门总以保密为由,来搪塞公众,从而造成了公共财政公开透明政策的失灵。
  问责机制的不到位,使政府部门隐瞒行政收支成为一种必然。我们的政府被称之为“万能政府”,是因为掌控着近乎全部的财政收支资源。就目前而言,由于我国关于行政收支状况的公开,不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更没有明确的问责机制,基本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境地。可以想像,不受制约的行政权力和强大的政府管束机制,必然导致大量行政收支处于半公开,甚至隐蔽状态。
  更为关键的是,一些政府部门的部分行政收支,上不了台面,根本不敢公开透明。今年股市里有一个真实的笑谈。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提出“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第二天,白酒板块全线重挫。中国的高档酒被谁喝掉?答案已经揭晓。显然,类似公款出国、公车消费等,大量无法见光的支出,不仅登不上大雅之堂,而且也不敢轻易公开。除政府预算内支出外,地方政府还存在大量没有被官方统计和认可的制度外支出,现行的制度对这些支出难以进行更好的监督。
  以上三方面原因的客观存在,注定了政府部门财政的透明与公开,只能是痴人说梦。要想彻底改变政府财政账本透明度低下的状况,一方面,要修改现行制度,特别针对行政收支公开,要尽早去掉模糊条款规定,变为详细周密的规定;与此同时,架构严厉的问责机制。凡是地方政府对应公开而未公开的财政收支项目,要对责任人进行严厉的问责;此外,要赋予公众监督财政账本的权利。譬如,发现明显问题时,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公众要全程参与政府的预算过程等。http://www.cb-h.com/news/sw1/2012/618/12618186E3471FG016070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