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家的儿子是个“贼”!——《心理访谈》111218案例《我的儿子有救吗》

(2012-03-23 00:32: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观影视


【视频】

源自《心理访谈》官网的相关链接

【案例】

小杰3岁那年,父母离了婚,他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三个人的感情很好,但是从小学开始小杰就出现了偷窃的行为,屡次管教,没有悔改,外公、外婆对此伤心、绝望。小杰13岁的时候,母亲改嫁并把他接来一起生活,刚开始一家人感情很好,自从发现小杰有偷钱习惯后,一切都改变了。小杰经常拿家里的钱,偷亲戚的钱,小到几块大到几百块。小杰用偷来的钱和朋友吃喝玩乐,吸烟、上网、赌博。有一次小杰甚至还因为跟同学一起偷铁进了派出所,这让家人对他更加失望。为此,小杰妈妈非常着急,对孩子严加教育,甚至会动手打他,但是这些做法都没有使小杰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小杰在家里几乎不说话,甚至很长时间不回家。有一次小杰因为拿了家里客人的钱,继父第一次动手打了他,从此他更加不爱说话、不爱回家。妈妈为了让孩子与原来的朋友切断联系,举家搬到了现在的住处,依然无济于事。现在母亲每天在家照顾两个不到三岁的女儿,全家五口人的开销全靠丈夫每月微薄的工资支撑。

【督导】

一. 评估与诊断:达到品行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

二. 问题成因分析: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问题。

1.  家庭教育:怜悯是一种天然的能力,但爱不是一种天然的能力,需要在别人的教授下习得。家庭中的孩子首先需要“被爱”,才能感知到什么是“爱”,进而学会如何去“爱人”。然而,案例中的这个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的是近乎“虐待式”的对待——亲生父亲连枕头都不愿意给他买;外公虽然内心在爱孩子,却以极其粗暴的态度对待他;母亲显然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但母亲经济拮据、婚姻失败、改嫁生子,并且解决自己人生困难的方式也十分愚昧,其许多行为都是雪上加霜的选择,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因此,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既不懂什么是爱,也不会表达爱,作为补偿,他选择在同伴那里,用金钱换取友爱。

2.  学校教育:教师都应该是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职业群体,可以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给予学生关爱和人生的希望。案例中的孩子显然没有机会接受到优质的学校教育。

3.  社会的影响:孩子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教育,从小在家庭中进行,上学后在学校和社会中接受引导和影响。孩子应该有机会接受特定信仰或宗教的正性熏陶和引导,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目前,在我国很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教育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引导和规范作用,甚至教育者本身都存在价值观的误区和品行问题。榜样的缺失、行为失范是导致青少年步入歧途的原因之一。

4.  总之:这个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因而形成了品行障碍。

三. 机构性疗法:青少年的品性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地矫治,就有可能发展为反社会人格。如果能够得到社会资源的资助,可以加入类似“青少年行为矫治训练营”等机构,发掘其正性的社交资源,避免他陷入用钱交友,获得同伴接纳的误区。如果目前社会资源不够充分,在孩子完成中学学业后,可以考虑送孩子到军队接受军事化管理,防止其品行障碍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最终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

 

心理医生:张道龙

撰稿\编辑:许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