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油悬剂配方及加工过程中的问题探讨---转自刘志文

(2019-09-01 07:52:19)
标签:

油悬

分类: 农药制剂

一定义:
 
油悬浮剂:是由原药与适宜的助剂制成的稳定的非水悬浮剂,其中至少有一种成分不溶于非水介质,久置后允许有少量分层,轻微摇动或搅动应是均匀、可以使用的

vOD—水分散性油悬浮剂(Oil dispersion),有效成分稳定的悬浮于或部分溶解于与水不相溶的混液体的液体制剂,用水稀释后使用。

vOF—油悬浮剂(Oil miscible flowable concentrateoil miscible suspension) 有效成分稳定的悬浮于或部分溶解于与水不相溶的混液体的液体制剂,,以有机溶剂稀释调配后使用,主要是指一些用于油剂喷雾使用的。

v大家通常说的油悬剂多数是指水分散性油悬剂--OD,但也有人习惯称OF

油悬剂配方组成:主成分、黏度调节剂(助悬剂)、表面活性剂(乳化分散剂)等、相组分余量。
由于要使油基乳化,所以OD需要更多的表面活性剂或助表面活性剂。

二、常用的油基:

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蓖麻油)、油酸甲酯(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等甲酯化)、环氧大豆油、矿物油等(其实矿物油做油悬剂的也比较少因为矿物油较难乳化分散配方成本较高)及含有有机溶剂的复合油基。

 

 

油酸甲酯等油类的指标含义:

1.酸值: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常用以表示其缓慢氧化后的酸败程度,酸值的大小反映了脂肪中游离酸含量的多少。

碘值:脂肪不饱和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100g脂肪所摄取碘的克数。检测时,以淀粉液作指示剂,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液进行滴定。碘值大说明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或其不饱和程度高。

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对所用的油进行检测。

 

v油悬剂所用乳化分散剂或者专用助剂:无锡科力欧的AE600AP3DISPER A-OIL04(比较好用)

v南京擎宇、南京太化等

v研发人员自己用单体调配的复合助剂

三、黏度调节剂

v常用的是有机膨润土、气相白炭黑、硅酸镁铝等。

 

v有机膨润土,在各类有机溶剂、油类、液体树脂中能形成凝胶,具有良好的增稠性、触变性、悬浮稳定性、高温稳定性、润滑性、成膜性,耐水性及化学稳定性。

 

v其有一个特性:使用含有水的甲醇或乙醇,可使其粘度很快上升。所以在配方中为控制粘度笔者建议应尽量控制水分的存在,有些企业用甲醇或者乙醇来调节粘稠度,使配方降粘,笔者不提倡当然现在复配的含量越来越高,太粘稠不好做配方。

四、油悬剂药效及特点

v油悬剂药剂兑水稀释后经喷雾在植物或者靶标上易形成一层药膜,根据相似相亲相容原理,渗透传导性强,黏着性号,耐雨水冲刷,药效发挥更好,有效成分利用率高,而且剂型环保,前景看好。

五、主要油悬剂产品

v油悬剂现阶段以玉米田除草剂较多(烟嘧类、甲磺类及其复配产品),其次是麦田除草剂、稻田除草剂(稻杰、稻杰+氰氟草酯等)、其他的有一些杀虫剂(杀铃脲、氟铃脲、甲维盐、吡蚜酮等),杀菌剂等。

六、油悬剂配方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v油悬剂配方中因含有大量油基物质,所以需要用的乳化剂分散剂相对较多,常用的助剂多为液体表面活性剂,多为2-5种单体复配,用量在12-20%不等。

 

v一个合格的油悬剂产品笔者认为应达到企业标准, 举例如下:

 

v举例24%硝磺烟嘧莠(4+2+18)可分散油悬浮剂控制项目指标

 

笔者认为除了这些企标之外,研发人员应注意:乳化分散性
要求建议参照乳油:

 

v油悬剂比较乳油来说还是比较难达到乳油较好的乳化分散状态,我认为除了达到以上三级外研发人员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注意低温状态下的乳化分散状态,因为尤其是玉米田一些油悬剂产品,很多地方都是用的地下水或者机井的水,水温较低,如乳化分散不好,容易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膏或者分散差有些漂浮在水里造成堵喷雾器头等现象。

 

v在研发过程中除了注意主成分分解控制到合格或者合理范围内之外,还应观察热储后各项指标,如乳化分散是否合格,外观是否变稠或者膏化,底部结底或者结块难以晃匀,这些都是配方不合格的体现。

