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解毒剂的解毒机制及常见的除草剂安全剂
(2019-08-30 14:34:52)
标签:
除草剂解毒剂 |
分类: 农药植保 |
1
目前除草剂解毒剂的作用机制还没有明确定论,有一些除草剂解毒剂的机制有待研究,根据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解毒剂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四种。
1.1
解毒剂处理作物后,使作物幼苗中谷胱甘肽增加,并产生与谷胱甘肽相关的酶,这些酶能提高作物体内的谷胱甘肽(GSH)含量,诱导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化,增强与除草剂生成无毒缀合物的酶的活性而解毒。目前开发的除草剂解毒剂的解毒机制多属此类,如NA、二氯乙酰胺、MG—191等。
1.2
通过缓解除草剂对PSE和PSI之间电子传送链的阻碍起作用,从而缓解除草剂对植株叶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使除草剂快速降解,从而起到解毒作用。如解毒剂T等。
1.3
解毒剂为除草剂的类似物,与除草剂结构相似,但比除草剂的生物活性低,可干扰作物对除草剂的吸收,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如邻氯苯磺酰脲(8821)。
1.4
解毒剂与除草剂发生化学反应,使除草剂分解为对作物无害的物质,如作为三氮苯类除草剂的解毒剂的无机酸等。
2
除草剂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组分,是农田除草技术中经济、有效的手段。由于开发新型除草剂需要昂贵的经济支出,而目前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风险较小,所以除草剂的更新换代较慢,现有除草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可占据主要应用地位。一些高活性、残效期长的除草剂因没有较好的替代产品,仍将在农业生产上长期、广泛地使用,如阿特拉津等,这些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不易降解,及易对后荐敏感作物产生药害。由于农民对除草剂的了解有限,还常造成除草剂的误用及超量施用,即使按说明书正常使用,也有可能由于遇到特殊的气候条件而引起一定程度的药害,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除草剂解毒剂可解除除草剂对农作物产生的药害,对农作物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从而降低除草剂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使对作物选择性差的除草剂能更广范围地使用,延长某些优良的长残效除草剂的使用寿命,使除草剂发挥更高的经济效益,并可降低除草剂的土壤残留,对环境更加安全。随着对除草剂越来越广泛而频繁的使用及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对除草剂解毒剂的需求呼声将越来越高,除草剂解毒剂的研究开发及应用会逐渐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发展的前景,在此领域的重要突破将对未来化学杂草防除起着重要的影响。
未来解毒剂的发展方向为:根据部分解毒剂的解毒机制,宜从已开发出的解毒剂的结构研究和与除草剂结构相似的解毒剂研究等方法入手,合成除上述两类除草剂解毒剂外的新型解毒剂;拓宽研究对象的范围,目前农药残留问题几乎遍及各地各类作物,所以解毒剂的研究也不应停留在大田作物上,对其它蔬菜和经济作物的解毒剂研究开发也是十分必要的;除草剂与解毒剂的复配剂型的研制是将解毒剂推向市场从而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不论是已有的解毒剂还是正在研制中新型解毒剂都要考虑到形成复配剂这个方向;随着高科技手段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完善,可以通过提取生物体内与降解长残留除草剂及其它农药相关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将相关基因转入土壤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能够合成解毒酶,从而降解土壤中残留的农药
除草剂安全剂: AD-67
除草剂安全剂:
锄草剂安全剂:3-二氯乙酰基-2-甲基-2-乙基-1,3-噁唑烷,保护小麦免受除草剂丁草胺在不同浓度时的伤害。结果表明:当安全剂与丁草胺按一定浓度配比混合,对小麦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保护率可达60%~17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