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中的第二个传统佳节。“正月十五大似年”这句话,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但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欢度形式。在河南省商城县余集镇一带的民间,他们过元宵节,与其他地区有相似之处,也有些不同之处。不同的是,在元宵节之夜,晚辈们要在祖坟前祭祀先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祭拜仪式。
   
现实录两个不同年代,余集镇一带的民间过元宵节的景况。
  
1944年的元宵节,我在余集古镇度过了一个元宵节。记得当时,夜幕刚刚降临,全镇灯火通明,万人空巷,锣鼓喧天,鞭炮声震耳欲聋。人们狂欢场面,现仍历历在目。只见,用竹材扎制以油纸彩绘而成高脚龙灯,蜿延数十丈,在人潮上漂移而来,龙体内盏盏明灯,照在地上如同白昼。龙灯的前前后后,是无数布制的滚龙和舞狮队,伴着锣鼓节奏,他们欢滚跳跃;还有高跷、旱船等民艺表演。这样民艺大展演,民间大狂欢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这些与其他地方是相同的。
   
1993年,我在余集古镇又过了一个元宵节。这次,给我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撼。正月十五傍晚,吃罢汤圆,我也参加了祖坟前祭祀活动。黄昏时分,祭祀开始,古镇所有的山山梁梁、冲冲村村,立刻沸腾起来了。几乎是同时,锣鼓声、鞭炮声、“三眼铳”声齐鸣,真是震天动地;用竹签和白纸制成的地灯,在每座坟前,在每条山冲,在每个山坡,在一些路口,几乎是同时亮起来。远远望去,从上至下,由远而近,密密疏疏,重重叠叠,限前是一片闪耀的灯火;夜幕下明亮灯火,被香纸青烟和薄雾轻轻掩罩,显得朦胧漂缈,仿佛置身蓬莱仙境。据我了解,元宵之夜,在先祖坟前祭祀活动,是余集镇一带民间闹元宵与其他大多数地方不同之处。
   
余集镇的民风古朴,极其尊重长辈,崇敬先祖。一年中,在民间传统节目来纪念先祖的,重要的节日有三个:除夕的中堂前祭;正月十五的坟前祭;清明的墓前祭等。还有在1949年前的氏族祠堂家族人的公祭。而最隆重最热烈的祭祀先祖活动,当属正月十五。这可能就是余集古镇人,对“正月十五大似年”的一种理解。祭祀活动的主要内涵是宏扬氏族奋发进取精神,而氏族文化中的积极向上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民族文化传统,又以氏族群体为纽带,以民间传统节日为载体,不断地继承延续。在历史长河中,随着时代波涛,还将继续向前奔流。
   
余集镇各氏族都有完整的家谱。不少家谱明文记载先辈定下的族规家训。族规和家训内容基本一致。除去落后于时代的内容外,现仍能规范大家行为的内容,主要的有:如“忠厚传家”、“勤俭传家”、“耕读传家”、“诗书传家,”等。现在被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表现出来的,如互相赠送作物良种和耕作技术;插秧割稻大忙时一节换工互助;丧病不幸事件的相互慰问援助等等。若有人考取大学和应征入伍,大家或备礼或演戏或放电影来祝贺。若个别人染有黄赌毒恶习,或诈骗或偷盗者,为大家所不耻,视为氏族不幸。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有些行为不轨的人难以立足,外出数年或十几年而无颜回归。但是,族人中事业有成者,大家视为族人光荣,人人赞扬,相互效仿。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尊老爱幼,家庭和睦者,都是大家赞扬效仿对象。
   
通过民间传统节日纪念先祖活动,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大者为热爱民族国家,诚信守法,小到尊老敬老,邻里和睦。这些氏族优秀文化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一致的。它不仅是农耕文明的表现,更是现代工业文明新时代所必须的民族美德。我们不应该淡化民间传统节日,应该通过节庆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