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茫父画凤仙花

标签:
十二铜屏姚茫父凤仙花 |
分类: 喜爱姚茫父 |
姚茫父为梁任公画十二铜屏,大约按十二月令画了十二中花卉,其中有凤仙花,给我印象极深。之所以这样,一是凤仙花一般不入十二月令花卉题材,其为乡间野花,但颇可作赏花闲谈;再就是刻工高级,给人强烈视觉冲击力。
邓见宽《博雅隽永的刻铜艺术》(见《贵州文史丛刊1991,4)说:画铜艺术属于写意画,而茫父师曾所绘更确切地说是文人画。茫父论画诗云“物理何堪尽入图,诗心裁剪贵探珠”。......茫父师曾画铜有的移植自水墨画,有的截取水墨画的局部,有的即兴创作。因铜质材料所制约,宜构思线条粗犷,黑白反差大的画面,秋冬之景,月夜之景,朦胧而虚多实少,朴实无华,耐人寻味。
凤仙花又名急性子。
急性子主要是指凤仙花的种子,因为它成熟时外壳自行爆裂,或者轻轻一碰籽荚就会弹射很多出籽儿来。
而且凤仙花的种子春天种植结果后,接着种还能在同一年开花结果,你看,这性子可不够急的么,都等不到第二年!.
不仅是东方叫它急性子,在希腊神话中竟然也有凤仙花性急的一段传说。“希腊神话中凤仙花的由来是这样的:一天,诸神在仙境深处饮酒取乐,当金苹果被端上宴会厅的时候,竟然少了一个。诸神怀疑某仙女偷的,不由她辩白,就将她逐出仙境。仙女满腹冤屈流浪到人间,这时候她已经筋疲力尽,临死前她许下心愿,希望冤屈能被澄清。她死后变成凤仙花,每当凤仙花果实成熟了,只要轻轻一碰,果实马上迸裂开,仿佛迫不及待地要人看清她的‘肺腑’,所以人们就叫她‘急性子’。
刻铜表现色块,二张是绝对创新。姚华为了配合刻工,相信这幅画中的叶子,是用线条勾的,一笔一笔,密密麻麻,这可以看做是画工和刻工相互呼应的例子。
姚画题识“飞花只合秦楼去,莫与金钗压翠蝉。茫茫父”,印“姚、茫、莲花庵、甲子、感灵妫以受姓”。
诗出南宋诗僧居简(号北涧),其诗云:“飞花只合秦楼去,莫与金钗压鬓蝉。”居简全诗未检得。居简诗集(北涧诗集)颇不易得,未见排印本。
“感灵妫以受姓”印亦为姚华常用,为陈师曾所刻。典出舜帝姓妫,后传为姚姓。
甲子即1924年。
铜刻的花卉画也受铜质限制,繁花艳花似难入图,常见的是以疏枝大叶、寒花幽草构图,如竹、兰、菊、梅、松、山茶之类挺拔、倔强的花木。构图时还得处理好粗而简的线条,稀而疏的画面。
可知十二铜屏拓片许多人是未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