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府邸】僧王府

(2014-08-13 20:28:12)
标签:

文化

朱家溍故居庄敬公主府

索王府博多勒噶台亲王

南锣鼓巷附近王府老宅

北京四合院胡同炒豆胡

分类: 府邸琐闻

晚清较为活跃的诸蒙古王公中,有因洋务、教育而闻名的贡王,有活跃在政坛的那王,有为满清忧国忧民者,也有为了保全自身利益而向强权求荣者,有乐于享受生活者,也有征战沙场者,今天要说的僧格林沁就属于为国尽忠、戎马一生的蒙古王爷。

嘉庆十六年,僧格林沁生于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一个台吉家庭,早年贫寒。道光五年,过继给科尔沁左后旗郡王为子嗣,同年承袭该郡王爵。道光三十年,皇帝驾崩时为顾命大臣之一。咸丰三年,赐努尔哈赤刀,率京城诸营及察哈尔蒙八旗军,与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三盟王公出兵围剿太平天国,屡立战功。英法联军入侵时为主战派,曾建议举全国之兵抗击列强,朝廷虽抗击但未调动全国兵力,虽有小胜却不足以支撑全局,以至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条约告终,此时僧王的政敌便以此为话柄,皇帝不明所以,便隔去僧格林沁的郡王爵。咸丰十年,恢复郡王爵,命其与捻军作战。同治元年,恢复博多勒噶台亲王爵,并诏世袭罔替,继续率蒙古兵征战捻军。同志四年,在山东曹州与捻军作战时,陷入重围,后率部众突围,被捻军士兵杀死在麦田中,享年五十五。赐谥忠。《清史稿》曾评价道:“有清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

 

有关王府范围的描述及疑问:

僧格林沁亲王府位于北京东城的炒豆胡同,冯其利先生描述的此府范围为:东临大街,西接福祥寺,后边是板厂胡同。这么说来,僧王府整个占了炒豆的一条胡同,网上介绍也皆如此。不过炒豆胡同正中有一条连接到板厂胡同的夹道,至今仍存,不知这在当初作何用途。所以我觉得僧王府仅为中部夹道之西,占炒豆胡同一半,当然空口无凭,只是引出一下这个问题,待诸君看过下文后,对此问有所理解时,就请指教!

 

僧王府的来历:

僧王府的第一个主人并不是僧格林沁,而是上一代博多勒噶台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索特纳木多布济尚仁宗三女庄敬公主,公主府在炒豆胡同。公主死后,公主府上交内务府,按朱家溍先生考证,上交公主府后,索特纳木多布济仍住在自己的府中,这个他自己的府就是后来僧王府的中、西二所。又据《顺天府志》记载:“府为忠王所建”,关于这个,朱家溍先生也找到了相应的解释,此府原先仅中、西二所,是在僧王时,把中、西二所稍作改建并与东所连成一个整体。

关于这个东所,是前杭州织造福德宅,因其任期内短交银两而以房产抵押,而后被僧格林沁购买,购买的时间是道光七年前后。东所的建筑风格与西、中二所迥然不同,一派江南风光。僧格林沁改造王府时,把中、西与东连在一起后,因原先索王府正门在中所,与三所相对,位置过于偏西,僧王便把王府正门向东迁移,建在了东所的位置上,这就是现今我们所能看见的面阔三间的僧王府正门。

 

僧王府原规制:

僧王府分东、中、西三所,各四进,每所又分两三院,其中中、西所为原先索王府建筑风格,东所为前杭州织造福德宅的江南风格,用料亦不同。以东所正院的门为府门,但王府主路仍在中所,所以进入府门要沿着倒座房一路向西,进入中所的仪门后方才进入主路。中所正院正房面阔三间带耳房,内部均为“金砖漫地”,这就是僧王府的正殿,僧王死后的灵堂也搭建于此,西太后、同治帝也来此祭奠;西所第三进正房内有戏台设置;东所正院正房为寝殿;东所东院有花厅、抄手游廊、藤萝架、山石等。

 

阿王之后的僧王府:

僧王死后,爵位传给其子伯彦讷谟祜,是为伯王,伯王死后有伯王之子阿穆尔灵圭,为阿王,民国成立后曾担任过国会议员,1930年去世。阿穆尔灵圭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逐渐卖掉僧王府,据冯其利先生引用的《北京文物胜迹大全》中提到:“该府西部成为温泉中学,中部为朱家溍先生家所买,东部除一部分留下外,其余卖给了为西北军。”这里所说的东、中、西部就是朱先生所指的东、中、西三所。

