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霓山

标签:
龙霓山九真山嵩阳山梅子洞 |
分类: 踏遍青山 |
http://s1/mw690/0028la0Lzy76TCi0mlia0&690
蔡甸区龙霓山有两座,一座是东龙霓山,位于玉贤镇境内,与九真山相连;一座是西龙霓山,位于索河镇境内,与嵩阳山相连。
古今名人对东龙霓山描叙甚多,如《嘉靖汉阳府志》、《新辑汉阳识略》描写的龙霓山都是指东龙霓山。明代人赵弼有诗题咏道:
三削芙蓉两对开,烟霞千丈接天台。
遥看绝顶浓云起,又是催诗好雨来。
明兵部尚书戴金世居东龙霓山麓,屡登此山,题咏颇多,还将此山景色概为“龙霓山十胜”,故此山名声大噪。今天,大好河山景区已将此山开发,并在山顶新修有“锁情台”,成为登高眺远之胜地。http://s5/mw690/0028la0Lzy76TCwkSJC44&690
独有位于索河的西龙霓山,一直寂寂无闻,“养在深闺人未识”,绝少有人提及。
今年初冬,我应索河镇龙霓山村朋友之邀,前往该山远足。车一过马赛桥,就可看见数峰突起,一峰秀拨如笋,山头云雾缭绕,犹如游龙若隐若现,不用说,远处便是龙霓山。
至山麓,有方塘数口,明净如鉴。松柏槐梓,清幽可人。山间荆棘遍布,杂树横塞,已无登山之路。遥想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初,我也曾与朋友登临过此山,当时山路纵横,浅草平铺,很容易上得山顶。今日情况完全不同了,近年来封山育林,加之农村已普遍使用煤气,山上早无砍柴割草之人,杂木滋生,遂使山径淹没于灌木长草之中。
http://s12/mw690/0028la0Lzy76TCBkTp19b&690
http://s15/mw690/0028la0Lzy76TCBOxqe9e&690
http://s15/mw690/0028la0Lzy76TCBYz143e&690
我们只得咬牙作驴友,披荆斩棘,缘木扶藤,艰难地爬上山来。衣裤划痕点点,也在所不顾。山上怪石嶙峋,黄草齐腰。昔日山顶的尼姑庵,早已废弃,只剩下残瓦断砖。相传龙霓山不知在何代建有龙霓庵,解放后拆毁。八十代末期曾有一老尼在原址建有简易庵堂,虚应故事。笔者在九十年代初也曾瞻访过,当时山下一农民无生育,天天为庵里挑一担水作为香资,以求菩萨成全。海拔200余米的山顶,挑一担水上来委实不易,也不知其诚心是否得愿?几年后听说庵中老尼遭了歹徒黑手,半夜被绑架勒索钱财。老尼受此惊吓,也就弃庵而去。今天只能看到一点废墟隐没于荒草斜阳之中。
站在山顶南望,索子长河泛着白光,阔如长湖;横岭渔场内网格状的渔塘,一片生机盎然。河对岸九真山重峦葱翠,山影在天际勾划出巨龙般的线条。西边是大锅顶、小锅顶、横山,蜿蜒起伏,蔚然深秀。东边可见新修的嵩阳寺一角,红墙黄瓦,金壁辉煌。
山行踽踽,清风扑面,迎着余晖,感喟良多,不觉吟咏道:
郁郁龙霓飘黄叶,
滚滚长河卷翠澜。
梵钟残阳成旧事,
藜杖松阴自往还。
http://s3/mw690/0028la0Lzy76TCGGUhA72&690
http://s4/mw690/0028la0Lzy76TCGKOeT93&690
http://s7/mw690/0028la0Lzy76TCHniaGd6&690
顺着山脊向北下山,黄草尽处便是松林,松林内朽木甚多,异常潮湿,生长着一簇簇不知名的蘑菇。下面是深谷,沿谷东行,可至梅子洞。梅子洞实际无洞,是一处幽静深邃的林谷,也是龙霓山的一处名胜,洞周围的山坡古名“分金岭”,自古以来,此处为藏宝聚气之地。明代赵弼曾经写诗赞道:“黄梅天气半阴晴,肥叶疏枝树欲倾。岂但三军能止渴,曾登商鼎作和羹。”
因林密岩峻,未带装备,实在无力穿行,只得沿原路折返上山。
重回山顶,再沿严湾方向摸索下山,山下面豪墓扎堆,丰碑处处,皆是近年来当地富人所建坟墓。有些墓占地二三亩,规模宏大,甚至僭称为“陵”,可惜未见到一处象样的墓志铭文,大皆是“---耗资XX万元建墓---”字样,俗气冲云,顿使青山逊色。
索河龙霓山犹如一颗蒙尘的明珠,如果稍加规划治理,必将熠熠生辉,与长河对岸的九真山、东龙霓山一样成为蔡甸区的旅游胜地而交相辉映。
(周志益 鬼柳轩文稿-2016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