油悬剂产品开发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v1.乳化分散的问题:

v2.常温储存或者热储后稀油较多,分层较严重

v3.膏化:

v4.变稠或者底部聚结、结底,

1.乳化分散的问题:

va乳化分散均不合格则调整乳化分散剂比例甚至换助剂;

vb入水搅拌后蓝光好而有些类似丝状物或者片状物的不分散,则认为乳化好而分散不好,则建议加分散好一些的表活,如601,1601司盘40,2080等;

vc比较容易分散而乳化乳白或者浅白则是乳化差则建议加乳化性好的表活,如BY系列,吐温系列,NP系列等。如30度硬水或者常温自来水好而冷水乳化分散不好,则建议补充乳化剂或者具有阴离子性质的表活。如6011601、司盘系列磷酸酯类等。

 

v乳化分散剂的使用范围有较多选择,研发人员可根据经验及性价比和实用性自己进行筛选。

2、常温储存或者热储后稀油较多,分层较严重:

va黏度调节剂加入量不合理,如有机膨润土

vb助剂搭配不合理,

v一般的是有机膨润土量不够.

3、膏化:

v这里的膏化和变稠不是一回事,

va第一种情况:油悬剂刚做出来时感觉较稀,而放置后2个小时甚至一天就像果冻状,晃动之后变稀,但是放置还是会类似果冻状。

    原因分析原药问题所用油的问题、也有人说是助剂问题,笔者认为不是助剂的问题影响不是太大

vb第二种情况:刚做出来稀,放置后像果冻状,晃动之后仍然整体比较稠,一会就膏化但上下比较均匀

   原因分析:原药问题,所用油的问题、有机膨润土或者载体用量太大、助剂问题。

v解决方案:

    a原药质量尽量稳定,事前用稳定配方进行验证,

    b油脂要稳定尽量检测酸值和碘值,或者用配方验证,

    c合理搭配有机膨润土及稳定剂等,

    d 选择助剂要合理,有些助剂对油悬剂配方的确会造成增稠或者膏化,特别是在高含量的油悬剂中更加明显。

4.变稠或者底部聚结、结底,

v a助剂和配方主成分体系搭配不当,

v b有机膨润土或者辅助搭配的稳定剂不合理或配比不合理,用量太多,

v c主成分固体含量太高或者原药含量低杂质多、盐分超标。

 

v解决方案:调整助剂、合理搭配稳定剂、选择含量高盐分低质量稳定的原药、或者添加辅助溶剂,使体系粘度适当降低。

 

v笔者从亲身研发油悬剂总结以上经验,像奥氏熟化,斯托克斯定律等对该剂型的影响太抽象,就不再论述。

七、油悬剂产品在加工砂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v一个成熟配方经实验室多次验证比较成熟,然而在大生产砂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如稀油过多(尤其是含量较低的油悬剂),膏化、变稠等

分析原因及解决方案:

v1、稀油过多,分层(尤其是含量较低的油悬剂)

v a砂磨过程中流速过快或者砂磨机的珠子太少,有机膨润土没有充分砂磨细度不合格

v2、膏化,配方如果当时试验合格而加工过程中出现个别批次膏化,一般多是原药质量或者有机膨润土、油酸甲酯(油基)质量有变化,

v3、变稠或者聚结,

   a原药原因,笔者经过大量经验发现甲磺原药就有这个特点,

   b油酸甲酯质量不合格

   c使用物料中有水分进入配方体系

   d砂磨过程中循环水温度控制不好造成砂磨机砂磨温度太高。

 

v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各种以上问题时,从各个方面查找原因,然后针对各个原因解决问题。

v1.生产过程控制好操作工艺做好控,如物料流速、投料准确度、循环水温度等都要控制好。

v2.砂磨珠子要根据生产量定期添加,磨损较严重的要及时过筛更换。

v3.控制好各个原料的质量,更换厂家时先做小样,同一厂家原料也要不定期抽查质量。

v4.控制好水分,油悬剂中各个物料的水分不能超标,生产过程中防止有水进入制剂,对一些原药造成分解并对油悬剂配方造成不稳定。

结束语

v 油悬剂是一个新兴剂型,但引起广大企业重视并开发也是近几年的事情,虽然有些书籍对该剂型论述较多,但发现对一些配方研发中的问题及加工工艺造成的质量影响论述极少,所以在此把经验与大家共享并讨论,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同进步。

v不足之处还请广大专家、同仁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