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兴趣班科普育儿杂谈 |
分类: 成长的话 |
仔仔快五岁了,在此之前,我一直很少考虑兴趣班的事。
仔爸有次和我说起他的一个同事,双休日只忙着做一件事,就是在各个兴趣班之间接送孩子。
那个孩子,从三岁起就进兴趣班了。我也见过那个孩子,的确聪明伶俐。
即使如此,那次和仔爸对话的结果依然是:让仔仔再玩玩吧。
仔仔将来的生活,我想未必与现在进兴趣班有必然的联系。
若真有联系,注定平凡,只要健康快乐,也足够了。
前不久,我无意中听说一个教育机构开设了科普班。跟着老师动手,在小实验中体验生活中的科学趣味。比如,肥皂泡是如何产生的?灯泡是怎么亮的?两辆小车没有动力为什么也能前行?。。。。。。
我感兴趣了。也动心了。
仔仔喜欢动手,这个,也许适合他。
带他去上了两节体验课。
第一节,老师将家长挡在了课室之外。
我在课室外等待。一个半小时的课,仔仔坐得住么?
因为这样的顾虑,我未敢离开教室半步。别到时他不耐烦地跑出来找不到老妈。
我在外面等啊等,从头到脚的健身运动都做完了。终于捱到下课。
教室门一打开,小朋友们如潮水般涌出。
很快,我看见仔仔手里拿着什么,笑着如一阵旋风般刮到我跟前:“妈妈,你看啊,你别眨眼啊,你看啊,这灯,这样一连接,就亮啦!”
仔仔兴奋地在我面前演示着。小小的灯泡亮了,仔仔欣喜地对我笑。
当晚,仔仔破天荒地要求关灯睡觉:“用我做的灯照明吧。”
那盏可怜的灯,哪里经得起长时间的照亮,半夜不知什么时候就挂掉了。
后来走了好几家店都未能找到这样的小灯泡更换。仔仔有点失落。这是后话。
第二周,是公开课,邀请家长一并体验。
这节课,说的是磁性。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磁力小车,体验同极相斥的原理。
仔仔很认真地听着。
但这课,让我恍若回到了小学的课堂。上课的老师,很显然有着丰富的小学教学经验。
也许人数不多的原因,所有孩子都编在了同一个班。年龄参差,大的可能上三年级了,小的还在读小班。老师上课完全沿袭了小学的授课方式,将磁铁的各种原理一古脑儿地倒给孩子,然后提问巩固。
这些我听起来晕晕欲睡的物理知识,仔仔为了等待手工时间的到来而不得不忍耐着坐在座位上,有时回头看看我,笑笑。
手工时间开始后,我已经决定不要报名了。
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些手工显然太难了。
许多与仔仔同龄,甚至更小的孩子面对那一堆零配件束手无策,或者翻着玩。
敢情,上一节课的手工,是老师一手完成的吧?
仔仔手上的那两辆小车,是他老妈,我帮忙做的。
我在后排实在看不下去了。老师的操作指令太抽象,仔仔不如如何下手。
上前征求老师的意见:“孩子太小,需要我的帮助。”
老师同意,我顺带帮忙同去的果儿、珈源,一并完成。
老师的操作指令太抽象,听不明白。
把关键的几步帮忙做好,剩下简单的由仔仔自己完成。
是这样,没错吧?
嘟嘟嘟,开始实验啦~~
管你什么同极异极,车子做好后,仔仔和邻桌的果儿玩起了碰碰车:)
在老妈的帮助下,仔仔完成了磁力小车的制作,并实验成功。
仔仔沉浸在喜悦中。
但这个班,得明年再上。
仔仔显然太小,还无法独立消化这些相对抽象的知识。
如果可以建议,真希望这个班可以开个幼儿班,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
仔仔的第一个兴趣班就此结束。
周末的时光,该玩玩,该吃吃,该睡睡。
我嘛,也可偷个懒,不用掐点起床了。
下午,小姨与我在Q上有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或许可以为我至今仍未送仔仔上兴趣班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
仔妈:接受
小姨:由此观之,仔仔应该能将智慧心充分发挥
仔妈:你的意思是,纵容我现在的做法?
小姨:只要你能有无惧的心伴他度过可怕的十二年寒窗.
仔妈:这正是我所担心的
小姨:不怕,你只要见到老师就低头认错,心理想着,仔仔是无意的,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就可以了。
仔妈:想不到啊想不到,你是老师哦,也会这样教我:)
小姨:我是老师,在教育的前沿,更知道制度的问题,是制度让我们觉得学生都有问题
仔妈:鼓掌!
小姨:学生高考完了,回来看我,我觉得他们都无比可爱
仔妈:还是应试教育做的怪
小姨:要不,你辞职回家自己教?
仔妈:我哪有这样的心力,还不如送他去找你
小姨:然后进我们学校的重点班,然后每天写作业到十二点?我赔不起一个充满智慧心的儿子给你
仔妈:看这些话,真宽心。谢谢小姨啦。5点了,我要去接那个充满智慧心的儿子了
祝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