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太姥山:绿雪芽的来历

标签:
杂谈 |
http://s5/middle/74a77192ta3cb9cfe21e4&690&690
白茶是六大类茶中最先被制成茶的。古人在周朝就采取了“晒干或阴干”这种与制作现代白茶相类似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保存茶叶已被祭祀、治病、静修、品饮等不时之需,我们称之为古白茶。相传尧时有一老母,居太姥山种蓝草。山下麻疹流行,她受南极仙翁梦示,于山上鸿雪洞顶寻得一株名叫“绿雪芽”的茶树,用茶叶治病救人,功德圆满,羽化成仙,后人尊其为“太姥娘娘”。如今,那株老茶树乃是福鼎白茶的母树,已成了太姥山旅游的一个景点了。
茶最早的功能应该是一种中草药,这在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神农氏尝百草时已经确认。而“绿雪芽”作为一种药茶,在福鼎民间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有专家根据太姥娘娘和“绿雪芽”的民间传说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太姥娘娘是人类的茶之母。王宏甲在《中国有个三都澳》中提出:“太姥娘娘的传说事迹发生在尧的时代,是更早的传奇。我以为晒干收藏之白茶是中国茶的祖先,四千多年前的蓝姑(即老母)岂不是中国茶饮的创始人!”据《中国名茶志》考证,明代太姥绿雪芽就被视为茶中珍品。清吴振臣《闽游偶记》亦说:“太姥山亦产,名绿雪芽。”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说到:“太姥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在《闽茶曲》中写道:“太姥声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清郭柏苍也云:“福宁府茶区有太姥绿雪芽”。《广兴记》云“泰宁茶出郡武府,福宁州太姥山出茶,名绿雪芽”。清吴振臣在《闽游偶记》中说:“太姥山亦产,名绿云芽者最佳”。(此绿云芽当是绿雪芽的误称)。清汪懋麟诗对绿雪芽茶品质有良好的说明:贻我绿雪芽,重比南金贾,铅罂刺茶颂,香郁敌兰麝。
http://s10/middle/74a77192ta3cce861bb29&690
太姥山简介
太姥山在唐宋时已十分兴盛,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国兴、瑞云、灵峰、芭蕉、天王等寺规模最大。今国兴寺的遗址上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枷宝塔和石池,可见当时之规模。玉湖庵为宋理学家朱熹草堂,璇玑洞为朱熹隐居之所,山中还有历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观”、“道仙佛地”等几十处。太姥山下的秦屿镇,是福建明代沿海抗倭的英雄阵地之一。有“万古雄镇”之称。1988年,太姥山以福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http://s9/middle/74a77192ta3cb9df653d8&690&690
http://s4/middle/74a77192ta3cb9dd628a3&690&690
国家AAAA级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