由于阿王把王府卖给了数家,所以原先只有两个门的僧王府,前后又多开了十几个门,僧王府规制满目疮痍的景象也是从那会开始的。

建国后朱家溍先生把中所卖给煤炭部,朱家存16间半,中所正院正房为煤炭部部长家,中所正院后房仍归朱家所有,曾随母亲到朱阿姨家做客,朱阿姨把中所正院后房西厢房南的一块几平米的地改为小菜园,搬个椅凳坐在其中甚是惬意。东所正院后罩房现在是街道办,前几年修新。东所东院为侣松园宾馆,其内建筑修饰一新,经常有几个老外在其中边品茶,边欣赏着胡同中的傍晚。

 

现今的遗存:

除了上节所述的几个大块遗存,其余均沦为大杂院,杂乱不堪。

原僧王府的东所正院的王府正门仍存,十分醒目,面阔三间中开一间,门内第一排房已翻新;第二排面阔三间,仍是老房,这就是当时的王府寝殿;再向后由于私搭乱建的原因看不出规制;不过从板厂胡同可以看见中路的后罩房,同样修葺一新。

原东所东院为侣松园宾馆,在其中仅有两套院,其中有游廊和一个翻新的亭子,并未找到假山、花厅等。

原东所某院,正门向西为炒豆67号,广亮大门;可见一排老房,彩绘仍存。复向西为69号,内有影壁,第一进为穿堂房,第二进建筑被拆,第三进虽为老房,但屋顶变为水泥瓦,东西厢房仍存有彩绘,第三进老房有耳房。

原中所东院是再向西的75号,广亮大门,门墩精美,内有影壁,可见第一进房和第二进厢房。

原中所正院是再向西的一路,广亮大门,门侧配有“僧王府”文保标牌及介绍,因此很多人都误认为僧王府仅此一路,广亮大门内有精美的抱枕石,门内有垂花门,总共三进院,第一进为大杂院,垂花门内为某部长住宅,第三进为朱家后人所住。

此路之西还有房,当为西所,应属于现今南锣众商户的范围了。

 

炒豆胡同僧亲王府世系:(在僧王府中的科尔沁左翼后旗亲王)

    第十代    索特那木多布济  第十代博多勒噶台亲王

第十一代  僧格林沁        索特那木多布济嗣子

        第十二代  伯彦讷谟祜      僧格林沁之子

        第十三代  阿穆尔灵圭      末代,伯彦讷谟祜之子

 

    草根三品官

    NJ    原创

  http://blog.sina.com.cn/3pinguan

 

由于网上梳理此府均雷同且不明晰,我主要以朱家溍先生和冯其利前辈的著作做依据,加上实地的访问及与朱阿姨的聊天,整理修改成此文,希望转载的同志们能稍稍注意下版权~~~

 

 

http://s3/mw690/0028mX5Rzy6LdwwsrIK22&690
僧王府中所正院门,原先僧王府的二座门,这就是其一,这也是老的索王府正门

现在这个门旁有一文保标牌和介绍

2014.7照


http://s1/mw690/0028mX5Rzy6LdwwAQ92a0&690
中所正院正门内的精美石雕,不容错过~

2014.7照

 

Ps:2013.2曾照过一次僧王府,照片竟然找不到了...哭....


http://s9/mw690/0028mX5Rzy6Ldwx7yic88&690
僧王府中所正院正房后照,也就是正殿


http://s14/mw690/0028mX5Rzy6LdwxjSwted&690
中所正院正殿和其西厢房的一角


http://s12/mw690/0028mX5Rzy6LdwxuyTxdb&690
戬榖,这是朱家溍先生放在自家墙上的,以此纪念中所正院影壁上的木质“戬榖”


http://s13/mw690/0028mX5Rzy6Ldwy0fDe9c&690
中所正院正殿耳房的彩绘


http://s9/mw690/0028mX5Rzy6LdwyaJVm28&690
中所正院正殿耳房的彩绘

 

http://s9/mw690/0028mX5Rzy6Ldyl96vC48&690

西所连山顶房子

好像就是朱家溍先生说的那个可以作为戏台的房子

 

