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拓展学生阅读方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18-10-01 21:18:4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论文

拓展学生阅读方法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经纬小学 要晋慧

21世纪以来,教育改革日趋深入,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设计了改革的蓝图。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将阅读能力的提升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的技能,在阅读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阅读中享受祖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辉煌之美,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获得思维的创新和灵魂的净化。小学语文阅读课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效性,这是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

一、创设对话情景,激发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走向文本

(一)艺术渲染,营造对话氛围。

对那些文字优美、以境取胜的文章,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拉近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用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走近文本的愿望,诱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渴望。教师对多媒体课件要进行艺术处理,留有想象空白,留有悬念,更具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沉浸于文本意境中,用心品味,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

(二)问题引领,学生走向文本。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启发性的问题、开放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领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

二、尊重个性体验,激发对话愿望,促使学生走入文本

(一)尊重学生,激发潜能。

尊重学生既要尊重的个体差异,也要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感受。生本思想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学生这个群体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习基础的差异、认知能力差异、性格的差异、生活经历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决定了学生个体在价值取向、阅读能力、情感体验是存在差异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珍视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去尊重学生,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潜能。

(二)自我体验,交流共享。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的阅读体验。“蜻蜓点水”式的文本阅读,换来的只能是学生肤浅的认知,其对话交流只能是浅层次的、低级的。所以,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对文本倾心阅读、潜心思考,真真正正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作者进行心灵碰撞和情感交融,这样才能实现个性化的文本解读,才能为小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话的宗旨就是要呼唤学生的主体参与。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在充分的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训练重点,老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小组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小组的力量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

(三)选点品读,解读文本。

文本解读有其内在规律。教师首先找寻到深入文本进行深层解读的钥匙,针对不同类型课文、单元训练重点,选取课文的重点段、关键处、深刻处等“有嚼头”最具阅读价值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地阅读。选点品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1、抓住“题眼”品读。一般来说,文题就是文眼,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和主旨聚焦点。教学时,从剖析文题入手,抓住文题中的核心词、关键词。文题切入,直奔文章重点,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段落。这就是最具阅读价值的点。例如。四年级上册《观潮》,重在一个“观”字,落在一个“潮”字,对应的重点段是文章的第四自然段。

2、抓住“感点”品读。打动人的,永远是真情实感,直击人心最软处的那一点。以情感人的文章,要抓住最震撼人心,感动人的“感点”。《爱之链》全文共12个自然段,最感人的是第12自然段中的一段文字。这段话,通过对女店主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让人感动。其它的段落是为这个“感点”铺垫、预热的。

3、抓住“交汇点”品读。一堂语文课应该是作者的写作思路,编者的编辑思路,学生的认知思路的和谐统一。编辑思路,体现在语文学段要求、编写体系和训练重点里。单元主题教学法,就必须从编者的编辑意图出发,审读教材,抓住编者的编辑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思路的交汇点,这就是最具阅读价值之处。如单元主题是“感受父母之爱”。单元训练重点是体会“通过人物外貌、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达父母之爱的。那么,《爱如茉莉》的12~15自然段,集中描写了这位父亲照顾生病的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编者思路与作者的思路集中交汇在这几个自然段里。这几段就是这篇文章最具阅读价值点。

4、抓住“升华点”品读。一篇文章,各个段落对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不是平起平坐的,总有一些段落,集中突出中心,升华主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作者对于父母之爱深切感悟的话:“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句话就是这篇文章最具阅读价值点。

5、抓住“制高点”品读。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的文章,都会有“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过程。作为读者,就不需要逐句逐段地分析讲解。而要抓住事情发展的“制高点”进行解读,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如《林冲棒打洪教头》,就要抓住棒打洪教头”这个“制高点”描写棒打洪教头”的段落是最具阅读价值的。

6、抓住“核心词”品读。有的文章,文章的题目看不出重点,只是写作范围。但在文章里会用一个核心词突出重点。这个核心词就是最具阅读价值的。如《黄山奇松》全文就围绕黄山松”来写的

三、拓展阅读内容,激发阅读愿望,促使学生走出文本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育革除陈弊,从“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的关键。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为他们创设语文实践的资源、环境和机会,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方能习得。正是基于语文实践能力、阅读能力培养的理念,主题阅读在与传统的阅读、与单篇阅读的比较中,其优势才更为明显。在单元主题阅读中要做到单元阅读,整体感悟,以读引读,以一篇课内的课文带动多篇课外相关文章的阅读。

(一)寻找关联,巧选群文

主题阅读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的自主权。但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键一环。 教学前,我们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热点、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确定个关联点,再根据关联点,去有层次、有目的地选择文章。文章的选择应根据师生实际,从预设的教学中心目标(知识中心、能力中心、方法中心、价值观中心)、文章要素(主题、体裁语言形式、表现手法、深度等)、作者(年代、国度、写作特等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的选择更趋合理,能更好地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服务。

(二)整合目标,生活阅读。

主题阅读”阅读量的增加,决定了不能再以传统单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作为目标,而应对原来的具体、细化的目标,做必要的整合。在整合传统单篇文章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基于“群文”的目标,使群文教学的功效充分显现出来。 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使目标的表述立足“群文”,尽可能地设定保底目标,目标的点更集中,不必过于细化,用“大目标”来体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人性化教学理念。

(三)“求同”阅读,感悟主题。 

群文阅读较单篇阅读,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传统阅读文章形式、主题等单一,不易让学生在最佳时机举一反三,进行拓展性阅读,丰富对主题的认识,更全面地认识阅读教学的主题的局限。而充分利用好群文阅读的这一优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生活化阅读的方法,也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对主题认识、写作方法等),使认识与方法形成序列。 
   (四)求异品析,升华中心。 文学作品,正是因为具有千差万别的多样性,才使得文学创作具有难能可贵的独创性。进行群文阅读时,在基于群文“关联点”进行“求同”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求异品析”,是非常必要的。 所谓“求异品析”,就是要利用群文的“同”和“异”,从面和点上去完成群文的品读和赏析,用“点”上的“异”,去深化和丰富“面”上的“同”;在“面”上“同”的基础上,去发现“点”上的“异”,进而能对群文的主题,有更深入地认识,实现认识的升华;对群文的表现手法有更全面地掌握,实现对写作方法的领悟。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致力于构建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教学体系。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只有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阅读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遨游,为学生们撑起一片多彩的蓝天。 

 

 

                           

晋中市榆次区经纬小学

    2018年9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