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天疱疮
(2011-07-12 07:54: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皮肤病 |
实验室检查:棘层松解细胞
治疗:免疫抑制剂环孢素5mg/kg体重,一日两次;为了尽快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环孢素用量,泼尼松1mg/kg体重口服,每日一次,连续5天后隔日一次,剂量递减,三周后停药;为防止继发浅层脓皮症,口服头孢氨苄片30mg/kg体重,一日三次;口服不饱和脂肪酸4ml/日,同时使用含有VE、不饱和脂肪酸及吡啶酮乙醇胺盐的香波药浴,一周一次。
预后:两周后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脱皮,脓疱基本消失,一月后表现临床恢复状态,继续口服免疫抑制剂。三个月后,电话追访,未见异常。
讨论:
1.天疱疮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遗传、感染、某些药物刺激,使棘层细胞层间的粘合物成为自身抗原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2.基本病理变化为表皮棘层松解,形成表皮内裂隙和脓疱。疱液中有棘层松解细胞,这种细胞胞体大,呈球形至多边形,胞核大而深染,胞浆均匀,呈嗜碱性。
3.典型病例一般脓疱发生于颜面部(鼻梁、眼周围)及耳廓,并逐渐扩散到全身,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爪垫过度角化。而患犬未见面部临床表现,腹部及四肢大面积脓疱,瘙痒3分(5分制),未见其它明显变化。
4.兽医临床目前对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诊断尚有欠缺,一般根据临床症状,脓疱检查未见细菌及发现棘层松解细胞建立初步诊断。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兽医急需突破的瓶颈。
5.非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是治疗本病的基石,临床使用效果确实而且副作用小,但起效较慢。本病常需要综合治疗,根据临床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些情况下需要联合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
6.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有些病例可能需要终生治疗,做好病例追访,维持疗效以方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