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览】
咨客为三十岁出头的年轻女性,未婚,硕士学历,工程师。咨客两三年来,经常会听到很多声音,比如听到有人评价自己、同事到领导那里打小报告等。刚开始,咨客认为这些声音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后来越发分不清这些声音的真实性,甚至还感觉到自己内心的想法会被别人知道,这让她感到更加恐怖。咨客难以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咨询实录】
1.
张医生:你好,我是张医生,讲讲的你的困扰吧!
2.
咨客:嗯,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想跟您谈。第一,我经常能听到很多声音,这个声音有个物理变化的过程。一年以前,我开始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一般是评价性的语言,比如,“你今天衣服穿得很好,你今天好精神”。我当时能感觉这不是一个物理的声音,只是我内心的声音被扩散到空气中去。后来这个声音就渐渐地变成了叙述性的声音。比如,有一天,我听到一个声音,而且我能判断出这个声音是我的一个同事,他说,“张三到单位领导那告了你一状”。我认为这个声音还不是一个物理的声音,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后来印证了这句话,这个人确实是在那个时间段告了我一状。从那以后,这个声音就使我感到困惑,以前的声音并没有打扰到我,这之后我感觉越来越恐怖,我无法判断这个声音到底存不存在。我总结了一下,每当我工作紧张、集中用脑,或是在嘈杂的地方,比如火车站,感觉紧张、烦躁的时候,这个声音就会加剧。各种各样的声音会出来。一旦静下来,或是在家里,这个声音就会减慢、减弱。第二,我有时候会感觉自己变成了另外的人。比如,我是学设计的,有时候正在我努力工作时,我会大脑一片空白,甚至会变成是学习法律或是医学专业的人,大脑会出现很混乱的状态。更严重的时候,我好像变成了一个男士,别人在谈话期间也有意无意说你是一个很帅的小伙子。
3.
张医生:这是你想的,并不是听到有人说你是个小伙子,对吗?
4.
咨客:不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个男士。第三,比较严重的情况是我心里想的事情会被别人看到或是知道。比如,我在跟您通话中,假设我在心里骂您一句,我就感觉您知道了,然后就会看到您会有些攻击性的行为。再比如,同事之间都是有利益关系的,相处起来谨小慎微。我在心里说句领导的坏话,没有说出口,但就会看到他知道了,并且说一些攻击我的话。
5.
张医生:刚才你讲的这些症状有多长时间了?
6.
咨客:两三年了。
7.
张医生:听到别人跟你讲话的声音有多长时间了?还是这些症状加在一起两三年了?
8.
咨客:嗯……加在一起两三年了。
9.
张医生:一开始的时候,这些症状都是一起来的吗?你是先听到声音,然后有奇怪的想法,还是反过来?
10.
咨客:嗯,先有些奇怪的想法,再有声音。
11.
张医生:听到这些声音都多长时间了?
12.
咨客:也差不多两三年了。
13.
张医生:你听到声音都是你熟悉的吗?
14.
咨客:对,对。
15.
张医生:这个声音有时候会评价你,有时候会给你通报点小道消息,有没有告诉你要去做什么事的?
16.
咨客:没有。
17.
张医生:比如让你去洗个澡、穿个衣服?
18.
咨客:没有。
19.
张医生:有同时听到两个声音的时候吗?比如两个人在讨论、辩论。
20.
咨客:有,有几个声音。
21.
张医生:是互相在说事吗?
22.
咨客:不是互相的,他们都在说,但是不是在讨论问题。
23.
张医生:但是同时听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音的情况也有,对吧?
24.
咨客:有。
25.
张医生:大多数时候这些声音都是在跟你讲话,对吗?
26.
咨客:对,就是这个意思。
27.
张医生:你的工作需要很多创造性,对吧?不是那种印图纸、整理表格等重复性的工作,需要思考很多事情?
28.
咨客:对,对。
29.
张医生:过去没有出现这些症状之前,这些事你都做得蛮好的?
30.
咨客:对,对,是的。
31.
张医生:你们家里有没有人跟你有类似的毛病?比如,父母、堂兄弟姐妹。
32.
咨客:没有,都没有,所以我跟他们说这些事他们都很难理解。
33.
张医生:你是独生女吗?
34.
咨客:我还有个姐姐。
35.
张医生:姐姐很正常吗?
36.
咨客:非常正常。
37.
