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儿子是个“贼”!——《心理访谈》111218案例《我的儿子有救吗》
(2012-03-23 00:32:0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观影视 |
【视频】
源自《心理访谈》官网的相关链接
【案例】
小杰3岁那年,父母离了婚,他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三个人的感情很好,但是从小学开始小杰就出现了偷窃的行为,屡次管教,没有悔改,外公、外婆对此伤心、绝望。小杰13岁的时候,母亲改嫁并把他接来一起生活,刚开始一家人感情很好,自从发现小杰有偷钱习惯后,一切都改变了。小杰经常拿家里的钱,偷亲戚的钱,小到几块大到几百块。小杰用偷来的钱和朋友吃喝玩乐,吸烟、上网、赌博。有一次小杰甚至还因为跟同学一起偷铁进了派出所,这让家人对他更加失望。为此,小杰妈妈非常着急,对孩子严加教育,甚至会动手打他,但是这些做法都没有使小杰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小杰在家里几乎不说话,甚至很长时间不回家。有一次小杰因为拿了家里客人的钱,继父第一次动手打了他,从此他更加不爱说话、不爱回家。妈妈为了让孩子与原来的朋友切断联系,举家搬到了现在的住处,依然无济于事。现在母亲每天在家照顾两个不到三岁的女儿,全家五口人的开销全靠丈夫每月微薄的工资支撑。
【督导】
一. 评估与诊断:达到品行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
二. 问题成因分析: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问题。
1.
2.
3.
4.
三. 机构性疗法:青少年的品性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地矫治,就有可能发展为反社会人格。如果能够得到社会资源的资助,可以加入类似“青少年行为矫治训练营”等机构,发掘其正性的社交资源,避免他陷入用钱交友,获得同伴接纳的误区。如果目前社会资源不够充分,在孩子完成中学学业后,可以考虑送孩子到军队接受军事化管理,防止其品行障碍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最终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
心理医生:张道龙
撰稿\编辑: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