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转移 欧盟企业传递何种信号
(2012-06-15 14:14:40)
标签:
财经 |
欧盟企业正面临着来自中国民营企业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而且不断上升的成本也使其盈利能力不断被削弱。欧盟企业正在通过降低成本和采取其他措施来应对此境况,以保持其市场地位。一项调查显示,在市场竞争相对激烈的消费品及服务行业中,24%的欧盟企业正在考虑转移,这进一步表明了这部分市场的饱和程度。
当大部分欧盟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在其全球整体战略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时,包括零售与酒店业、食品与饮料、金融服务业及旅游业等在内的消费品及服务企业比其他行业更可能将投资业务转向中国以外的市场,2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考虑转移。
最近,中国欧盟商会和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2》报告认为,以前欧盟企业在华开
部分欧盟企业考虑转移
目前,绝大多数欧盟企业都将中国视为其全球业务的推动因素:97%的受访企业表示,中国在其全球总体战略中变得越来越重要(74%)
或者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与去年持平(23%)。
受访企业对中国在其全球总体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而普遍提及的两个关键原因包括:看好市场的持续增长,以及不断扩大的内需。有受访企业认为,“以前,中国主要是世界工厂,而当今和未来,中国将成为我们产品的最终世界市场。”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万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8%。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又创新高,达到181226亿元。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最近更是在京交会开幕式上给出了2015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展望:预计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5万亿美元,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目前,中国政府的目标是要促进国内消费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从而减轻其对外贸出口和投资的依赖,这一点从近期不断传出的消费刺激政策和即将召开的全国流通工作会等政策利好便可知一二。为此,越来越多的欧盟企业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华开展业务或扩大在华业务。
对于大多数受访企业而言,为中国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是他们在华开展业务的首要原因。2012年的调查显示,72%的受访企业将此作为他们的首要战略原因,这一比例较一年前的56%有所上升。
与此同时,欧盟企业在中国市场所产生的收入日益增加。自2009年以来,企业在中国产生的收入占其全球收入的比例明显增加。今年,45%的受访企业表示,在中国产生的收入占其全球总收入的比例超过10%。2009年,持同一观点的受访企业不足三分之一。
以比例较高的为例,26%的企业表示,2012年,其全球收入有超过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而2009年只有17%的受访企业认同此观点。
受访企业在中国的业务总体盈利能力被继续看好。2011年欧债危机达到顶峰之时,约有64%的企业表示,他们在中国的息税前利润较上一年度仍有所增加。当按行业来分析这些结果时,会出现一张更加多样化的构成图。45%的消费品及服务企业表示,他们在中国的盈利大幅增加(即增幅超过20%),但对于专业服务企业和工业品及服务企业来说,盈利大幅增加的企业分别只占到26%和20%。
工业品及服务行业中的企业在中国最有可能遭受低盈利,其中有24%的企业表明盈利水平下降。只有7%的专业服务企业和4%的消费品及服务企业表示,盈利水平在所调查的期间有所下降。
展望未来,63%的受访企业正在考虑于2012年进行新的投资,而2009年这一比例为39%。这些投资计划表明,这些企业未来几年对中国的承诺逐步增加。同时这也表明,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企业更看好他们在中国的业务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