张医生:有没有表兄表姐、堂兄堂姐出现问题,看过精神科医生的情况?
38.
咨客:没有,从来没有。
39.
张医生:你的症状最近几个月在加重,是吗?
40.
咨客:我感觉这几年都是这样,只要工作紧张就加重,一旦放松下来就好了,比如我现在跟您聊天的时候就没有声音。
41.
张医生:太好了,说明你现在很放松。我想问,你在单位有可能换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吗?
42.
咨客:我现在也在尝试,有一定困难,也在做这方面的调整。
43.
张医生:对,就是做一个轻松点的工作,重复性比较强的,比如替人查找资料、给人打下手,不去做那些创作性的工作,这种可能性有吗?
44.
咨客:有,我也在考虑调整到党政办公室之类的工作。
45.
张医生:对,每个单位都有类似这样的岗位。现在有医生跟你讨论过你得了什么病吗?
46.
咨客:没有。
47.
张医生:你服用过精神活力药物吗?
48.
咨客:没有。之前我的主治医生给我开了利培酮。
49.
张医生:
你吃了吗?
50.
咨客:我吃了,但是现在还是这样没什么变化。
51.
张医生:吃了多少毫克?
52.
咨客:记不清了。
53.
张医生:好的,因为我在电话里不能直接给你诊断,但是可以和你讨论一下类似的情况是什么问题。你刚才讲的这些情况符合一个疾病的症状,叫精神分裂症。这个病一般都是在年轻时发病。这个疾病的常见症状几乎在你身上都出现了。第一,就是幻听,你不仅能听到声音,而且还不止一个。第二,你还有思维中断的情况,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第三,你还出现一些妄想,比如感觉别人告发你,这是被害妄想,另外还有时候感觉自己是个男人,这也是妄想。第四,你还说到自己在心里的想法被别人知道,这叫思想广播。
54.
咨客:嗯。
55.
张医生:但是幸运的是,这个疾病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有两件事非常好,第一,你发病都比较晚,是在你完成学业、参加工作之后,第二,你没有家族遗传史,这些都是预后良好的表现。这样情况下,在你用药治疗之后,你就可能恢复正常,有三分之二的人在治疗后一辈子保持正常,普通人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只有专业医生才知道。
56.
咨客:嗯。
57.
张医生:那么为什么你原来做这些创造性的事情,包括读书的时候都很聪明呢?因为这个疾病的一个特点就是脑内多巴胺的水平比较高,这样人就容易有创造性、脑子好使。但是发病的时候,多巴胺的水平会不稳定,一会高、一会低,所以你会出现思维中断、大脑混乱的情况。在治疗的时候,就要把多巴胺的水平降一降。这个病还有个特点,越是压力大的时候,越严重,比如工作强度大、情感受打击、人比较紧张的时候,这个病容易加重、复发,你自己已经发现这个规律了。
58.
咨客:嗯。
59.
张医生:说到治疗的部分。首先,生物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另外,体育和音乐治疗也是生物治疗的一部分,做一些能让你放松的运动、听能让你放松的音乐。第二,心理治疗,通过和咨询师聊天,他们可以帮助你把你的疾病的模式分析出来,比如你在什么情况下压力大、做什么类型的工作压力大、跟什么人讲话压力大等等,帮助你更好地应对生活。第三,我刚才为什么和你讨论要换一个工作呢?因为创造性的工作不断地刺激着你的大脑,多巴胺水平高,你就出现幻听、妄想。那些帮助人打印、查资料等工作不需要你总是动脑筋,相对机械,对你的刺激小,这样你的疾病就不容易反复发作。这就是社会资源的匹配。以上三方面加起来就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手段。我会再跟你的主治医生讨论一下用药和剂量的问题,即使是一个药不好使,也可以换另一种药。
60.
咨客:嗯。
61.
张医生:这个疾病的诊断标准最低的病程是六个月,那你明显超过了这个时间。好的方面,你比较年轻,又完成了学业,如果现在再去考研究生就比较麻烦了,再加上你没有家族史,压力减轻的时候症状就随之减轻,这些都是预后良好的标志。更重要的是,你有很好的内省力,还有很多类似病人没有的主动求医的意愿,没有阻抗。尽管你也在想,我的想法张医生是不是知道,他们是不是可信任的,你还是主动来求助医生,说明你的内省力受损得都不严重,原来的基础也比较好,这些都会让你的预后比较好。你这个病完全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恢复到和正常人差不多的水平概率非常大,一般都不会影响你正常生活。我没有见到你本人,不能给你诊断,会和你的主治医生讨论后,让她再继续帮助你。我这样帮你分析,回答你的问题了吗?
