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012-07-01 09:33:16)
标签:

噬菌体

蛋白质

遗传物质

杂谈

分类: 生物教学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看赫尔希,柴斯怎么说的)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混乱,各位争论不休,我做了一些分析:

1.讨论问题的前提和范围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这两个结论当然都是针对本实验的,不要急于推广到整个生物界。(如采用归纳法,则进一步查找证据可以推广。但是,自然科学不只是归纳科学,归纳无法证明一个理论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归纳科学受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激烈挑战。)

2.很多老师的观点
     很多老师的观点认为蛋白质没进入细菌内部,就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这是引用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分界的标准——可证实性原则。(一个语句、陈述或命题是有意义的,当且仅当它被经验事实所证实。)但是,逻辑实证主义风靡欧美大约也就一二十年的时间。因为简单地、不加限制地运用可证伪性原则作为科学分界标准的结果,是对科学实体的误判和逻辑上的尴尬。今天的科学哲学界不仅早已放弃了证伪主义,而且也淡化了寻找统一的科学分界标准的努力。

3.个别老师的看法
    有的老师认为该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间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如林祖荣老师)。但是DNA进去了就一定是直接的作用么?还有转录、翻译等多个环节。这些问题在当时都没有被证实。怎么能断言是直接呢?事物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界限是相对的,绝对的直接联系,不需要任何中介的联系是没有的。一般来说,在时间、空间和层次上间隔距离越大、中间环节越多的事物之间,联系越带有间接性;反之,就越具有直接性。 

4.问题的性质
      这个问题如何回答,是一个科学哲学问题。今天的科学哲学界不仅早已放弃了证伪主义,而且也淡化了寻找统一的科学分界标准的努力。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不存在一个单一的、得到普遍认可的、既必要又充分的科学分界标准。

5.科学家的说法

    有哲学家认为,对于科学分界这一复杂问题,基本已经与哲学家无涉了,最好由科学家亲自制定一套标准。所以我们来看看赫尔希,柴斯在他们的论文中是怎么做结论的。

   “对T2噬菌体的遗传部分和非遗传部分进行物理分离是可能的……噬菌体含硫的蛋白质外壳与在细菌上的吸附和将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细胞内有关,这种蛋白质可能与噬菌体在细胞内的生长无关。DNA则具有某种功能。从本实验中不应该做出进一步的化学推理。”

    我们能不尊重当事人做出的结论么?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这个说法正是上述结论的简单叙述。(出于对适合中学生接受能力的考虑)

6.回顾

     我们的许多老师不敢独立思考,也不去查找资料和比较,人云亦云,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