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赏析(11)平天下之絜矩之道

(2017-06-11 16:42:47)
标签:

文化

《大学》赏析11)平天下之絜矩之道

 

【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老老:尊敬老人。前一个“老”字作动词,意把老人当作老人看待)而民兴孝;上长长(长长:尊重长辈。前一个“长”字作动词,意把长辈当作长辈看待)而民兴弟(弟:通“悌”);上恤孤(恤孤:体恤孤儿。恤,体恤。周济。孤,孤儿)而民不倍(倍:通“背”,背弃)。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絜矩之道:“絜矩”象征道德规范,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音xié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也。  
  所恶于上(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恶,厌恶),毋以使下(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译文】 
   
  之所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评析】 

 

本章是《大学》的最后一章,“八条目”中的“治国”进行释义,具有全篇的性质。围绕“平天下在治其国”这一主题,五个重点:絜矩之道民心为重;德本财未用人之道:五是生财之道。由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分为五小节叙述。今天讲第一节,絜矩之道 
  絜矩之道是儒家的重要伦理思想。絜,是量度,尺度。矩,是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把“絜”与“矩”合在一起,“絜矩”这个新的概念中就天然地包含了尺度与法度的内涵。《大学》使用这一概念,重在强调为政者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就是说,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作者据此得出结论: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就是因为“君子有絜矩之道”。这里的“君子”,主要指国君。“絜矩”象征道德规范,指国君的一言一行都要有示范作用。

絜矩之道虽然是《大学》提出的,它的思想却源远流长,孔子对此就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在《论语·子路》中,孔子强调为政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论语·颜渊》中,季康子问孔子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说,政事的“政”字,和端正的“正”字是一个意思。你带头端正自己,品德高尚,公平正直,带领大家走正道,谁敢不走正道呢?《论语·颜渊》还记载了孔子的另一句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他把为政者的德行比喻为风,老百姓的德行比喻为草,只要风吹草上,草必然随风倒伏。从而形象而生动的地说明了为政者带头树正气,对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性。

怎样实行絜矩之道呢?《大学》提出了以推己度人为标尺的人际关系处理法则,这就是:“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意思是说,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以此类推,处理前、后、左、右的人际关系,也都要以推己度人为标尺,秉持内心公平中正,做事中庸合德的精神去对待

絜矩之道与儒家提倡的“恕道”一脉相承的如果说,“恕道”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点强调的是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那么,“絜矩之道”重点强调的则是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二者都体现了儒家推己及人的思想,都是儒家关于人际行为的重要规范。世道人心,上行下效,这是古今贯通的规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要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为政者就必须奉行“絜矩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