 


http://s11/mw690/0028mX5Rzy6LdwuW36W8a&690
炒豆75号,民国后开的门,似为中所东院


http://s14/mw690/0028mX5Rzy6LdwvcpiZ4d&690
砖雕也很漂亮


http://s6/mw690/0028mX5Rzy6LdwvjbZr25&690
75号门墩也精美


http://s8/mw690/0028mX5Rzy6LdwvzeK3f7&690
75号影壁


http://s1/mw690/0028mX5Rzy6Ldwwe5Pye0&690
75号影壁一角


http://s11/mw690/0028mX5Rzy6LdwvZbR0ca&690
75号影壁一角

 

http://s1/mw690/0028mX5Rzy6LdxpyhtSa0&690
东所正院正门,也就是僧王府的正门


http://s9/mw690/0028mX5Rzy6LdxnS4qsd8&690
东所正院正门,僧王府的正门

 

http://s1/mw690/0028mX5Rzy6LdxphyjCf0&690

僧王府正门的砖雕


http://s13/mw690/0028mX5Rzy6Ldxo0vsU9c&690
僧王府正门内


http://s3/mw690/0028mX5Rzy6Ldxodiboc2&690
正门门墩


http://s11/mw690/0028mX5Rzy6LdxopCGu3a&690
东所正院第一排房


http://s2/mw690/0028mX5Rzy6LdxoxHvb51&690
东所正院正房,以前的寝殿


http://s4/mw690/0028mX5Rzy6LdxoHVGX13&690
东所正院第三排房


http://s15/mw690/0028mX5Rzy6LdxoZQEmce&690
东所某房


http://s12/mw690/0028mX5Rzy6LdxqoXrB1b&690
东所某院的房背面


http://s9/mw690/0028mX5Rzy6LdxqwQFW38&690
东所某院某排房


http://s3/mw690/0028mX5Rzy6Ldxq6hSG92&690
东所正院游廊


http://s16/mw690/0028mX5Rzy6LdxqPtVR1f&690
东所游廊


http://s12/mw690/0028mX5Rzy6LdxpORKPcb&690
东所正院最后一进


http://s12/mw690/0028mX5Rzy6LdxqXZxN8b&690
东所正院,僧王府后罩房

 

http://s10/mw690/0028mX5Rzy6LdxO6dWFf9&690
炒豆67号,民国时新开门,似为东所西院


http://s14/mw690/0028mX5Rzy6LdxOfQkJ1d&690
67号门墩


http://s2/mw690/0028mX5Rzy6LdxOw7olc1&690
67号第一排房,穿堂房


http://s5/mw690/0028mX5Rzy6LdxOPDr654&690
67号第二排房


http://s5/mw690/0028mX5Rzy6LdxOWho004&690
67号第二排房彩绘


http://s12/mw690/0028mX5Rzy6LdxP82xlab&690
69号,似属于东所


http://s5/mw690/0028mX5Rzy6LdxPmzQ044&690
69号影壁


http://s13/mw690/0028mX5Rzy6LdxPIp0Efc&690
69号内的西厢房


http://s8/mw690/0028mX5Rzy6LdxPWwh9a7&690
69号第一排房是穿堂房


http://s14/mw690/0028mX5Rzy6LdxQcFKB6d&690
穿堂房内


http://s3/mw690/0028mX5Rzy6LdxQrOuu32&690
69号内的某北房


http://s11/mw690/0028mX5Rzy6LdxQAfpw2a&690
69号内的某北房彩绘


http://s12/mw690/0028mX5Rzy6LdxQKMFZ5b&690
我也不知道这里是哪里了...


http://s16/mw690/0028mX5Rzy6LdxQUAa31f&690


http://s2/mw690/0028mX5Rzy6LdxR3MQx51&690
两个墙山...一高一低

 

http://s7/mw690/0028mX5Rzy6LdyaTlr046&690
侣松园宾馆内,东所东院某房

反正肯定是翻建的。。

 

http://s6/mw690/0028mX5Rzy6Ldy874SF15&690
这个只有一半的亭子....


http://s5/mw690/0028mX5Rzy6Ldy8xFic04&690
东所东院某房


http://s9/mw690/0028mX5Rzy6Ldy8iyUg98&690
东所东院此起彼伏的屋顶

那个最高的不是王府原貌..是宾馆后修的

 

http://s13/mw690/0028mX5Rzy6LdyinDhaac&690
僧王府正门夜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