62.
咨客:回答了,我想再问几个问题。以我目前的情况如果正常治疗或是加强治疗的话,恢复的时间有多长?
63.
张医生:一般需要九到十二个月。
64.
咨客:恢复的状态就是这些现象都没有了,对吗?
65.
张医生:接近没有,个别的症状可能还会存在,比如还是能听到一点声音,但基本正常,不打扰你的生活。在治疗期间,不是到九个月的时候突然就变好了,是在你治疗一两个月的时候就会见好,持续治疗,在一年左右基本看不出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这个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这样一生的病程都会被改变;越晚治疗、不治疗或是治疗中“偷工减料”就会越麻烦,就像慢性病一样,越晚越不好治了。你的情况有很多预后良好的标志,通过治疗能够基本恢复正常,但不会完全正常,就像高血压的人,吃药之后血压正常,一停药,血压又高了。
66.
咨客:我一两年内想结婚,现在可能吗?
67.
张医生:这个病一般不太影响结婚,但是会对生小孩有些影响。一旦怀孕,就会给你带来压力,疾病容易复发。怀孕期间,又涉及减药、停药的问题。
68.
咨客:会遗传给孩子吗?
69.
张医生:有可能,但是概率不高,这个疾病绝大部分都没有家族史,就像你一样。但是父母一方有这个病的时候,孩子患有这个病的概率要高于正常人,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这个病,那么孩子患病的概率会更高。所以,你如果能给自己较充分的治疗时间是最好,这个病一般在治疗一两个月的时候就会见好,九到十二月的时候就会显著变好。即使是结婚之后,也要和医生保持联系,定期复查,怀孕期间还涉及调整药物的问题,这些事都得是跟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保持沟通。这个问题你考虑得很对,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70.
咨客:如果我休假不工作呢?
71.
张医生:从疾病的角度讲,休假当然是效果最好的,但是这里面涉及到你的职业生活、经济收入等问题,这些事你得跟自己和家人讨论。一旦你不工作了,会有很多重大的变化,没有收入了,从职业女性变成家庭妇女了,很多外面的事情也不清楚了,也要看这样的转变对你的男朋友有没有影响,这些事得要考虑清楚、拿好主意。从纯粹疾病的角度看,休假、锻炼身体都是最好的,但也要看有没有这个条件。
72.
咨客:您说的锻炼身体,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好,我做瑜伽十年了,但是有的人让我不要再做瑜伽。
73.
张医生:做你喜欢的就可以,这样才能坚持,跟具体某一个运动无关,只要能让你放松,同时保护自己不受伤就可以。你的目的不是做某一项运动,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治疗手段,打球、游泳、瑜伽都是可以的,能让自己放松下来就好。今天我们讨论到这个疾病及用药的问题,还包括运动、音乐治疗,在社会资源方面,换一个轻松的环境,再加上你说的结婚、生小孩的事情,这都可以继续和医生、咨询师讨论。通过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手段,你就会逐渐康复。
74.
咨客:好的,我还想问一下,这个病一定是要有细胞学的基础吗?为什么会突然变成这样呢?
75.
张医生:这是人在压力情况下,脑内的神经递质发生异常造成的,是在细胞水平,更可能是在基因水平发生的变化,绝大部分没有遗传。脑内的神经递质出现了不平衡,多巴胺一旦多了以后,既能使你变聪明,也会让你胡思乱想。用的药物,比如利培酮,就是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让神经递质不再作用在细胞的受体上,这样就起到了治疗的作用。
76.
咨客:好的,我上网去查一下。
77.
张医生:关键还是要和医生讨论,不要自己胡思乱想,因为你不是学医的,查了信息也可能看不懂,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查看,不然信息越多会越乱,会增加你的压力。
78.
咨客:好的,谢谢您!
79.
张医生:不客气,再见!
【张医生点评】
生物-心理-社会的全方位扫描(DSM-Ⅳ五轴诊断系统)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案例症状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患者在生物上明显需要药物干预,达到了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幻听、妄想、思想广播全部都是这个疾病的典型特点,病程也超过了六个月,诊断就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