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开发之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材对该实验仅提供实验原理、参考案例和相关的参考资料。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根据课标的要求,本探究实验的学习目标要达到理解层次。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一般都有亲身经历过或看到做泡菜、做酸奶等与发酵有关的活动,但是不清楚其反映的过程。而本实验为学生自主的开放式探究,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较高。即从探究的课题的选择、方案的制定、到结果的分析处理,结论的展示、交流,学生都有很大的自主性,完成探究需要的时间较长。
三、教学思路
本节教学运用了问题导学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课堂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运用DIS数字化信息实验系统来设计并体验实验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使课堂呈现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探究实验的兴趣,并领悟了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产物。
设计思路:由于条件限制,本节课先带领学生在信息化探究实验室进行了实验,之后在教室运用Hite Board Pro交互式白板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再探究。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
落实方案及突破策略:
教法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通过学生对已有的酿酒和蒸馒头等直观感受为基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学生已有的化学物质鉴定方式为依据,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本实验设置8组:1-4组进行有氧呼吸,氧气的测定
六、学法指导
本节课中,首先通过对比总结出细胞呼吸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中酵母菌应用实例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得到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
七、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问题探究——归纳总结
八、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我们吃的面包为什么会比较松软呢?这和酵母菌有什么关系?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能使糖类发酵产生酒精,但是不清楚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那我们可以提出问题,酒精是酵母菌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2、酵母菌的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但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一样多呢?
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要根据问题做出假设,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假设呢?(学生回答)
假设: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时产生CO2、在无氧呼吸时产生CO2和酒精。
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我们可将上面的两个假设合成一个假设,即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因为只有这个假设成立,其呼吸产物有差别的假设成立。那如何设计实验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有氧和无氧下能否进行呼吸的问题。因此应该设计两个实验组: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
思考讨论:1、本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是什么?
2、如何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
3、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如何比较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
4、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明确以上问题后,开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材料用具:活性酵母菌、5%的葡萄糖溶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锥形瓶、试管、滴管等
3、 进行实验
①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150ml锥形瓶8个进行编号,分别取100mL活化酵母菌液,分别放入锥形瓶中,再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分5%的葡萄糖溶液。
②向锥形瓶7、8加入一层油膜。
③连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检查气密性。
④观察实验现象,收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图表。
分析结果得到结论:通过对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
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到此我们的实验结论就得到了,但是同学们你们在该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现了问题。或者对该实验是否有什么疑问呢?
合作探究:1、有的组检测的CO2曲线走势并不对,你觉得为什么?
2、为什么大家测得的O2的下降趋势区别很大?
教师总结:实验前必须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部分学生探究失败的原因就是装置的气密性不严,导致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不能全被检测到。在设置4组氧气测定时,1和2组用了磁力加热搅拌器,这样做能够缩短实验时间,在3分钟左右即可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发生,呼吸速率快于不使用磁力加热搅拌器的3、4组,因此氧气下降趋势更明显。
再探究:1、想一想,有氧条件下,测量CO2的装置是否存在问题?怎么改进?
2、油膜制造无氧环境,较静置制造无氧环境的方法,哪个更好,为什么?
教师总结:实验装置的改进: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改为用装有过氧化氢的锥形瓶,上面用装用过氧化氢酶胶头滴管连接制造O2,来替换装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锥形瓶,避免用人工打气50min,也不用放到25~30℃的环境中培养8~10h.既节约时间又能保证有氧条件,防止无关变量的影响,效果很好。无氧呼吸
通过以上的探究实验,我们得知酵母菌有两种呼吸方式,实际上这也是自然界的生物的呼吸方式。
八、板书设计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结论、交流和再探究
二、细胞呼吸的概念
九、教后反思
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酿酒和蒸馒头的原理,增强对酵母菌呼吸的感性认识,为下文探究实验打好基础。该课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运用DIS数字信息化系统进行探究实验,再用Hite Board Pro交互式白板软件对实验进行分析和再探究,课堂高效有序的进行。如条件允许,本节课全程在探究实验室进行,效果则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