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证券分析”各种版本大杂烩
(2013-07-03 09:01: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转载 |
原文地址:“证券分析”各种版本大杂烩作者:Value-hunter
A股和港股都开始有意思了,不过沙里淘金需要眼力,还是读读“证券分析”:
"证券分析“是格雷厄姆经过1932年美国股市大崩盘,在自己投资组合损失将近一半市值
后痛定思痛的泣血之作,前后共有1934,1940,1951,1962和1971五个版本,其中1962年
和1971年的是由哥大教师参与修订完成的,格雷厄姆在这2个版本中的角色已经淡化,大学教授们
的掺合使其投资思想偏离格氏并逐渐滑向现代金融理论,模样越来越像现在的大学教材,
巴菲特曾不止一次在听证会中逐句驳斥了这两版中的某些荒诞理念。
巴曙松(1940年)版:
此版本是由美国基金经理Klarman组织几位战绩卓著的投资人在1940年版基础上共同编纂
完成的,作为美国犹太人Klarman大有来头,他的舅舅是米尔顿·弗里德曼,研究生毕业后
他经舅舅介绍到当时鼎鼎大名的Max Heine的Mutual Shares fund工作,然后就自己创业
搞了个Baupost Group,当时种子资金全部由他亲朋好友凑起来,到目前为止已发展成
260亿美金的大型基金,他个人也跻身美国福布斯富豪榜。
他邀请写导读的都是大腕,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其中还有人只闻其名但过去从没读过此书,
在写导读时才匆忙让Klarman把书寄给他,这简直就是Klarman自己踢出的乌龙球,
这么丢份的事儿还写在导读里,真叫人有点哭笑不得;我个人觉得这些导读有点画蛇添足,
除了Klarman自己写的有点干货,其他人的东西怎么看都像小学生交的家庭作业,有的根本
和后面的章节不搭调,和传世经典放在一起确实不配,不如删掉清清爽爽,只留下老巴和
Klarman的东西就行了。
不管怎样,这个版本的中文翻译基本上反映了格雷厄姆的原意,要打分的话,我给4星,但译文有点直白,
没有把格老那种娓娓道来逐渐抽丝剥茧的感觉翻译出来,这算是个遗憾。
上海财大(1951年)版
这卷“证券分析”应该是格雷厄姆某种意义的收山之作,他的一个得意弟子Walter Schloss参与了
修订(Schloss在自己的投资生涯中,由于本金微薄他的起点比同门师兄巴菲特低很多,只凑了大概10万美金
就开始了,所以他基本不涉及债券等固定收益投资,此版本顺序调整是否和他有关,不得而知)。和以前的两版
相比,在这个版本中格雷厄姆调整了股票和固定收益证券分析的顺序,加强了对普通股分析的力度,减少了对铁路债券分析的分量,使之可以满足一般读者的阅读需要,现代人可能更容易接受这个51年的版本。
相比人大版,此版本整体来讲可以打4星,译者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后痛定思痛的泣血之作,前后共有1934,1940,1951,1962和1971五个版本,其中1962年
和1971年的是由哥大教师参与修订完成的,格雷厄姆在这2个版本中的角色已经淡化,大学教授们
的掺合使其投资思想偏离格氏并逐渐滑向现代金融理论,模样越来越像现在的大学教材,
巴菲特曾不止一次在听证会中逐句驳斥了这两版中的某些荒诞理念。
巴曙松(1940年)版:
此版本是由美国基金经理Klarman组织几位战绩卓著的投资人在1940年版基础上共同编纂
完成的,作为美国犹太人Klarman大有来头,他的舅舅是米尔顿·弗里德曼,研究生毕业后
他经舅舅介绍到当时鼎鼎大名的Max Heine的Mutual Shares fund工作,然后就自己创业
搞了个Baupost Group,当时种子资金全部由他亲朋好友凑起来,到目前为止已发展成
260亿美金的大型基金,他个人也跻身美国福布斯富豪榜。
他邀请写导读的都是大腕,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其中还有人只闻其名但过去从没读过此书,
在写导读时才匆忙让Klarman把书寄给他,这简直就是Klarman自己踢出的乌龙球,
这么丢份的事儿还写在导读里,真叫人有点哭笑不得;我个人觉得这些导读有点画蛇添足,
除了Klarman自己写的有点干货,其他人的东西怎么看都像小学生交的家庭作业,有的根本
