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诚信出了什么问题

(2012-04-18 14:46:06)
标签:

杂谈

 来源:中国商报 | 作者:本报记者 郑立华 2012.04.13
 
 
 
  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5个大中城市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被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是道德和伦理范畴的概念,更是经济交换的润滑剂,同时,还是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基础。针对这一话题,中国商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社会诚信危机调查》一书的作者李松。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是道德和伦理范畴的概念,更是经济交换的润滑剂,同时,还是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基础。中国商业出版社推出的新华社记者李松的《中国社会诚信危机调查》一书认为,目前,中国社会已经陷入社会诚信不断降低与建立社会诚信机制困难的双重困境。

  
诚信缺失的深层次原因

  诚信是人类的一项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人类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诚信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存在的,与制度因素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密切相关。

  中国商报:我们该怎样理解诚信?诚信是道德伦理、社会文化还是国家法制层面的概念?
  李松:诚信是人类的一项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人类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
   无论是个人、企业和政府,都离不开诚信。从个人来讲,诚信是高尚的人格魅力;从企业来讲,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从社会来讲,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从国家来讲,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可以说,诚信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存在的,与制度因素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密切相关。在传统社会,诚信涉及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主要还是一个伦理范畴。诚信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结构中,逐渐形成的调节和规范人们各种关系及行为的道德规范准则。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诚信不再仅仅具有伦理性质,而且日益具有经济性质,即诚信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规则。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诚信同时又具有法律性质。从诚信的演变可以看出,诚信并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诉求,而且还是具有丰富内涵、多重属性的社会信用体系。
  中国商报:您认为目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已到了什么程度?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部关于诚信的书?
  李松:目前中国社会的诚信问题,从三个层面来讲,即个人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都不同程度地出了问题。
  在这方面,每个普通人都会有切身感受。近年来发生的“周老虎”事件、曹操墓之争、三鹿“毒奶粉”事件、唐骏“学历门”等,已给出了一道道令人心惊肉跳的答案。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蓝皮书课题组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市民的调查结果显示,三市总体的社会信任属“低度信任”。
  2011年2月11日至14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联合国内专业调查研究机构——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5个大中城市的民意调查数据也显示,被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仅有4.8%的被访者评价“好”,48.7%评价“一般”,而 46.6%被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
  作为一名记者,我一直关注中国的社会诚信问题。近年来做了不少这方面的调研,出版《中国社会诚信危机调查》一书,只是把我所了解的情况客观、全面地告知公众,也是我的职责所在。此书与我去年4月出版的《中国隐性权力调查》形成了事实上的姊妹篇,只是《中国隐性权力调查》更集中、深入地反映政务诚信状况,竭力捕捉中国隐性权力的栖身角落。
  中国商报:我们一直标榜中华民族是讲诚信的民族,历史上有好多值得我们骄傲的言行和典故。可是现在诚信状况每况愈下,其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李松: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讲“诚信”的民族,自古以来有所谓“五常”,把“信”与“仁”、“义”、“礼”、“智”平列,称作做人的五种常道或常规。可见,古人把“诚信”看得非常重要。
 
 
 更多点击:http://www.cb-h.com/news/sbltjy/2012/412/12412970B813EF8BA54718.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