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莲池庵,复兴归元寺祖庭

标签:
莲池庵归元寺嵩阳山庄莲池楼索河 |
分类: 史海撷翠 |

莲池庵故址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索河镇嵩阳山庄内,此处山吞林光,泉流云影,四山环抱,松竹交映,自古就是佛门福地,属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历四十一世而终。因庵前有莲池古井而得名,位于嵩阳山支脉鹦鹉山南,小岭之东,始建无考。据现存的康熙十五年莲池碑文记载,商汤有卞结茅为舍,隐居其中,后卞遁之,莲池庵荒废,荆棘丛生,蟒猿栖息;北魏又有摩维来此建精舍,兴佛传教;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曾神游莲池,品茗吟诗;莲池庵沿袭到曹洞宗正传三十世,又成瓦砾。
明天启六年,时任汉阳知府的殷德明(浙江湖州霅川人)弃官隐居,来索河暂住故人高德甫家祠内。时年天旱,殷知府寻水源于莲池茅舍旧址,无意中发掘出曹洞正宗三十世之神像及遗物,顾而乐之,出家之念顿生,遂在此结庐修行,礼佛禅居,并收本邑人吴之烈为弟子,恢复了莲池香火。
明崇祯六年,殷德明回浙江,与胞弟同往龙华寺礼拜慧峰和尚(即克归禅师),一同剃度,德明法号白光,号明禅师,世称白光明;其弟法号主峰,号昆禅师,世称主峰昆。崇祯十六年,白光明投弁山受具足戒。顺治七年与主峰昆至湖州野山佛川寺觐见慧峰,慧峰将衣钵传与二人,遂为曹洞正传三十一世。顺治十一年秋在汉口十方庵落脚,次年到汉阳大别山(今龟山)太平兴国寺挂禅,翻阅三乘,三载精进。在此期间,结识定南王孔有德麾下部将孙耀先、戴良臣等人,得其资助,购得汉阳钟家村大财主王章甫的葵园,构材兴工,营建归元寺,历经六年始成。众檀越推白光明为方丈,白光明固辞回莲池庵,众人不得已,只得推其弟主峰昆为归元寺第一任方丈。至今,归元寺内翠微古井的碑记上有“却是莲池功德水,分来香积结清缘”的诗句,表明了归元寺与莲池庵的渊源继承关系。
尔后,白光明又重修莲池庵,建起大雄宝殿、韦驮殿、伽兰殿,因他极喜八仙,在三殿前建起屏风,绘制八仙图,配有八仙诗。他为僧房作联:“两扇门摇青竹叶,一池水照白头僧”。为韦驮殿书联:“问菩萨如何反座?因世人不肯回头”。为庵院书联:“莲随风舞妙香远,池映天空神气高”。庵外遍植冬青树,歇满白鹤,庵内枇杷树上金雀跳跃,一时香火大盛,环山之民顶礼膜拜,四方香客络绎不绝。
民间传说铁拐李曾仙游莲池庵,很赏识白光明,欣然带他远游修仙,他却在半途想起两锭银元宝,欲转去取来当盘缠。铁拐李窥见他财心未泯,修仙尚欠火候,哈哈大笑,飘然而去。白光悔恨交加,回庵为大雄宝殿书联:“富贵念头到此地才知有错,神仙洞口留不住却晓无缘”。
归元寺方丈主峰昆选定每年九月九日来莲池庵拜兄吉日,因山陡难行,在鹦鹉山东麓修筑了四十八步石级以畅路,今遗迹尚存。
康熙十九年,白光明从湖南化回八块大麻石,复修官桥。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辰时,白光明无恙而终,世寿七十有九,僧腊五十有二,戒腊四十有二。其齿发葬于索河夹山周塆,归元寺为其塑有石像,每年九月九日皆来此朝祖。
白光明圆寂后,莲池庵再无长老,清中期以后,庵内长住女尼。至建国初期,庵内只剩一个斋公,建筑由三殿一院毁至一间一室。
1952年,莲池庵被拆建学校,1958年嵩阳林场场部迁于此,1984年林场建设嵩阳山庄,在原址上建有莲池楼,作为对外营业的招待所。
如今,归元寺已成为天下名寺,而莲池庵却成为历史记忆。饮水思源,寻脉追宗,先有莲池,后有归元,归元寺是莲池庵的子孙丛林。期待早日重建莲池庵,复兴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