和后面的章节不搭调,和传世经典放在一起确实不配,不如删掉清清爽爽,只留下老巴和
Klarman的东西就行了。
不管怎样,这个版本的中文翻译基本上反映了格雷厄姆的原意,要打分的话,我给4星,但译文有点直白,
没有把格老那种娓娓道来逐渐抽丝剥茧的感觉翻译出来,这算是个遗憾。
上海财大(1951年)版
这卷“证券分析”应该是格雷厄姆某种意义的收山之作,他的一个得意弟子Walter Schloss参与了
修订(Schloss在自己的投资生涯中,由于本金微薄他的起点比同门师兄巴菲特低很多,只凑了大概10万美金
就开始了,所以他基本不涉及债券等固定收益投资,此版本顺序调整是否和他有关,不得而知)。和以前的两版
相比,在这个版本中格雷厄姆调整了股票和固定收益证券分析的顺序,加强了对普通股分析的力度,减少了对铁路债券分析的分量,使之可以满足一般读者的阅读需要,现代人可能更容易接受这个51年的版本。
相比人大版,此版本整体来讲可以打4星,译者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另,Schloss曾经提到附注里的一个计算套利的公式,其实它也同样适用捡股票。
香港天窗(1940年)版:
香港颜诗敏翻译第六版“证券分析”,总体上读起来还算顺畅,但还是发现里面有不少硬伤,
比如:证券分析下册112页,表格中有关调整盈余一项,英文原文是 charges against surplus ,
但在本书里却被翻译成“抵消盈余的费用”,格雷厄姆的本意是要表达此费用被(错误地)借记公积,
它应该借记费用才对,而这个翻译错误却百分百地颠覆作者本意翻译成了相反的意思。
还有,原书第432页the effect should be visible in larger earnings realized
from these favorable locations.此书翻译成:其效果应该在这些良好地段所增加的回收看得到。
书中还有类似这样的错误,这里无法一一举例。
09年人大(1940年)版
巨坑爹版
大陆海南(1934年)版:
早先读过海南版的“证券分析”,只是粗读了一遍,除了抱怨海南社大作剪刀手,对原著做太多删节以外,
还没发现什么翻译硬伤,觉得还是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台湾环宇(1934年)版:
台湾环宇黄嘉宾翻译的1934年版“证券分析”是本人读过的最好译作,黄先生的会计知识根底扎实,
专有名词翻译准确,文笔也非常优美流畅,读起来有令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我个人认为他的译作达到了信达雅的程度,要评分的话我会给5颗星,不过非常可惜,目前此书已绝版。
香港天窗(1940年)版:
香港颜诗敏翻译第六版“证券分析”,总体上读起来还算顺畅,但还是发现里面有不少硬伤,
比如:证券分析下册112页,表格中有关调整盈余一项,英文原文是 charges against surplus ,
但在本书里却被翻译成“抵消盈余的费用”,格雷厄姆的本意是要表达此费用被(错误地)借记公积,
它应该借记费用才对,而这个翻译错误却百分百地颠覆作者本意翻译成了相反的意思。
还有,原书第432页the effect should be visible in larger earnings realized
from these favorable locations.此书翻译成:其效果应该在这些良好地段所增加的回收看得到。
书中还有类似这样的错误,这里无法一一举例。
09年人大(1940年)版
巨坑爹版
大陆海南(1934年)版:
早先读过海南版的“证券分析”,只是粗读了一遍,除了抱怨海南社大作剪刀手,对原著做太多删节以外,
还没发现什么翻译硬伤,觉得还是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台湾环宇(1934年)版:
台湾环宇黄嘉宾翻译的1934年版“证券分析”是本人读过的最好译作,黄先生的会计知识根底扎实,
专有名词翻译准确,文笔也非常优美流畅,读起来有令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我个人认为他的译作达到了信达雅的程度,要评分的话我会给5颗星,不过非常可惜,目前此书已绝版。
前一篇:中医药升为国家战略
后一篇:里外都是红颜色的大红苹果(转载)